近日,有人在网络上称李冰冰穿着暴露,容易教坏小孩子,他以此为由对李冰冰账号进行举报,并称举报成功而实际上,李冰冰发布的视频并无违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其治人之道换其治人之身?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其治人之道换其治人之身(其身正不令而行)

以其治人之道换其治人之身

近日,有人在网络上称李冰冰穿着暴露,容易教坏小孩子,他以此为由对李冰冰账号进行举报,并称举报成功。而实际上,李冰冰发布的视频并无违规。

更让人无语的是,该网友一边举报别人不得体,一边又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对其他女性的评论。

见此,网友一致表示,举报纯属扯淡,有那功夫不如管管你自己。

其实,网络上信息繁杂,筛选不彻底,是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但是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平时接触的人,一个家庭怎么样,在这个家里长成的孩子就是什么样。

我国自古有上梁不正下梁歪之说,足以见得家庭的重要性。家风正,则人正。家风不正,在此环境下生长的孩子难免要受此影响。

刚刚看见一则新闻,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想买一个苹果手机,自己打工攒了四千块钱,她妈妈答应给她凑两千,母女二人一起到店里买手机,然而,事到临头,妈妈反悔了。

反悔不支持倒也罢了,不知怎么的,这事闹得人尽皆知,不少过路人围在一起对女孩指指点点。

面对众人的指点,女孩显然很不适应,只想尽快离开此地,她让妈妈尽快骑车离开,但妈妈纹丝不动。后来,面对越来越多人的围观,女孩自尊心受挫,情绪失控,在众目睽睽之下,竟伸手打了妈妈。

“走啊,你走不走啊”。

打人固然不对,对妈妈动手更是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当女孩的愤怒和撕心的尖叫声透过屏幕一下一下砸在人们的心里时,人们还是忍不住反思,她到底是内心受到了怎样的煎熬,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有评论称,女孩十四岁就已经打工不上学,她本想买新手机,到店以后被“旧手机修修还能用”的理由说服,放弃了买新手机的打算。

但妈妈却想从女儿手里得到那四千块钱,于是故意不离开此地,向别人数落女孩,惹得众人议论纷纷,不过是希望孩子迫于舆论压力,将自己原有的四千块钱也给她。

也有人说,女孩是平时被家里人“惯”得太狠、“宠”得太过了。

真相如何,坐在屏幕前的我们无法得知,而此事带给我们的不是对别人的生活任意批评、指手画脚,而是学着从中反思,悟出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道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枉吃“瓜”一场。

家庭是怎么样的,家里长大的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有不少人说,他们小时候原生家庭看似很幸福,丰衣足食,父母对他们慷慨大方,满足各种要求,但是每当他做了错事,父母立马怒上心头,非打即骂。

父母的这种发泄情绪式的教育,无形之中影响了很多人。他们成年以后,知晓了暴力等坏习惯的危害,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改变。

然而,不知不觉间,父母的脾气、性格、处事方法,已经无形之中影响着他们,即使已经二三十岁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原生家庭带给他的烙印还深深影响着他的生活,生怕哪天把这些不好的东西传递给自己的小孩。

我有一个朋友,早已经结婚生小孩,但她对父亲还保留着天然的恐惧,只要父亲一大声说话,她就“大气不敢出”,只敢沉默以对。

前段时间,朋友的弟弟在外与人有争执,父亲得知以后,并不问前因后果,上来就对着弟弟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弟弟想为自己辩解,却吓得说不出话来。

朋友对我说,“事情都过去了,他(弟弟)才对我说,是对方先动手的。”

听到这里,我感到一阵无奈,关于教育,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家长一般都认为自家孩子有问题,但一询问内情,暴露出来的往往都是家长的问题。

朋友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对教育非常上心,但是很害怕自己从原生家庭带来的坏习惯施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因为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时间久了,好像就会忘记,或者有个结尾。

但人不是这样,所有他经历的一切,都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印记,尤其是那些在家庭中、感情上受到的伤痕,不一定过得去。

朋友说,世界上有太多想不到的东西,当了母亲,就多了很多怕的东西。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她怕自己也犯这种错。

“我不想对我的孩子这样。”她说。

“尊重吧,这是基础。”

我的安慰和鼓励在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面前显得很轻很轻,轻得能飘起来,没有底气。随后又发了长长的一段话给他:

“先有了儿子才有了爸爸”,其实父母都是有了孩子才成为父母,孩子第一次做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谁都有不周到的地方,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不要怕,只要不是大错特错,小问题都是可以逐步纠正的,不用太担心啦。相信你是very good,别的角色ok,妈妈的角色不会太差,态度在那里放着呢!

与朋友的谈话告一段落,但教育的话题永不止步。到今天,看见先前的两则新闻,再联想到朋友的忧虑,心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庭教育也是如此,如果父母行为端正,可以为孩子榜样,即使不懂教育不会管教,孩子也自会模仿学习,成长成一个好少年。若是家长自身姿态不端,又凭什么为孩子做榜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