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小付和小福,三机连战士,我的老战友,一对好兄弟,分别几十年,至今常想起。

记得1983年5月,我到三机连任政指,来到农场下巴湖,参加第一次连务会,就把他俩记住。连队要正风气,请大家提建议。小付和小福,思路清晰,发言切合实际,采纳俩人好建议,奖惩分明严纪律,官兵一致同吃住,互相关怀同学习,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连队全面建设迈大步,入冬前圆满完成年度任务,顺利返回老营区。

老付和付叔谁是哥哥(小付和小福我的老战友)(1)

小付和小福,家在乌鲁木齐,同一天入伍,年龄一样大,个头也差不离。在部队大熔炉里,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学技术,工作比着干,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参军三年都入了党,当了班长,带兵杠杠的。

小付和小福,见面最爱开玩笑,不是你掐我,就是我呛你,话多话少谁也不往心里去。当兵第四年,小付代理一排长,小福接任文书。每天只要碰了头,两人准要呛几句。“小福,昨天的活咋干的,不利不索?”“我说小付,咋说话呢?”“你个大头,回去返工重干,你个洋芋。”“吃了大葱呢,满嘴臭气?走了,懒得理你!”,我在一边听到,假装很生气:“去去去,谁也甭说谁,一样的。笑,严肃!”两人转身离去,好像真得生了气。那知二天一有空,说说笑笑又凑一起,真是两个开心果,一对分不开的好兄弟。

老付和付叔谁是哥哥(小付和小福我的老战友)(2)

(1984年3月,我和小福在部队老营区留影)

小付和小福,作风好,工作扎实,时时严要求,处处起带头,威信高,大家都服气,特别是关键时刻能冲上去。

那年5月底,洪水冲垮天山战备路,我连接到命令,必须晚饭前把决口堵住,保证公路畅通无阻。面对洪水猛兽,小付端起一碗高粱大曲,吼道:“党员、班长都过来,喝两口跟我跳下去。”小付第一个跳下水,大家跟上跳进刺骨的雪水里,筑成一堵人体墙,降服洪魔把决口堵住,提前抢通天山战备路。

小福爱好写写画画,连队的墙报和板报,都是他业余时间来刊出。部队宣传栏要统一,曹干事找我要个帮忙的,便安排小福报到去。整整两个月,小福天天跑团部,晚上回来加班干,本职工作也不误,他勤奋爱学习,写字绘画水平有大进步,任务完成的好,受到政治处表扬和奖励。

小付和小福,当兵满四年,属超期服役,1984年底,两人退了伍,回到乌鲁木齐,来年参加了工作,而今双双退了休,在家当起了“保姆”。两个老兄弟,有空常凑一起,还像当兵时,说话就呛两句:“小福,你个大头,还喘气不?”“小付,不喘气咋气你?不知好歹的老东西!”

老付和付叔谁是哥哥(小付和小福我的老战友)(3)

(小福、我和小付在乌鲁木齐红山公园留影)

5月20日,得知我重返军营,要在乌鲁木齐停留一天,小付和小福争着来接机,见面个个激动的,眼泪汪汪的。小福说:“我家就在地窝堡,离得近,在我家住。”小付说:“脑袋被踢了?到市里玩多不方便,一起到我那里住,陪着指导员,好好转转乌鲁木齐。”

5月26日下午,从部队返回乌鲁木齐时,听小福问小付:“晚上伟松安排战友和指导员聚会,结束后叫建军接指导员到我家住,明早好登机,行不?”“好,好,这次听你的。”

5月27日一早,小付拿来蓝雪莲和枸杞:“这是新疆特产,一点心意。”小福提来一箱干果说:“这是红香妃,这是巴旦木,还有建军特意从鄯善带给你的哈密瓜。”“战友的心意我领了,太多了,装满旅行箱,带一个哈密瓜就行了,都捎上甭登机了。”

小付和小福,送我去候机,过了安检口,回头挥手告别时,见两个小老头,热泪盈眶木木的,瞬间我的泪水,如泉喷涌而出。

老付和付叔谁是哥哥(小付和小福我的老战友)(4)

从新疆回来有月余,仍时常想起老部队,想起老战友,想起小付和小福。亲如兄弟的好战友,今生今世会常惦记。

小付名字叫付百界,小福就是杨小福。

老付和付叔谁是哥哥(小付和小福我的老战友)(5)

作者李勋修(奎先达坂西),山东莱西市人,1976年2月入伍,曾在原铁道兵五师和新疆军区某摩步师服役。

来源:新华号 奎先达坂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