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赶进度完成造林指标,在2万多亩将熟庄稼地上开沟毁粮;推进农村改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新的如厕难……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少数地方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本为解决问题的政策在落实中又制造了新问题,导致基层治理“按下葫芦浮起瓢”(2月28日 半月谈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基层治理启新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基层治理启新篇(按下葫芦浮起瓢)

基层治理启新篇

为赶进度完成造林指标,在2万多亩将熟庄稼地上开沟毁粮;推进农村改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新的如厕难……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少数地方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本为解决问题的政策在落实中又制造了新问题,导致基层治理“按下葫芦浮起瓢”。(2月28日 半月谈网)

“按下葫芦浮起瓢”是中国的民间俗语,比喻因为做事不周全而导致的顾此失彼现象。基层治理“按下葫芦浮起瓢”,即指基层政府在治理“这种”公共问题的风险时,催生出产生“那种”公共问题的风险。比如东部某市辖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平时不作为,等到要考核问责时搞“一刀切”,数百家板材企业集中停产,企业主啧有烦言。又如某地为了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占补平衡问题,开展“合村并居”,但又人为地破坏乡村共同体结构和乡村生活方式,诱发农村社会不稳定风险。

基层治理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情况,根在一些领导干部目光短视,缺乏大局观。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基层治理中,领导干部政治站位高不高,这对基层治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比如植树造林要取得长效,就应该多深入基层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当地农村的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合理规划好栽种树木的场地、品种和栽种的时间。但让人遗憾的是,在一些基层单位,一些干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把植树造林这个好事实事办砸了。比如北方某地曾发生为赶进度完成造林指标,当地政府在2万多亩将熟庄稼地上开沟毁粮,造成轰动一时的“毁粮造林”风波。

基层治理当防“按下葫芦浮起瓢”。基层社会是各种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矛盾的汇聚点,基层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要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站位,才能让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要强化监督。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强化对党员干部的平时监督,要用落到实处的监督,让党员干部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干事创业,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脚踏实地、履职尽责、甘于奉献。(李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