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2)

互联网时速八百,上一个爱盘串的已美人迟暮,现在的新趋势是爱咕卡的小粉丝一枚吖!

咕卡!第一次听到这词时,我还以为是什么泰国来的网红,萨瓦迪卡,卡蹦卡,and咕卡。

全跳海最见多识广的院办表妹:“咕卡?那可是文创圈的新顶流,平面装饰领域的王鹤棣啊!”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3)

图源小红书@汐崽崽崽崽

咕卡咕卡,指给卡片贴上各种装饰物来美化卡片本体。换句话说,就是把P图转移到了线下。

虽然不是泰语,但确实和某位亚洲邻居有关。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4)

咕卡来源于韩国粉丝为爱豆的周边小卡做边框美化的民间手艺,“咕”是韩文“装饰”的发音。

众所周知,韩国的偶像经济十分发达,明星在出专辑时会附赠几张印着本人美照的小卡片,粉丝们为了更好收纳和欣赏,会为小卡装上保护套。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5)

图源小红书@虎虎浪嘿 | 46版

后来有人发现这样简单粗暴的贴膜不足以衬托我家哥哥姐姐的美貌,于是,开始在他们脸周围贴上花朵、字母等装饰物,duang!加特技!

怀疑有些咕卡人上辈子住在卢浮宫,华丽的纹饰铺满画面,繁复程度直逼洛可可。即使众星拱月,“星”也毫不失色。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6)

图源微博@壹零_W10

除了元素堆叠,版式设计也有门道,独特的概念能让人心甘情愿“买椟还珠”。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7)

图源微博@ _量子破碎_

人是视觉动物,没有人能拒绝漂亮的东西,咕卡就以一种“没别的就是好看”的霸道姿态在社交媒体大摇大摆地流行起来。

这两年,手账的风潮回落,一大批咕勇者涌入文创圈,用一张张小小的卡片,盘活了大半个文创产业。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8)

越来越多文创店的商品展示从手帐变成了咕卡

了解了咕卡的基本操作后,我总算知道这东西为什么会火了。

一沓亮晶晶的贴纸,一块底板,一支从牙医诊所偷来的尖嘴镊子,咕卡入门三件套就有了。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9)

图源B站@尼厚chanchan

其中重磅武器是贴纸,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贴纸。

华丽风的花朵,软萌风的爱心泡泡丝带,机能风的金属锁链,还有小众的Y2K、哥特……通过排列组合来设计出各种作品。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0)

图源小红书@咕噜奶泡(随心配)

再后来,进击的咕卡人已经不满足于现成的贴纸,美甲贴、PET胶带、闪粉之类的漂亮小玩意都能往底板上填。这种到处把亮晶晶破石头往家里搬的喜鹊行为唤起我的史前记忆,啊这,不就是咱萌萌二次元的“谷美”吗!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1)

图源微博@美貌谷子大赏bot

院办曾在《为纸片人花十万,谷圈同人女才是真正的冻鳗高手》里介绍过“谷子”这个神奇的东西,而对于追星人士来说,“小卡”的地位无异于吧唧之于二次元。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当本体价值足够大时,你就不吝于花更多代价去凸显它的价值,价值2k的皮肤才配得上我王者五星的武则天,那我一张三千块的天价小卡难道不值得一个美美的壳儿吗?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2)

韩娱专辑里的“小卡”,其存在大约等于小浣熊干脆面里面的水浒英雄卡,有出货比,有稀有度,有战力排行(指交易价格),有些热门的小卡还会拥有自己专属的昵称。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3)

图源B站@甜妹领军人物

在粉丝眼中,这些缩写都代表着白花花的钞票

从专辑里面把小卡开出来只不过是在挖矿,小卡的二手市场才是真正的大头。在小卡交易的超话,热门卡可以兑换从暑假作业代抄到课程论文代写服务的一切,失去了小卡的专辑在二手市场被称为裸专,CD拿手去摸,没关系,歌词册photobook印得再美,也只配撕下来给小卡做卡套。

沉浸式巨型咕卡(感觉半只脚踏进了文艺复兴殿堂)(14)

围绕着硬通货般的小卡,一套日渐成熟的包装体系应运而生(以下是豪华版本):

给小卡套上起码20丝(丝:一个厚度计量单位)的软卡膜

在卡膜外面贴上一张索引贴方便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