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每天给大家讲剧情的大米,每天来报道绝不迟到,包拯在定远县的政绩突出皇上又派他去别的地方当父母官,定远县的老百姓舍不得包大人,整个村庄的人都来送行,都是朴实的老百姓有的送鸡送鸭送馒头,这场面不但让包拯动容,就连在场的衙役们都是暖暖的,包拯还是秉承着刚毅正直不畏强权的个性继续往前走,在半路上出现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他们四个拦路打劫,幸好展昭来的及时制止了他们,还告诉他们你们拦路打劫找错了人,他就是定远县的包青天包大人,他们四个本身就很崇拜包拯觉得包拯是一个值得让人敬佩的清官,下跪恳求包拯原谅,四人走了之后展昭对包拯的态度好了很多,包拯内心也是很敬重展昭,

包青天之公孙策跟随包拯(包青天之包拯收服了公孙策一起解救百姓于倒悬)(1)

俩人在谈话间展昭说出了来意,原来这次救包拯并非巧合是展昭特意暗中来帮忙,护送包大人顺利到达目的地,俩人聊得尽兴,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人半路又折回来求包大人收留,展昭替那四人说话说他们武功不错留在身边可以保护你的安全,而且他们决心改过你就收了他们吧,包拯思量再三就收留了他们,在白云寺有一个文胆智囊的公孙策每天靠算命治病维持生计,平时就住在白云寺跟方丈秉烛夜谈,这一天公孙策正要出去看见张龙,赵虎,在门外站岗,他对小和尚说官架子不小摆到庙里来了,说完生气地走了,里面的包拯正在跟方丈聊得起劲,俩人谈佛说理的境界一个比一个高,方丈也听说了包拯在定远县的政绩,解民疾苦爱民如子是一个好官,就在俩人谦虚的样子听得有点不耐烦了,公孙策回来了一看当官的还没走,就想进屋找方丈说话,谁知被包拯的随从张龙赵虎给拦了回来,公孙策的那一张嘴肯定不会吃亏啊,就说了对包大人不好的话,张龙,赵虎急眼了就把公孙策给推到了,这时恰好被包拯看在眼里狠狠的斥责了他们,赶紧给公孙策赔不是,可是公孙策根本不吃这一套,各种讽刺诋毁,对包拯的误解也是越来越深,包拯无奈把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辞退,无论他们怎么求也没有用,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包拯说出了一番话让四人哑口无言各奔前程,到了第二天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互相埋怨没用就去找公孙策,公孙策本身就是一个多疑的人,说话间也讽刺他们,说话技巧本身就不是公孙策的对手,最后他们只好下跪以表诚心求原谅,公孙策还是左敲右击的试探,直到他们说出了跟包拯的原因公孙策才原谅了他们,带着他们来到包拯的面前为他们求情,谁知包拯房内方丈也在,

包青天之公孙策跟随包拯(包青天之包拯收服了公孙策一起解救百姓于倒悬)(2)

公孙策不知道方丈已经把他的一切都告诉了包拯,原来公孙策是一位难得人才,精通医术卜卦不说,还是一位秀才,参加科考考官收受贿赂将试卷改成别人的名字中了解元,公孙策发誓永不再考,对当官的也是有鄙视之心,包拯感叹道这是朝廷的一大损失啊,话刚落公孙策跟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进来了,包拯很是高兴,公孙策开门见山为他们四个求情,让包大人收回成命让他们留下来,他已经不追究,包拯不愿意公孙策就用激将法不得不让包拯又收留了他们四个,趁这个机会包拯向公孙策提起重考科举之事,公孙策很是生气,本身他就对包拯有些敌意,再加上说话言语之间又说了公孙策不愿听的,愤怒的表情在脸上看得清清楚楚,包拯不死心说出了自己考功名的初衷,拯生命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如果公孙先生不相信跟我去端州,验证我的初衷是否一致,公孙策忧郁,包拯说你不肯赴考求仕难道也不肯为黎明百姓贡献一己之力,公孙策心情凝固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了,回到屋里公孙策想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跟包拯说愿意跟着同去,包拯说出了这段话。

到了端州包拯在跟州衙副职董通判谈话中特意介绍了公孙策,虽然没有官衔但他是我的文胆智囊,在谈话间公孙策发现这里的老百姓并不像董通判说那样好,包拯设的鸣冤鼓根本没人敲,里面肯定有内情,包拯假装没有发现办公去了,在路上跟公孙策聊起端州,俩人所看到的所想的都一致,包拯还说公孙策观察入微心细如发,这并不代表公孙策就相信包拯真是爱民如子他还有待观察,就在这时董通判给包拯送了昂贵的端砚,被包拯狠狠的斥责了一顿骂回去了,董通判这时恰巧碰到在外办公的公孙策回来了,就说帮忙好好劝劝包大人收下这昂贵的端砚,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公孙策表面迎合答应会劝包大人,把董大人打发走了,进屋见到包拯也想试探他并说道,

包青天之公孙策跟随包拯(包青天之包拯收服了公孙策一起解救百姓于倒悬)(3)

听完包拯说的话公孙策内心对包拯佩服不已,感觉他是一个好官,就把他在百姓打探的消息告诉包拯,包拯气愤不已说你我同心协力将这端州改头换面,让后人得知守正不阿才是为官之道,听到这番话公孙策又对包拯又敬佩几分,一眨眼3年过去了,在端州任上包拯政绩卓越百姓拥戴,皇上又派包拯去京城衙门上任,走之前端州老百姓齐心协力为包拯细心雕刻了一个端砚,知道包拯不收就让公孙策代为转交,读书人或办公人员都酷爱端砚包拯也不例外,可是就在公孙策把一切说明把端砚教给包拯的时候,包拯却说我为老百姓的所作所为是理所当然,收下这砚台我终身难安,拿起端砚走到城角说了一句端州三年仍不持一砚归,毫不犹豫仍了下去,包拯不光在为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结实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公孙策,从此他们就踏上了对最初的诺言,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包拯执掌了开封府每天尽心尽力也不觉得辛苦,公孙策彻底被包拯给征服了,打内心就佩服包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