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光阮经天(城市之光邓超和阮经天)(1)

李易峰主演《心理罪》暑期档验收完毕,现在是邓超领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上市临检,前者改编自雷米《心理罪》系列小说第二部《画像》,后者改编自该系列最后一部,都是雷米系罪案故事。两位的表演实力无需赘言,前者的评分和票房已然定格,而邓超有阮经天拍档,意在更加血腥的贺岁档干出一番天地。上半年票房大趋跌落谷底,直到暑期档才有所抬头,下半年有《战狼2》等抬市,形式显得一片大好。就算刨除市场冷暖的要素,个人对邓超版超越李易峰版的业绩这点基本信心,还是有的。

原作雷米挺有意思的,首映时自己还写了一篇文章发在豆瓣上,可见他对这部《城市之光》别外的重视。雷米文章写道两点,我觉得对理解这个故事的创作意图有所助益。其一,他引用了《创世纪》第一章第3-4节:“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可见这是一个由光引发的故事;其二他提到了童年时,喜欢把玩偶的影子打在墙上,看玩偶的影子互殴。此二者可见,影子在他创作里的重要性。没错,这就是一个关于光和影子的故事。

关于影子,我想到两部作品,一是安徒生童话《影子》,二是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两部都是以影子灵感著称的作品。安徒生的《影子》讲了一位想入非非的教授,把自己的影子派出去窥探别人隐私,影子从此走失,再见影子时,影子有了独立人格,反过来要求教授做他的影子,教授不从,最后被影子给弄死了。这是一个残酷童话,也是一个寓言故事,最后是欲望影子吞噬了一切。村上春树笔下的影子,是可以用刀子从身上割下来的,影子和主人关联着,又分裂着,更像是人格的两种,相互可以对话,各有性情,各有心思。《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里的影子,虽说属于小哀伤,小情绪的种种,相比安徒生笔下残酷的影子,反倒显得浪漫和童话。

《城市之光》的故事,也是一个颓废神探和他影子的故事。邓超饰演的方木本来是警界精英,是照耀这座城市的正义之光,阮经天化身的江亚,是这方木的影子,或说这道城市之光的影子。当城市之光照耀,影子也显得健康而正直,当城市之光病了,颓了,暗了,影子也随之暗淡,变得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影子那般割裂和扭曲,甚至像安徒生童话里的影子一样行动起来,反客为主,做出了一系列自以为可以替代主人的勾当。沿着这个光和影的脉络审视《城市之光》,就不难理解雷米和这个影片的创作要旨。

城市之光阮经天(城市之光邓超和阮经天)(2)

所不同的是,做为警匪类型片的《城市之光》不是安徒生童话,也不是村上春树的小伤感,代表城市之光的方木不会永远颓废和暗淡,他可以被影子江亚折磨,蹂躏,虐得身心俱疲,一度几欲被击溃,但他不会堕入黑暗,并终将触底反弹,释放出他正义的能量。片中两个反转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成色,一个是代表影子的江亚,在激发方木重新振作的过程中,以暴制暴,从正义的呼唤沦为连环杀手,一个是代表城市之光的方木,在与江亚山穷水尽的博弈中,最后那正中要害的反手一击,前者的反转步步为营,后者的反转可谓一击制胜。

《城市之光》由邓超和阮经天两位当打壮年领衔,二位在片中都拿出了不甘人后的看家本领,与其说《城市之光》是阮经天与邓超二人斗智斗勇的博弈,不如说是邓超与阮经天之间灵与肉的互殴。影片风格接近侦案类型里的硬汉派。此前潘粤明领衔网剧《白夜追凶》以“中国首部硬汉派网剧”之名,生生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并成功吸引Netflix采购,成为中国首度杀进国际主流市场的网剧。《城市之光》虽未以“硬汉派”之名行销,但片中反传统侦案气质显著,主人公的忍辱负重和肉搏也够硬气,所涉案列借助民众舆论之公器,游走在正邪两端的边缘,话题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城市之光阮经天(城市之光邓超和阮经天)(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