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北京,关于春节,有句俗话非常流行,那就是:“过年了,姑娘戴花,小子放炮。”可见咱们老北京人对春节放炮的重视,已经将放鞭炮当成过年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操办。所以,每年的春节,老北京城都会有这样的景象:华灯璀璨,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起了新春之曲,为吉庆佳节谱写了快乐的篇章。

说起北京城春节放鞭炮的历史,史书上早有记载,清人百一居士就曾经在自己所著的《壶天录》中提到过京城放鞭炮的事儿,他写道:“京师人烟稠密,甲于天下。富家竞购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贫乏家即谋食维艰,索逋孔亟,亦必爆响数声,香焚一炷;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此习尚类然也。”由此可见,在清朝的时候,京城就已经有过年放鞭炮的习俗了。

其实,说起过年放鞭炮的历史,在清朝时期虽然流行,但并非从清朝开始的,而是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古代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呢)(1)

最初的鞭炮被称为“爆竹”,《荆楚岁时记》曾经这样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的人们没有火药和纸张,只是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这其中虽然弥漫着迷信的味道,但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及至唐朝时期,鞭炮又被称为“爆竿”,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爆竿的情景。

后来,随着火药和纸张的发明,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并用麻茎把炮竹编成串,称其为“编炮”,后因这种“编炮”声响清脆如鞭,所以又被称为“鞭炮”。

鞭炮和烟火合称为花炮。旧时的北京城,一进入腊月,闹市区就开了临时的“花炮市”。花炮历来是年前的热门货、俏货。有的时候,城内的茶叶铺中也代销各种花炮。清末民初,北京城内所售花炮种类繁多,这里介绍老北京人过年时常放的几种:

古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古代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呢)(2)

(1)花盒。花盒属于高档花炮的一种,形状像一个扁平的大圆盒,通常以彩纸糊成外壳。这种花炮在燃放的时候应该先将架子搭好,然后将花盒悬挂到架子上,这样在点燃的时候,花盒会逐层地往下掉花火,非常漂亮。

(2)麻雷子。麻雷子由草纸裹成,在每层的草纸之间会均匀地缠上麻皮,并且将顶端扎紧,在外面包上一层红纸。这种麻雷子通常长为2寸,直径为4、5分粗,是旧京老百姓比较爱买的一种鞭炮类型。

(3)旗火。旗火,又被称为“起花”,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大旗火和小旗火。大旗火状如大炮仗,在燃放的时候会被绑在一根约有4、5尺长的苇杆上,在点着后会一下气蹿到空中,在空中发出漂亮的火花。小旗火状如小炮仗,在燃放的时候会被绑在一根秫秸皮上,在点着后也会蹿向空中,但与大旗火比,它蹿出的距离比较短,一般为一丈左右。

(4)二踢脚。二踢脚,又被称为“二踢子”“双响儿”,共有两种,一种由草纸卷成,在其顶端用秫秸皮扎紧,在外面裹上一层红纸,这种二踢脚燃起来时,会先在地上一响蹦起来,然后飞到空中再响一声。另一种由牛皮纸卷成,和第一种不同的是,它的外面没有那层红纸。

古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古代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呢)(3)

古代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呢?这种习俗是怎么形成的?

据说,这和一个传说故事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住着一个被称为“年”的怪兽。“年”每逢腊月三十就出来作恶。它非常凶狠,挨家挨户地吃人,直到吃饱为止,手段非常残忍,搞得村里的人都非常害怕。村民们每天都在想办法杀死“年”,可是什么办法都不管用。

一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年”又出来作恶了。说来也巧,当时村里正好有几个小孩在玩甩牛鞭子的游戏,他们将牛鞭子甩得劈啪作响,声音非常大。“年”正好听到了这个声音,它非常害怕,赶紧逃离了村庄。它走啊走的,又到了另一个村庄,准备继续作恶。谁知到了另一个村庄,它看到一家门口正晒着一件血红色的大衣。“年”不知道那是什么,吓得赶紧逃走。它走啊走的,又到了第三个村庄,看到一家家里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赶紧溜走了。

后来,这几个村子里的人都渐渐摸清了“年”的习性,知道它怕响、怕红还怕光,于是利用它的这些弱点,想出了很多对付它的方法,即在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放鞭炮,将家里弄得灯火通明。

渐渐地,这种习俗传了开来,越传越广,最后成了中国民间最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古代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古代的老百姓为什么会在春节放鞭炮呢)(4)

老北京人在过年一般怎么放鞭炮呢?

(1)以家庭为单位的燃放。在旧时,老北京人一般喜欢从腊八那天开始放。腊八那天,无论生活条件是好还是不好,家家都会买上一些鞭炮回来放。在随后的祭灶、接神、祭财神、顺星、开市送神等仪式上也会燃放鞭炮,主要是想表达辞旧迎新、除祟迎祥的意思。

(2)大型的烟火会。在旧时的北京城,除了家家都会燃放鞭炮外,在元宵节期间,商家还会举办一次隆重的焰火会。焰火会一般以街为单位,到时候街上的各个商家都会在自家商店的门前搭起高架子,将各种鞭炮摆放在商店门口,并在架子上写着“本号为酬谢主顾,定于今晚燃放花盒烟火,共庆上元,同乐春宵,欢迎各界光临指导”。这些商家往往都非常卖力地放,争取自己成为整条街放得最好的一家。因为在这天晚上,京城里的很多老百姓都会出来看焰火,这对商家来说无异于一次重要的打广告机会。

时至今日,在北京城,过年燃放鞭炮的习俗仍然非常流行,但由于鞭炮在燃放时会散发污染空气的气体,所以今日的北京城对鞭炮的燃放在时间、地点和数量上有严格的限制,但依然无法阻挡老百姓过年燃放鞭炮的热情,他们总是尽最大可能地在一年一次的春节佳期中燃放一次,表达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