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很多诗人,在世时名气不大,作品也没有得到认可。如杜甫,活着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直到中唐才赢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名声。但是,今天我们说的这位诗人——王湾却不同。他词翰早著,是唐玄宗朝的昭文馆学士,负责通撰、整理古今图书,官做得很不错;诗名也很大,尤其他的《次北固山下》,一经传出,广为传颂。尤其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竟被当朝宰相张说裱糊张贴在自己的办公室,成了天下文章的楷模。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1)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路还在青山之外,船行在绿水之中。潮水上涨,两岸显得更加开阔,和风吹来,一条白帆高高垂悬。夜色将尽,海上红日初起,今年未到,江上已是春意萌动。家书寄到哪里呢?还是托大雁,送到洛阳吧。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2)

诗词的题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江苏镇江东,横枕长江,是三国时期东吴故地,上演过无数英雄美女的传奇故事。所以,后世文人经过此处,都会登临怀古,书兴亡之叹。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但是,王湾却绕开这些老套,写下了一首明丽欢快的诗歌,很是别开生面。我们知道,律诗的二、三联讲究对仗,而首、尾联则可不必。但这首诗首联就是一副精巧的工对。

青山即“北固山”。而“客路”则在青山之外的更远处。纵然是羁客,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他的心情也是舒畅的,也是明丽的,这就奠定了全诗欢快的基调。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3)

颔联:所见之景。潮水涌涨,江波浩渺,仿佛和江岸齐平。“阔”是“潮平”的结果,这是横向的景色,恢弘大气;风和日丽,船平稳而快速,船帆高高挂起,和江面垂直,这是纵向景色,宁静明丽。“正”风顺,更有风柔之意,风顺但风猛那帆就是弧形,只有风既顺又柔时,帆才能静静地垂直;还有一点,即使风柔且顺,如果船行驶在波涛汹涌的三峡,或者多弯多滩的河段,那也不会是“风正帆悬”。只有在长江下游,风和波平时才显“岸阔”,才见“帆悬”。借“风正一帆悬”的小景传达出风平浪静、大江阔远的景象。

这一联是写景,但这“潮平风正”不也是盛唐政通人和的政治氛围和政治风貌吗?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4)

颈联:黎明江上行舟。这一联脍炙人口,驰誉当时,传颂后世。残夜未消,一轮红日喷薄而起,黎明将至;旧年未尽,春天已然到来,送走残冬。时序的交替,匆匆不待。但诗人没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惆怅;没有“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的伤怀,而是以伟大的自然力量表现生活的真理。日生月落,海日生于残夜,它将驱走黑暗;江上春意涌动,冬去春来,赶走严寒。给人蓬勃向上,乐观积极的力量。“生”与“入”,拟人手法,粗暴而有力,把“日”和“春”赋予了人的意志和情思,它们是迫不及待地来到人间,很有热情。

这联也是写景,但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不也象征着充满希望的大唐盛世,象征着盛唐积极进取的蓬勃精神吗?难怪此联被一代文宗,一代贤相——张说“手提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人胡应麟更称此联为妙绝千古,可作为初唐与盛唐诗歌的分水岭。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景物描写、时节交替中,蕴含着深深的理趣与意蕴。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5)

尾联:置身于青山绿水中,沉醉在江南春晓里,突然看见天上大雁翔过长空,这北归的大雁要经过洛阳啊,淡淡的乡愁掠过心头。那就让鸿雁给家乡的亲人捎个信吧,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脱口而出,自然合理,照应了开头的“客路”,也承接了上一联的“旧年”。这乡愁只觉情真,不觉沉重。

不知名诗人写出最深情的诗(不知名诗人的一首诗)(6)

全诗通过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青山绿水和潮平岸阔的景物,抒发了诗人的怀乡之情。情景交融,风格壮美,炼字精道,用笔自然。王湾现存诗十首,以《次北固山下》最为著名,和张若虚一样,也是凭一首诗而名传后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