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女性的德行要求很高,其实用“很高”这个词来形容都还不够,应该是苛刻,这跟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对于丈夫或夫家来说,如果妻子满足律法和礼制规定的七种情况,那就可以随意提出休妻,当然休妻主要是对妻子的权利,妾就另当别论了,这七种情况就被统称为“七出”。

明末多少太监宫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1)

七出的内容在汉代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当时还不叫“七出”叫“七去”,也没有受法律约束,只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由于当时没有强制规定丈夫只能按照七出的条件休妻,所以不按七出原则休妻的例子经常出现,比如著名军事家班超,就因为同僚说他沉溺于家室之乐,就愤而休妻。

但是到了唐朝,“七出”的内容纳入了律法的制度范畴,虽然法律已经规定了七出的条件,但是那时毕竟刚形成制度,所以官员、百姓执行得并不严格。到了宋朝,七出的法律才被严格执行。

七出虽然被作为法律制度,但是其内容对女性来说实属苛刻了一些,也从侧面证明了,女性出嫁前听父母的,出嫁后听夫家的,自始至终都没有权利听自己的,连离婚也是夫家说了算,可见封建社会的女性地位到底有多低。

明末多少太监宫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2)

那“七出”到底是指哪七种情况?

“逆德”

古人规定妻子不孝敬公婆的,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是“逆德”,因为古代儒家思想昌盛,所以对“孝道”看得很重,这也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妻子的考量。

“绝世”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已经是古代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了,古时候,人们很看重传宗接代,所以只要女性不能生孩子,一般情况下,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地位,轻则遭到夫家嫌弃,重则被离婚。

明末多少太监宫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3)

因为在古代,婚姻在一定意义上是被冠上了“传宗接代”的标签,如果女性不能生儿子,那就失去了婚姻的意义,所以不能生育成了古代女性婚姻的一大阻碍,但是由于古时是一夫多妻制,所以休妻的情况相对会好一些。

“乱族”

“出轨”是现代婚姻的致命杀手,同样在古代“乱族”也是婚姻的终结者,乱族的意思是妻子红杏出墙,乱族之所以会成为休妻的理由,男性的自尊心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古时人们认为乱族会导致后代在血缘和辈分上的混乱。

“乱家”

明末多少太监宫女(几乎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的)(4)

这里的“乱家”并不是在家族内乱搞的意思,而是引起家族不和谐的因素,由于古代是一妻多妾制,所以家庭的情况相对复杂得多,如果因为妻子的嫉妒而引起家庭不和谐,那丈夫或夫家就有理由休妻,不得不说妻子真不容易,不仅要和别的女人共享丈夫,还不能有不满。

“不可共粢盛”

“不可共粢盛”指的是妻子有恶疾,有眼中的疾病,不能要一起参与祭祀,这显然有些借口的性质,给那些抛弃糟糠之妻的男人制造借口。

“离亲”

“离亲”是指女人在说话的时候搬弄是非,尤其是古代家庭大事都是由男人做主,这个时候女人是被当作外人来看待的,没有参与讨论或决议的权利,所以这时候要是女人插话,就会被视作破坏家庭和睦。

“反义”

“反义”比较简单,就是指偷窃东西,违背义理。但是自家的东西怎么能叫偷呢?也只能说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低罢了。


从以上解释就能看出,“七出”完全是从男性的立场和利益出发的,是一种维护男性权利,压榨妻子的法律和民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七出”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女性的权利,至少男性不能光凭个人喜好随意休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