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1)

元·范康《寄生草·酒》

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 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2)

【注释】

①寄生草:曲牌名。

②方何碍:没有妨碍。

③糟腌(yān)两个功名字:将"功名"二字抛弃。糟腌:用酒或盐渍食物。

④醅淹(pēi yān)千古兴亡事:将千古兴废大事淹没在酒里;指但求终日一醉,不管古今兴亡之事。醅:未过 滤的酒。

⑤曲埋万丈虹霓志:将远大的志向埋没在酒醉之中。曲:酿酒的酵母。虹霓志:指远大的志向。

⑥不达时皆笑屈原非: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被人讥笑为不识时务。

⑦但知音尽说陶潜是:了解陶潜的人,都说他的行为是对的。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3)

【翻译】

经常喝醉又有何妨?就算不喝醉,又能作何想!这酒啊,渍坏了功名这俩字。将千古兴废大事都淹没在酒 里,把冲天的远大志向也没理了。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却被人讥笑不识时务;了解陶潜的人,都 说他做得好。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4)

【作品简介】

寄生草·酒是一首散曲,作者是元代诗人范康。这首曲子,以劝饮为题,抒写旷达的情怀,反映了 对现实的不满。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5)

【创作背景】

范康作《寄生草》小令四首,分别以酒、色、财、气命名,这是第一首。小令中“糟胳”“醅淹”“曲 埋”的三句鼎足对具有非同一般的妙处,一向被人们称道。把酒的未成品及废弃物糟、醅、曲与人间大 事功名、兴亡、壮志相提并论,既符合本篇赞酒的题旨,又表达了鄙视功名的思想。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6)

【赏析】

此曲多嬉笑怒骂,看去似乎作者对人生已经厌倦,"但愿长醉不愿醒"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消 极反抗。小令先以设问形式肯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接着连用三个与酒相关的"糟腌"、"醅淹"、"曲埋" 等词。把"功名"、"兴亡"、"虹霓志"全部予以否定,具有振聋发聩之力。视功名如粪土,宁愿在壶里乾 坤中寻找生活的寄托,也不愿到名利场中去追腥逐臭。

长醉不妨于人生,不醉反而无所适从;功名事业、历史兴亡,以及个人的雄心壮志,统统为酒所掩埋销 蚀;屈原不甘众醉而独醒,被招致非议;人人以陶渊明的喜酒作为榜样和同道。全篇无一句不扣合"酒"的 主题,也无一句不以反语出之,从而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强烈心情。

这首小令中间的三句鼎足对,素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以酒的三种附属物--糟、醅、曲配搭酒外的人事, 句句形似无理,而细细体味,却又觉寓意无穷。试想"功名"两字真被"糟腌"了,那就只剩下酒气冲天, 这不正说明功名本身味同嚼蜡、淡然乏味吗?同样,"千古兴亡事"淹没在酒醅中,浑浑噩噩,也喻示出 历史的盛衰荣枯,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不值得去分辨个明白。而虹霓般的冲天志向,在古人来说即是 所谓"治国平天下",如今为曲所埋,可见"虹蜺志"的内容本身也无异于腐渣。"功名字"、"兴亡事"、"虹 蜺志"与糟、醅、曲等价,这是从字面上的一层理解。而从"常醉后方何碍?不醉时有甚思!"的醉酒意义来 看,"糟腌"、"醅渰"、"曲埋"又都是主动行为,也就是在醉乡中可以淡忘、蔑视和放弃一切追求的意思 。这三句鼎足对涵义相似,却横说竖说而无重复之嫌。这种在工整的对仗中逞示老辣尖峭的语言功力, 是元散曲的一种习尚,也就是所谓"当行"的表现之一。清李调元赞誉本曲"命意造词,俱臻绝顶",正是 从这一意义上说的。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7)

【作者简介】

范康[约公元一二九四年前后在世]字子安,杭州人。(疑郎范居中之父,号玉壶)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世 祖至元末前后在世。明性理善,讲解能词章,通音律,因王伯成有李太白贬夜郎,乃编杜子美游曲江以 配之,又作竹叶舟一剧,(均录鬼簿)今犹存。而游曲江则佚。太和正音谱评为"竹里鸣泉"。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8)

【赛大家书法集字帖】

经典元曲50首范文(每天一首元曲元)(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