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1)

图片来源网络

2. 供应链含义及特点

(1)供应链是面向客户的一个更广泛的企业结构模式(企业间的),这些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商开始,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环节直到最终客户。

(2)企业之间以客户为目标,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相连接,并通过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增加其价值,从而认为增值链。

(3)在网络中,每一个贸易(合作)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供应商的客户。

(4)由于市场关系,一般一个“用户”有多个“供应商”,一个企业有多个“用户”,从而形成交错链状的网络结构

3.供应链分类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稳定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

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需求

(2)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

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

(3)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有效性供应链体现物理功能、低成本

反应性供应链体现市场功能、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4.供应链的特征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2)

图片来源网络

(1)复杂性。节点企业多;类型不一;多国企业;跨度问题

(2)动态性。节点企业变动(由于企业战略需要、市场需求原因)

(3)面向用户需求。用户拉动

(4)交叉性。众多供应链交叉结构

5.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6. 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战略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3)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址和布局优化)

(4)企业之间的物料供应

(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融资、成本等)

(8)信息管理等

(9)供应链运作管理(绩效、风险、稳定性等)

7.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

(1)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管理模式

(2)供应链管理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

(3)供应链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库存观

(4)供应链管理以最终客户为中心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3)

图片来源网络

8. 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表述: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得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

9.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增值性: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质量、效率、成本),能够使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同时也给客户带来利益增值。

(2)内涵异质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应该是企业所独特具有的,其他企业所没有的能力。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异质和差异性。

(3)难以模仿和替代性: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企业技术、组织、文化等多种特殊因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4)

图片来源网络

(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特殊能力,无法进行市场交易。

10. 企业业务外包:

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其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把其他业务借助于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1. 企业业务外包的两大好处:

(1)企业业务外包能够使企业专注核心业务

(2)业务外包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

12.业务外包的直接意义在于:

(1)分担风险

(2)获得加速重构优势

(3)剥离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

(4)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

(5)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

13. 物流: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14. 物流管理:

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15.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5)

图片来源网络

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简称为供应链物流管理,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和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与传统物流相比将突破:

(1)信息共享:信息为支撑

(2)网络规划:第三方物流系统的特点

(3)流程重组:物流反应的敏捷性和精细化考虑

(4)无缝对接:及时满足,快速反应

(5)逆向物流:回收或退还物料物流

16.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

17. 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1)归核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多项物流项目的运作,可以整合各项物流资源,使得物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物流作业更加高效,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交给他们来做,将得到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业务优势:

使生产企业获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务;

降低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滞后对企业的影响。

(3)成本优势 :

第三方物流可降低生产企业运作成本;

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4)客服优势: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优势;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优势。

18. 第三方物流的缺点

(1)企业对物流活动的控制能力降低

(2)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被削弱。由于生产企业是通过第三方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同客户的直接接触少了,这对建立稳定密切的客户管理非常不利。

◆客户信息泄漏风险。客户信息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只面对一个客户,在为企业竞争对手提供服务的时候,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可能性将增大。

◆连带经营风险。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果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解除合作关系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因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上的。

19. 价值链: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6)

图片来源网络

认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20. 产业与产业链:

如果以产业中的企业作为单位,产业是指从事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的集合;

如果以从事商品的经济活动为对象,产业则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因此,认为:产业的基本构成是企业,产业的基本功能是提供商品,产业的基本状态是经济活动,产业就是企业、商品及其经济活动的集合。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7)

图片来源网络

集合是一种结构、作用或关系,“链”仅仅是对这种结构、作用或关系的形象表述。

产业链正是体现在商品的提供过程中的企业之间的结构、关系或者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