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若要论西欧最为强盛的家族,波旁家族肯定算一个。这个生命力极度顽强的家族虽历经六次兴衰,但至今依旧屹立在西班牙的政治舞台上。可是,跟他同出一源的法国波旁王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浩瀚之中。一个社会阶级的崛起势必要经历无数风雨的洗礼,波旁王朝就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崛起的垫脚石,不过属于波旁王朝的辉煌直到今天仍被世人所铭记。

波旁王朝是怎么覆灭的(波旁家族趁势夺法王位)(1)

强盛的波旁王朝

历史渊源

波旁位于法国中部地区,所谓波旁家族指的就是发端于这一地区的家族。据文献记载,采邑地区出现于公元13世纪,原本是法王一家臣的的私人封地。那么它又如何落到波旁家族手中的呢?这就得从法王路易九世说起了。在中世纪欧洲,法王路易九世是一位有着非凡意义的楷模君主,而他正是波旁家族的父系祖先。他的儿子罗贝尔与波旁领地的女继承人喜结连理,由此获得了对波旁王国的统治权。他们二人的爱情结晶路易(长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波旁王国的合法继承人,这是波旁家族最引以为傲的事情,所以从路易开始,子孙后代都开始沿用波旁这个姓氏,这便是波旁家族的历史渊源。

依托着波旁王国,家族力量迅速崛起,族人也如同开枝散叶般遍布欧洲各地。照此发展下去,主系家族波旁王国一脉本应有着更为灿烂辉煌的未来,可惜他们偏偏要挑战国家的底线。公元1523年,时任波旁公爵的夏尔三世竟涉嫌叛国,这引起了法王的强烈不满,导致其爵位被剥。不仅如此,由于后继无人,公爵位置只能空悬,资产也暂时被法国王室收走,波旁家族的主脉就此而没落。但幸运的是,波旁家族并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霜洗礼,一些族人早已脱颖而出,获封了其他的爵位和领地,他们都属于波旁家族的分支。

在这些家族分支中,尤以拉马尔什-旺代一支的实力最为强大,他们获得了法王的青睐,在1527年旺代公爵夏尔正式被授予波旁王国公爵,至此这一家族取代了直系的地位。而波旁王国也成了旺代一支日后争夺法王位置的重要政治资本。获得了波旁王国之后,旺代一支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到了安托艾涅·德·波旁(夏尔的儿子)这一代,他们将目光瞄准了纳瓦拉的女王储(此时,纳瓦拉的疆域已不足全盛时期的一半,但仍然很有分量),于是双方进行了政治联姻。这样一来,亨利·德·波旁(安托艾涅的长子)就成了纳瓦拉的合法继承人,波旁家族顺利入主纳瓦拉王国,极大地扩张了家族势力。

波旁王朝是怎么覆灭的(波旁家族趁势夺法王位)(2)

安托艾涅·德·波旁与纳瓦拉女王储让娜·达布雷特联姻

宗教战争爆发,成就波旁家族

公元16世纪初,法兰西王国仍处在瓦罗瓦王朝的统治之下,瓦罗瓦王朝的建立与波旁王朝的建立有着很多相同点。前统治王朝卡佩王朝最后一任君主查理四世因为没有嫡系男丁子嗣,王位便落到了卡佩家族分支瓦罗瓦公爵的儿子腓力六世身上,于是分支崛起取代了直系家族的地位。不过,瓦罗瓦王朝统治时期却并不太平,前有英法百年战争,后有起义内乱。此时,法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王权同封建势力、宗教派别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由于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也就意味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有了钱自然想去谋取社会地位,他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向那些落魄贵族收买与爵位相关的产业,或者通过向国家捐钱来获得一定的贵族爵位,进而由此跻身于上层统治阶级。可是,他们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却不可调和。法王自然乐见其成,因为发展资产阶级势力可以制衡那些实力强劲的封建贵族,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统治。然而,这些封建贵族又岂能将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不反击就会被逐渐蚕食,权势的衰弱谁也不能接受!

公元16世纪初,伟大领袖马丁·路德开始宣扬自己的宗教理念,一场宗教改革风暴瞬间席卷了整个法国,法国出现了信奉新教的胡格诺派。伴随着王权的逐渐增强,封建贵族内部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分裂成了两大集团:一派为旧天主教势力(以王室近亲家族吉斯家族为首),一派为新兴的新教胡格诺派(以波旁家族为代表)。新教所宣扬的一系列观念无疑给天主教和王权统治带来了极大威胁,一部分贵族为牵制王权或者推翻王权也趁机宣布改信新教,这引起了天主教的强烈不安。新旧教之间的矛盾冲突愈演愈激烈,再加上宗教迫害,一场宗教战争也就无可避免了,法国政局很快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波旁王朝是怎么覆灭的(波旁家族趁势夺法王位)(3)

法王亨利四世

宗教战争势头之盛让亨利·德·波旁都不得不暂避锋芒,尽管他是名义上的胡格诺派领袖,但在狂热的天主教徒面前,他曾多次改信天主教,不过在他的内心,依旧坚定着最初的信仰。面对国内如此混乱的战局,亨利三世也显得有心无力,他决定两不相帮,看谁的实力更强大。显然,他还是低估了这场宗教战争的威力,战争不仅导致国内平民大量死亡,就连王室内部成员也都死伤惨重。亨利三世的几位合法继承人相继去世,根据法国王室的固有传统,合法王位继承人的位置最终落到了波旁家族亨利的身上,属于波旁家族的机会终于来了。但是亨利·德·波旁自身的胡格诺派背景,让国内天主教势力极为不满,因为一旦亨利顺利继承王位,形势肯定会有利于胡格诺派,这是天主教所不能容忍的。

公元1588年,在吉斯家族的带领下,爆发了反对亨利三世统治的战争,形势比人强,亨利三世最终只能狼狈出逃,并求助于纳瓦拉的亨利。但不幸的是,亨利三世还是低估了天主教徒的狂热,这些人竟然不惜以命换命,刺杀了亨利三世。亨利·德·波旁成为了法王亨利四世,而亨利四世的上台也成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尽管在军事斗争上频频取胜,但他始终得不到巴黎人民的拥护,迫不得已亨利四世只能改信天主教,这才让巴黎门户大开,胜利的天平也终于倒向了亨利四世。此后几年时间里,亨利四世顺利站稳了脚跟,各路诸侯也纷纷归附。公元1598年,南特赦令的发布彻底终结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有了前车之鉴,主政后的亨利四世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宗教政策,法国也从破败景象中走了出来,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亨利四世为法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成为法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君主之一。

波旁王朝是怎么覆灭的(波旁家族趁势夺法王位)(4)

亨利四世入主巴黎

亨利四世在位时期法国百废俱兴,他虽然解决了国内问题,但却面临着来自另一个欧洲霸主哈布斯堡家族的巨大威胁。在这个强盛家族的主导之下,西班牙和奥地利依旧采取着对法遏制政策。公元1610年,年幼的路易十三继位,由于年纪尚轻,所以朝政大权尽被其母所把持。与丈夫不同,路易十三的母系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因此法国在一段时间内都实行着亲西班牙政策,甚至波旁王室与西班牙王室还一度进行联姻。年岁日长的路易十三一直不满母亲的政策,为此母子二人彻底闹翻,而与此同时一场决定欧洲霸主地位的三十年战争也彻底爆发。

在枢机主教黎塞留的倾力帮助下,路易十三彻底巩固了法国王权专制制度,并且在三十年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好景不长,路易十三突然去世。法国贵族势力再次抬头,投石党人的势力与野心逐渐膨胀。与其父处境一样,年幼的路易十四只能让皇太后摄政,她的情人红衣主教马扎然则掌握实权。为应对战争,马扎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严重损害了贵族和人民的利益,公元1648年人民奋起反抗,路易十四只能被迫出走,法国国力也遭到了严重削弱。路易十四逐渐成长起来,在经历了两次内乱之后他再度回到了巴黎,并亲自执政。聪明的路易十四通过削弱贵族权力获得了绝对王权,并且取得了对哈布斯堡家族战争的胜利,法国一跃成为西欧霸主。

波旁王朝是怎么覆灭的(波旁家族趁势夺法王位)(5)

太阳王路易十四画像

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波旁王朝行将没落

可惜,路易十四的后人很不争气,随着资产阶级势力的逐渐扩张,法国一度摆脱了高度集中的王权专制。在这样的危急时刻,路易十五却依旧疏于朝政,沉溺于享受,社会矛盾越发尖锐,终于在1789年爆发了震惊世人的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波旁王朝已经行将没落,此后的几次复辟也不过是波旁家族心有不甘的吼声罢了。

————END————

引用文献:

《波旁王朝的故事》

《路易十四时代》

《法国革命史》

《法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