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一广场迎来最大规模改造,离开放倒计时只剩29天。在2021年迎来广场建成70年之际,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国旗杆,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姐妹。原来,在新南门原址重建的城楼,位于广场北部,也就是曾经的明朝太平门、承恩门及民国时期首义门,和即将落户广场南部的英雄坛群雕遥相呼应,由此确定的新中轴线,与过去的传统中轴线相比,向西移动了30余米。
因此,原有的国旗杆位置不在新中轴线上,无法满足新广场的需要,在新中轴线上立起新的国旗杆,与现有的国旗杆高度一致,并配建庄严的传统大理石护栏。在新广场开放投入使用前,原有的旧国旗杆及护栏将拆除,完成守护广场荣耀矗立70年的使命,将接力棒交给30米开外的新国旗杆。
这座建于1951年的广场,系山西公路零公里坐标、山西15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原点,几十年来一直是全省群众大型集会活动的首选场所,曾有声势浩大的庆祝、纪念、游行活动和国际自行车大赛,见证重大历史事件,还是几代山西人来省会出差上学旅游的首选打卡拍照地,并以此作为一生的荣耀,珍藏在相册和记忆里。
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在五一广场整整70年的沧桑岁月中,先后经历拆除首义门城楼建广场;70年代修建主席台观礼台;80年代拆除主席台观礼台建造名为探索的雕塑,因借鉴西方雕塑形式认为过于暴露身体而移走,改建为青年男女吹笛的晋泉之声雕塑;直至2021年又将雕塑移至晋阳湖,原址重建明朝城楼,设置英雄坛群雕,彰显太原革命历史,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体现太原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称的魅力。
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矗立在五一广场的主建筑,历经风云变幻几经变迁,国旗杆矗立在广场中央的位置,并没有丝毫改变,在过去的70年间,无数重大历史时刻都在这里举行升旗仪式,吸引全山西人投来关注目光。
五一广场国旗杆高度27米,代表上世纪50年代建广场时,太原市人口270万,在当时就入围全国特大城市排名前15位;国旗栏杆圈起的面积30平方米,代表着当时全山西人口3000万,予以三晋儿女心向一处;栏杆外围红色大理石地砖面积96平方米,象征着祖国领土960万平方公里。
新国旗杆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仍维持27米的高度,并没有因太原最新普查人口增至453万,将国旗杆相应升至45米的新高度。另外,大理石栏杆面积与原样保持基本一致,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