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平

2020-04-12

摘要:本文从典籍记载、故事传说、时间空间、考古佐证四个方面综合考量:此陶非彼陶,尧初封于陶之陶地在山西。尧13岁初封于陶,15岁后封于唐。18~20岁尧联合大弈统率联军远征山东平东夷“十日族”和“九夷”,此战历时三年多,最终成于武,定于陶。之后,才有尧之子居于定陶陶丘。定陶陶丘自尧之子迁居,尤其陶朱公范蠡“止于陶”经商致富后方享誉天下逐步发展为陶氏重地。

一.典籍记载

1.研究古代历史文化需要遵循徐少华教授有关考古资料的分类及运用法则

武汉大学历史系徐少华教授有关考古资料的分类及运用法则内容如下【1】

“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资料主要有两类:一是考古出土的实物材料,二是传世文献典籍。

考古出土的实物材料又大致可分为无文字记载的实物和有文字记载的实物(又称“出土文献”)资料。

传世文献典籍按照成书时代,大致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几个时段。

就学术研究而言,利用当时人所记录和保存下来的资料(第一手资料)当然是最可信的;如果没有,此后越接近这个时代的资料就相对可信一些,越晚的资料偏差就更大一些。所以,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一般不能用晚期资料来否定早期记载。这是学术研究的基本法则。

随着考古学的日益发展、进步,研究上古历史文化,一定要注重传世典籍与出土资料的结合、互证,即“二重证据法”,这是当今学界的不二法门。”

不仅仅本文,凡我的有关历史文化研究考证类文章,引用历史典籍,均遵循少华教授考古资料的分类及法则。

2. 尧出生地与山西平阳相关的典籍记载

(1)春秋晋、战国魏佚名史官:《古本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斗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三河,常有龙随之。”《古本竹书纪年》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白泽《斗维之野》:

<1>. 天文中的斗维四星框绕成“魁”,呼应着地下的“斗维之野”;

<2>. “斗维之野”是由“西河”、“南河”、“东河”这一体三段的河水(黄河)古道所框绕围圈而成(参见图一)。这块“之野”,包括如今山西省的运城市、临汾市、长治市、晋城市、晋中市、吕梁市、阳泉市之全境,河北省的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天津市之大部分,河南省的焦作市、新乡市、郑州市的一部分,此乃广义的古“三河”领域;

<3>. “三河”是以古平阳为中心,才能拥有的一种现象,人文地理范畴;

<4>. 魁—参宿—实沈—大夏—斗维,对应着古平阳地区,其中包括了如今的临汾市和运城市,此乃狭义的“三河”区。

<5>.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三河”系汉代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所辖领的范围。

<6>. 非古黄河流域区者,不会出现古“三河”。

古平阳,有二意。狭义:临汾县,古称平阳,为平阳府治所,现更名为临汾市尧都区。广义:平阳府,包括今临汾、运城两地级市及吕梁市石楼县、晋中市灵石县辖境。唐朝曾为河东道,解放初称晋南专区,治所在临汾县。

本文尧出生地指狭义平阳,临汾县古称平阳,为平阳府治所,现更名为临汾市尧都区。

(2)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尧初生时,其母在三河之南寄寓伊长孺之家故从母居而姓也。”

(3) 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海迭兴,更为伯主……。”白泽《斗维之野》:“(司马迁)描述了晋、齐、楚、秦四国的地理优势。其中“晋阻三河”一语,将春秋时晋国与古“三河”的关系,形容得极为精到:

<1>. 晋国被西河、南河、东河所框囿;

<2>. 呈斗维之状的古“三河”,是晋国的天然屏障,“阻”就是被维护之义;

<3>. 晋国之兴盛与古“三河”有关。

这就将古“三河”与古晋国,紧紧地栓限在一起。”

陶姓起源和发展(陶姓起源山西说)(1)

图一:斗维之野 三河之域 图源:蔺长旺《回望太岳山》

(4)《孔子家语·正论解》《夏书·五子之歌三》记载:“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指帝尧陶唐氏领头尊天而行,顺应天心,从而得以高据九州之首--冀州。冀方即《禹贡》所说的冀州。也就是说明“陶唐”就在古冀州的地域,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全境及河南省、辽宁省、内蒙部分地区。

(5)宋郑樵《通志》:“帝尧,高辛氏第二子,母帝喾四妃陈丰氏曰庆都,感赤龙之祥,孕十有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名放勋,育于母家伊侯之国,后徙耆,故名伊耆,年十三佐帝挚受封于陶,十有五封唐,为唐侯,合翼与浮山南为国,而都浍南之尧都,后迁于平阳,年十有六以侯伯践帝位,都平阳,是为陶唐氏”。“合翼与浮山南为国”就是指今天的翼城和浮山南部是尧受封唐侯时的古唐国核心地带,尧都就是尧受封唐侯时的治所。列位看官:郑樵这段话是不是非常明确和直接地告诉我们尧初封于陶、后封于唐都在山西?!后人运用典籍记载往往引用了“适合自己需要的部分”,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丢掉了与之相关的重要内容就会出错。

(6)东晋陶渊明诗《命子·其一》:“悠悠我祖,爰自陶唐。”爰,乃之意。这是陶姓三郡望之一的浔阳郡杰出代表人物陶渊明显祖的陶姓起源观。

(7)梁陶翊《华阳隐居先生本起录》:“陶氏本冀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帝尧陶唐之苗裔。”

(8)梁萧纶、陶弘景《解真碑铭》:“先生名弘景字通明,本冀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其先出自帝尧陶唐氏之后胤...”毫无疑问,这是陶姓三郡望之一的丹阳郡杰出代表人物陶弘景显祖的认祖归宗观。

(9)《史记集解》引韦昭注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

(10)《诗经注解》:“唐国,本帝尧旧都,在禹贡冀州之域……周成王封弟唐叔虞为唐国。”

(11)《史记·晋世家》:“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

3. 尧出生与山东定陶相关的典籍记载

(1)《世本·秦嘉谟辑补本》“陶氏,陶唐氏之后,或单称陶。”“陶丘氏,帝尧子居陶邱,因氏焉。”这可能是最早的帝尧的儿子在陶丘(今山东定陶)居住的典籍记载了。王谟在其辑本序中说:“欲稍知先古世系源流,舍《世本》更无考据。”足见此书之重要。笔者需要说明两点:一是帝尧子有丹朱说,七子洪祺或其他儿子说,尧有十个儿子,史书记载最多的是丹朱,它的封地有丹渊,随,唐等地清楚记载,可能性小;七子洪祺或其他儿子说可能性大一些,待考。二是“居”,表明尧之子曾在陶丘住过,不一定是封地。

(2)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於是自谓陶朱公。”

(3)腾讯视频: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83百家姓之陶姓: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和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上的考证,尧的最初封地在陶丘,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定陶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陶,再成丘也,在济阴。从阝匋声。夏书曰:东至于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标点符号笔者所加。)

A. 笔者通阅了文字不长的《夏书》,有两处相关记载。一是《夏书·禹贡》:只有“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无陶丘有尧城之语。沇水,又作兖水,济水的别称。古河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二是《夏书·五子之歌三》记载:“维彼陶唐,在此冀方(冀州)。”如果“陶”是现在的山东定陶,则应该说:“维彼陶唐,在此陶邱”或“维彼陶唐,在此东夷或兖州”才对。可见《夏书》不仅无尧初封于定陶之意,恰恰相反,比较明确陶唐在山西。汉许慎的意思是说,定陶有尧城,尧曾经在定陶居住过。后来有学者把“尧初封于陶(山东定陶)”的说法归因于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一种误读误解。

B. 唐林宝《元和姓纂》陶和陶丘解释非常简单,照搬如下:

“陶,陶唐氏之后,因氏焉。虞思为周陶正,亦为陶氏。陶叔为周司徒。汉功臣开封侯舍生青,为丞相。”

“陶邱,帝尧子居陶邱,因氏焉。”完全沿用了《世本》语。

唐林宝《元和姓纂》无有关记载。相信钱文忠教授若偶尔看到此文此段,一定会重拾考证。

(4)360百科“陶”词条“陶丘”解:“最早记载与陶丘有关的人物是帝舜。《史记》:“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笔者就此谈两点看法:

A. 舜在尧之后,尧子尧之后,最早记载与陶丘有关的人物是帝舜或尧子,而非尧。

B. 笔者查阅了《史记·五帝本纪》,原文如下:“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司马迁早就明确记载,舜是冀州人,而非山东人。“陶丘”词条,掐去最重要的句头,有断章取义之嫌。

(5)南朝范晔《后汉书·郡国志三》:“[定陶]本曹国,古陶,尧所居。有三鬷亭。”

(6)《定陶县志》(清顺治年)卷一·封域志“唐陶丘尧封地。舜封尧庶子豢龙氏其后为鬷夷氏。夏三鬷国。商汤伐三鬷,更其国曰曹。周因之。”

(7)菏泽市定陶区人民政府官网·定陶简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定陶古称陶,公元前221年建县,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曾12次为国、8次为郡,是尧舜故都、商圣故里、大汉之源,是国家民政部命名的“千年古县”。尧舜在此创造了“尧天舜日”的贤明之治,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缕政治文明曙光;西周时期曹叔振铎在此建曹国,历经26王、558年,25代国君均葬于定陶仿山,故有“天下曹姓出于陶之说”;春秋时期陶朱公范蠡居陶经商“十九年间,三致千金”,被尊为商祖;”

我很好奇,堂堂定陶政府官网所述定陶历史,也无“尧初封于陶地”之语,广告天下,尧舜故都,面对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秒失支撑。

二.神话传说新解

1. 著名古史专家、考古学大家徐旭升老先生关于正确认识古代传说与神话【2】

一. 传说时代所流传下来的一部份古资料,比正史中所载史实更为可靠;二. 传说史料大都有历史事实为核心,并非子虚乌有;三. 对于掺杂神话的传说与纯粹神话的界限应当分辨,不能把古史一古脑儿送到神话的保险柜中封锁起来;四. 古代人并不作伪,《 尧典》 、《皋陶漠》、《禹贡》、《五帝德》、《帝系》、《 五帝本纪》 诸篇中所载靠不住的材料,那是因为古人在做综合工作时所用的方法不够精密,并不是古人有意造谣。

徐老先生关于正确认识古代传说与神话的理念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中国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始于殷商,之前的上古历史也只能靠口耳相传保存下来,但上古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像“疑古派”那样因无文字记载而全盘否定传说和神话。历史赋予我们研究者的任务是:尽可能从纷繁芜杂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中提炼真实元素,借助考古成果佐证,还原历史真相,让传说早日成为信史。

2. “大弈射日”神话故事里隐藏着尧统联军平定东益“十日族”和“九夷”的一段真实上古历史

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八 本经训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陶姓起源和发展(陶姓起源山西说)(2)

图二:尧联合大弈山东平定东夷“十日族”和“九夷” 图源:

蔺长旺《唐尧东夷平叛——成于武、定于陶 》

(1)尧联合大弈山东平定“十日族”【3】

帝喾与多个氏族部落联姻,有四子,长曰挚(鸷),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

《帝王世纪》记载:“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

东夷(山东半岛)首先是十日族叛乱,他们认为帝挚政权气数已尽,应该由十日族统治天下。十日族是少昊羲和氏的十个分支,《山海经•大荒南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里说的就是十日族的来历。分别以日命名,称作日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羲和十子后来发展成为十个重要的分支,统称为十日族。十日族首先反叛,起兵入侵帝挚统治区域,接着东益的九夷部族积极响应,也相继叛离。于是,山东半岛各族纷纷起兵,帝挚政权的东南部边境处于战乱之中。

唐尧首先联合羿族击败了十日族,诛杀了九个日族的首领,只留下一个甘愿臣服的首领,加封为日族大酋长,统领整个日族。

(2)尧统率尧、尧子丹朱和大弈三军山东平定“九夷”【4】

《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於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先后有方夷封豨部落、人夷修蛇部落、风夷风伯部落、少昊凿齿部落、黄夷窫窳部落、于夷等部落宣布独立。

尧联军取得对“十日族”征战胜利后,接着又展开了对九夷族的围歼。“尧弈联军一分为三:其一由丹朱(尧子)统领向东袭击居于仁风的大风氏......,其二由尧统领,驻军高唐,向东攻击居于房寺的房王(方夷)......,其三由弈和陈丰氏统帅,向西南攻击......”。“这场平叛的战争,从帝挚九年(辛丑,前2360)一直打到帝挚十二年(前2357),尧借羿力,大获全胜,于是将主战场荷泽与单县之间的两个地方,命名为“定陶”和“成武”——成于武,平定于陶。”

从以上历史传说看,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1. 一是陶邱作为陶地地名,在尧统联军山东平定东夷之战前已存在。而且考古文化也已经证实,龙山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在我看来,那可能与帝尧的儿子后来居于山东定陶有关,而与尧初封地“陶”无关 。参见本文四.考古佐证·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章节。

陶姓起源和发展(陶姓起源山西说)(3)

图三:尧时期华夏、东夷、南蛮三大部落割据图 图源:网络

2. 尧统联军山东平定“十日族”和“九夷”的故事,与武汉大学历史系著名考古专家徐少华教授尧时代史观不谋而合。【5】

“尧之前及尧舜禹时代中国大致划分为三大块区域:

(1)尧舜禹部族:活动在晋南地区。尧舜禹部族是当时炎黄子孙,华夏后人,华夏文明的代表。

(2)东夷部族:大致活动在山东,江苏地区。如徐姓聚居徐州。

(3)南蛮部族:大致活动在两湖,江西地区。

后面两地区文明程度要差一些。把尧从晋南尧部族封于东夷部族的领地怎么可能?”

3. 尧13岁初封于陶,18~20岁才统联军远征山东平定东夷,继而登上帝位。尧时代山东半岛是东夷集团领地,无论尧父帝喾或尧兄帝挚都不可能将年仅13岁的尧远离故土封于他部族领地。

三.时间空间

1. 从时间上看,尧13岁初封于陶,尧18~20(20~22)统联军山东平东夷“十日族”和“九夷”。(若按王大有先生说法,尧子丹朱参与了平“九夷”,那更是尧30岁以后的事。)13岁初封于陶之陶地不可能是山东定陶。

2. 从空间上看,尧为代表的华夏部落领地在山西,平叛前,山东陶邱属于东夷集团领地,尧之父或兄不可能将幼年的尧封于他族领地。

故此,从时间空间看,尧初封于陶之陶地在山东定陶不能成立。

四.考古佐证

<一>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成果证实:山西陶地繁荣在前,山东陶地兴盛在后。

1.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

(1)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 ,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6】

(2)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7】

2. 考古成果证实

(1)山东地区没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文化遗存,但龙山文化时期山东的制陶技术却达到当时很高的水平。“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春季进行勘探和发掘的十里铺北遗址,位于仿山镇十里铺村北约100米处,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包含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源头)、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东周、汉、唐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8】

(2)陶寺遗址出土文物证实,陶寺出土文物具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不同时期的大量陶器文化遗存。“在距今4500年时期的陶寺文化,是在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东方文化的因素形成的。其中除了庙底沟二期的传统器物外,“还有大量良渚文化或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源头)晚期因素,包括常施彩绘的高领折肩尊、折腹尊、簋、豆等陶器”,以及其它众多器具与彩绘图案等。”【9】

显而易见,我们完全可以得出山西陶地繁荣在前,山东陶地兴盛在后的结论。

<二>. 尧初封于陶(山东定陶),后封于唐(河北唐县)是完全基于历史传说而无考古佐证所串联起来的尧之生平链,“天马--曲村”遗址考古成果证实:尧封于古唐国在今山西临汾翼城,陶寺遗址考古成果证实尧都山西临汾陶寺,“后封于唐(河北唐县)”被考古成果所否定,“初封定陶”也就难于自圆其说。

众所周知,史载尧最初封于“陶”,后来又徙到“唐”,所以才称为陶唐氏。括号里的地名“定陶”和“河北唐县”皆为后人加注。的确,提起陶地,陶寺遗址发掘出来之前,除了极少数历史学家、考古专家知道尧时代华夏文明中心在晋南,几乎没有人关注陶地在山西。历史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的春秋时陶朱公范蠡止于陶(定陶)经商致富的故事影响太大了!绝大部分人都会先入为主地把尧最初封于“陶”之陶地误认为是定陶。

五.综合考量尧初封于陶之陶地在山西。

综上所述:从典籍记载、故事传说、时间空间、考古佐证、四个方面综合考量:此陶非彼陶。尧初封于陶之陶地在山西。尧生于平阳(现山西临汾尧都区),13岁初封于陶(山西陶地待后文考证),15岁后封于唐(今山西临汾翼城)称唐侯,18——20(22)岁,尧联合大弈,东征山东半岛平定东夷“十日族”和“九夷”,成于武(现山东成武县),平定于陶(山东定陶县),20岁(22)在唐地代其兄挚为帝(今山西临汾翼城),建都平阳(现山西临汾陶寺)。其后有尧子居于(非封于)陶丘(山东定陶)。定陶陶丘自尧之子迁居过来,尤其陶朱公范蠡“止于陶”经商致富后方享誉天下逐步发展为陶氏重地。

近十几年以来,随陶寺遗址考古成果公布于世,史学界、地方政府和民间掀起一股探寻山西陶地热潮。至少有长子、平遥、永济、陶寺四地加入争夺。尧初封于陶之陶地究竟在山西何处?且听下回分解。

注释:

【1】根据徐教授受邀参加“2019湖北省当阳市第十届关公文化节”期间,与笔者在当阳东方国际大酒店面谈记录整理。这是一位专家学者严谨治学理念和方法的总结。

【2】黄石林《徐旭生先生在历史学上的贡献》。

【3】蔺长旺《唐尧东夷平叛——成于武、定于陶 》对于尧联合大弈山东平定“十日族”有较详细的描述。

【4】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第509--510页,对于尧统率尧、尧子丹朱和大弈三军山东平定“九夷”有详尽描述。

【5】同【1】

【6】百度百科《仰韶文化》词条。

【7】百度百科《龙山文化》词条。

【8】2016年3月30日菏泽日报:《定陶:让历史文化遗产“复活”》

【9】韩建业《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第1版,第164页

关联文章:

1. 陶姓起源山西说(1)

2. 陶姓起源山西说(2):以唐姓起源为旁证

3. 陶姓起源山西说(4):山西陶地考

4. 陶姓源流新说

5. 海内外80余位姓氏宗亲会会长齐聚尧都

6. 寻根尧祖 圆梦中华——首届全球华人民间祭拜尧帝大典在帝尧故里山西尧都礼成

7.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8. 中华饶氏宗亲祭尧活动:缅怀先祖 弘扬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