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面试后等不到通知,有必要给面试官打电话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自己的面试经历。
我曾在一家保险公司做寿险营销,工作了两年后,公司招聘讲师,我踊跃地报了名,因为我很喜欢这个岗位,而且我平时主持晨会的次数也比较多,信心还是比较充足的,但是竞争也很激烈。
那次面试过以后的第二天,我很纠结该不该打电话询问结果,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终于鼓足勇气拿起来了电话:“您好,请问您是高经理吗?”
“是的,请问您是哪位?”对方问。
“我?我是杨劲,高经理您好,我想问一下我的面试结果。”
“我们正在评估过程中,等通知吧!”对方回答。
挂了电话,我才后悔,刚才由于紧张,我没敢说出自己名字,慌乱中报出了和我一起参加面试的同事杨劲的名字。因为我当时真是没有经验,确实不是太明确打有利还是不打有利,所以才会阴差阳错。
更让我痛心的事是最后杨劲被录取了,而我却落选了。其实论平时的表现,他还没有我出色呢!这时我才知道我是天下最大的傻瓜,我在无意之中帮了别人的忙。而且我确信那次打电话起了作用,只是为别人作了嫁衣,很是心痛。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明确,有必要打电话,可是,有些人不以为然。
面试者当中还有3种不同的态度
1.自以为是态度: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了呢,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这棵草。
如果你真的在乎这份职业的话,请你不要有这种态度,因为你不是诸葛亮,会有人求贤若渴对你抛出橄榄枝。现在求职的人特别多,而适合的岗位却非常少,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要珍惜每一次面试机会,才能尽快找到心仪的工作。
2.随遇而安的态度:耐心等待吧,能不能被录用,不是我说了算,打电话未必有用,信天由命好了。
随遇而安,不急不躁,看起来心态很好,但也要分清什么事。在求职一事上,还是积极行动起来吧!因为那关系到你的饭碗,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你未来的前程。
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的职业生涯很短暂,35岁以后连选择的机会都很少了,所以,称年轻时候还是醒醒吧,积极的行动,才有更多的机遇。
3.刚面试过就打电话,代表不自信
其实,你自不自信,在面试的过程中,面试官很快就能识别出来,他们可以说是阅人无数,而不是看你是否打了这个电话,相反,你打了这个电话,面试官或许会认为你很在乎这个岗位,你特别有积极性,会为你的这种态度加分的。
退一步说就是面试官不耐烦地对你说,你没被录取,你也不会有任何损失,你可以摆脱等待的煎熬,重新准备下一场面试。
那么,面试等不到通知,到底该不该打电话给面试官呢?怎样做更得体,并能让面试官给你加分呢?
HR给出3条建议:
1.面试结束离开前,多问一句不吃亏
为避免打不打电话而纠结,我们可以在面试结束离开前,多问一句。比如:
◎ 大概什么时候会通知复试?
◎ 你们是通过电话还是邮件通知我?
◎ 如果没录用贵公司是否电话通知?
这样的问题问的合情合理,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会回答你。多问一句,后面就少了很多麻烦。
2.还有另外一些特殊情况出现,多打一个电话,多了一份机会
有时用人单位会犹豫,比如说:你的态度或诚意,或者是他们忙的时候忽略了你,这时你打个电话,就多了一份机会。
HR说,还有一种情况,他在招聘过程中,发现小张和小王都比较合适,由于小张综合条件略占优势,所以优先考虑了小张。
但在最后阶段,小张对薪资待遇方面显得不太满意,面试官就想把他PASS掉,这时小王打电话过来问询结果,获得了一个机会,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多打一次电话,不后悔。
3.用人单位故意“设局”考验应聘者,行动积极,思维活跃者,明显占优势
举例:
有家公司准备招聘一名工程师,从众多的应聘者中挑选出3名在各方面都符合岗位要求的面试者,可是公司只能录用其中的一位。
于是面试官就设了一个局。他对3位应聘者说,你们3位都比较优秀,可是我们只有一个岗位,请你们一个月后再来进行复试。
于是这3个人就回去了。其中,有一位年轻人,第二天就来到了用人单位,单位负责人就问他:“我不是让你一个月以后再来吗?怎么现在就过来了呢?”
年轻人回答:“领导,您好!我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从今天开始就算我来实习的,我不要工资,如果你们觉得我适合你们的岗位要求就录用我,如果不合适,满一个月我就走人,您看如何?”这位负责人看他态度诚恳,思维活跃,就答应他先试试。
这个小伙子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一个月下来,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单位的同事们相处融洽,深得单位领导赏识。
一个月的时间到了,另外两名应聘者前来复试,看到那位之前和他们一起面试的应聘者,已经穿上工装,干得热火朝天,就问负责人怎么回事。面试官就把情况详细的说了一遍,两人才恍然大悟,闷闷不乐走开了。
从面试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有意识地把自己当做用人单位的一员,这样你的行为看上去才更能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岗位更匹配,你获得的机会,才会更多。
结语:
资深HR说:“用人单位除了要考虑求职者的表达能力外,我们还会通过交谈看出他的思维模式,思维封闭还是思维活跃,这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合适的依据。”
总之,面试结束后,不要就觉得万事大吉,可以静候佳音了。我们还要多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去看问题,就像销售人员推销产品一样,初次和客户见面留下的印象没有那么深刻,有第二次机会的时候,我们要好好把握,同等条件下,机会更会留给那些,思维积极,态度积极,行动积极,并时刻做好准备的人。
敬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