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汉唐时期,就一直重视对西域的关系,而且也是在这样一个盛世下,丝绸之路的开通,也极大的帮助了于中国同中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交流,在汉朝时期西域有很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夹杂在汉朝、匈奴之间,而楼兰就是属于其中之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王昌龄的真实历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昌龄的真实历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的真实历史

在中国汉唐时期,就一直重视对西域的关系,而且也是在这样一个盛世下,丝绸之路的开通,也极大的帮助了于中国同中亚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交流,在汉朝时期西域有很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夹杂在汉朝、匈奴之间,而楼兰就是属于其中之一。

也就是在五六百年以后,唐代一伟大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诗句,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王昌龄的时代下,楼兰实际上已经被灭了200年了,公元4世纪左右,北魏出兵灭掉了楼兰,标志着楼兰正式进入历史,而王昌龄能看到的楼兰,实际上只有断壁残垣,那么王昌龄在楼兰之中指的究竟是谁,为啥非要用楼兰指代。

王昌龄出塞大约是在开元十二年,作者大致上27岁左右,当时过玉门、出边塞,感悟当时唐朝的边塞风情,而当时的楼兰,并非是一个具体指代的对象,而是对边塞一些袭扰中原王朝少数民族的指代,那么换句话而言,王昌龄为啥要用楼兰指代,当年楼兰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中原人记了上千年的时间,还没忘记。

楼兰也被称为鄯善,事实上汉武帝在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楼兰就已经是西域一大国了,话说当时西域也有非常多的小国,比如龟兹、于阗,这些国家其实也有相当的实力,要说起来这些国家似乎也从来没有想着能统一成一个国家,后来在匈奴、汉朝之间反复摇摆。

当然这些国家也有区别,比如楼兰,汉武帝时期首次贯通西域的时候,楼兰就经常充当耳目,将消息报告给匈奴,然后匈奴派人打劫汉朝使者,引起汉武帝的不快,除了收拾匈奴以外,楼兰后来也成为汉朝重点关照的对象,后来楼兰更是两面称臣,这种做法引起汉朝的不快,汉昭帝时期傅介子出使楼兰,斩杀楼兰王,楼兰因此而改名为鄯善,后来汉朝常年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并驻军,楼兰这才不反复。

不过其实相比起来,当时西域诸国都特别反复,比如我们提到的龟兹,龟兹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臣属于匈奴,同样也是在公元前77年,才归属了汉朝,但即便如此,龟兹和楼兰一样都很反复无常,终汉朝时期,由于匈奴的影响,西域诸国都摇摆不定。

也因为这种特性,因此后来一提到西北边疆,首先想到的就是楼兰,基本上楼兰的反复无常是刻入骨子里面的,而唐朝时期的西北疆域也同样不太平,唐代时期常年在此地驻军,因此王昌龄有“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诗词,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