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取“富庶太平”之意,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最近去过富平温泉河湿地公园的人都知道,富平湿地公园西北角,一座刻有“富庶太平”的大型雕塑巍然而立。它像一位巨人,昂首挺胸,目光炯炯环顾四周;像一位绅士,端庄文雅,心中装满诗文;更像一位智者,轻捻胡须,徐徐道出富平的人文风华,历史风貌,美食物产等等。

以我看,富庶太平雕塑俨然一张富平名片。

我们先看浮雕东南面。富平景观,地理风貌尽显其中。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1)

富平八景之玉带环流、锦屏列翠诗文就在四个大字下面。作为富平人,我给大家当个解说员吧。玉带环流指老县城东门绕城而过的玉带渠,即温泉河。流水宛如一条玉带,曲折婉转,潺潺流淌,滋润着无数良田,每当春夏,稻绿荷艳,与南湖相映,俨然一派江南风光。而今,在雕塑的南面即可见温泉河,温泉河水波潋滟,晚上河道边华灯璀璨,河水也变得五颜六色,甚是好看。

锦屏列翠指县城西北方向21.5公里处的锦屏山。该山位于长春乡与白庙乡交界处,因山巅修建代大将王翦庙宇,又名将军山,属乔山山脉。当年沿山松柏参天,花草繁茂,争奇斗研,苍翠葱郁,宛若一道绿色屏障矗立于富平西北方。窥一斑而见全豹,那么从诗文可见富平风貌了。诗文下面即是富平九峪肥田及农作物,农人在田间耕作的景象栩栩如生。这上面是我们大美富平天然形成的地理条件,最下面是农作物及农人劳作的景象,正好与上面的“天地”二字照应。富平人的智慧初见端倪。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2)

我们再来看东北面。富平景观与风云人物。

这一面最上角则是“人和”二字,由此猜想。这面该是富平名人了。没错,的确是这样。人和二字的下面是富平的另外两个景致:灵湫夜月和杏林晴眺。灵湫夜月指县城北部20.5公里处的月窟山泉。月窟山位于白庙乡与曹村乡之间,也属乔山山脉。因其山势嵯峨,形状好似月牙,山上又多有石窟,故名月窟山。“灵湫”指的是一道从山缝中流出的清泉,一年四季,既不干涸,也不溢流。每当皓月当空,即映照于清潭之中,十分好看。杏林晴眺指县城西南石川河滨的牛、龙、古、谢一带,这里昔日曾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杏树林。每当早春杏花开放时节,岸滨一片绯红,灿烂缤纷,晴日登高远望,一色十里,蔚为壮观。诗文的下面是富平风云人物:横扫六合的秦大将军王翦,儿子王贲与父亲为秦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太子太保孙丕扬,明铮臣杨爵,抗英名将张青云,威震敌胆的胡景翼将军。匠人们的确一身好手艺,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或文雅,或生威,人说“纸短情长”,我现在觉得是名人多,版面少。像关学大师李因笃,威震敌胆的石嘉植,博学鸿儒张扶万,易俗社首段天焕等,都是富平杰出人才。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3)

西北面是古邑沧桑。

诗文是南湖烟雨和五陵秋色。南湖烟雨指老县城东南方向,由地面雨水积蓄和地下泉水源源涌出后交汇而成的一片湖面。昔时,水天相接,鱼虾跳跃,杨花柳絮,荷开稻长,确是江南风光,如果适逢雨天,登上望湖楼,则可看到“杜鹃声里雨如烟”的奇妙景象。尽管南湖现已不复存在,仍能从诗文读出当年的景观。五陵秋色指县境北部沿山一带埋葬唐代中宗、代宗、顺宗、文宗、懿宗的定陵、元陵、丰陵、章陵和简陵。这些帝王陵墓,倚山为势,气派雄伟,居北面南,俯瞰泾渭。尤其是进入金秋季节,只见黄花遍野,红叶烂漫,令人思绪联翩,感慨万端,更有一翻情趣。黄帝荆山铸鼎,郑国渠的惠民工程,传说郑国是韩国的水工,来秦就为了使秦国忙于大型工程而无暇侵略韩国。工程进行一半是,郑国的身份暴露,秦王大怒,要取其性命,郑国却平静地说,开始他确实作为间谍建议修渠的。作为韩臣民,为自己的国君效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杀身成仁,也是为了国土社稷。可是他之所以披星戴月,为修大渠呕心沥血,正是不忍抛弃自己所认定的这项崇高事业。若不为此,渠开工之后,就算秦王出10万赏钱,也找不到他郑国的下落了。秦王想想觉得有理,就让他继续主持修渠。经过几个寒冬酷暑,经过成千上万民众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大渠终于修成了。渠成之后,引来含有泥沙的泾水灌溉关中北部的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可以收获粮食六石四斗。于是关中成为肥沃的田野,再也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起来,吞并了各个诸侯国,统一了天下。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郑国的业绩,就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郑国与秦王的故事成了一段佳话,被人们口耳相传了下来。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4)

西南面是富平人文。民以食为天,美食居上则顺理成章。昔日的贡品,今日走亲串友的必备礼品琼锅糖,香酥脆甜;九眼莲如玉似雪,一尘不染;药食两用、老少皆宜的柿饼;油润酥脆、咸香适口的太后饼,各色美食,令人垂涎。这一面的诗文是美原仙迹和石洞书声。美原仙迹指传说中的唐朝田真人升天之处,有碑在美原镇。其实,后人凭吊,大部分还是着眼于秦代在统一六国中战功卓著的名将王翦。因为王翦生前的封地、死后的祠庙均在美原。人们赞颂他的勇敢和谋略,佩服他的豁达与明智。石洞书声指县境北部龙泉山上的东西女学洞。传说过去夜半三更人们常能听到石洞之内传出读书声音。其实,这种现象并非迷信神话,而是由石洞泉水冲击岩石,又在洞内产生回音所致。因而夜静更深之际,才会越听越像读书时的咿唔之声。

阿宫腔《王魁负义》《谢瑶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大众长期喜爱。1961年富平阿宫腔剧团赴北京汇报演出,并巡回西北各省及内蒙、山西,山东等地演出,均受欢迎,被誉为"老树逢春开新花"。2006年5月20日,阿宫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9月,富平阿宫腔剧团再次赴京汇演,并在各地巡演,演出均受到好评。阿宫腔下面是铿锵雄浑的老庙老鼓,老鼓曾是打仗时的战鼓,当地人给其加上了舞蹈动作,使其刚中带柔,既优美又激昂,成为富平,乃至周边一大亮点。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5)

富平墨玉石质细纯,色泽墨青,清脆悦耳,因而驰名古今。被列为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称为中国最大石刻艺术宝库的西安碑林、馆藏l700多件文物,其中80%以上为富平墨玉所制,秦李斯的《峄山刻石》,东汉合阳的《曹全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颜真卿的《多宝塔》,柳公权的《玄秘塔》……更是堪称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省博物馆无论是碑石复制,还是当代名家书法刻石,石料均取自富平,并由富平民间艺人雕刻。

陕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被称为"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那一件件大型雕群,数量繁多的各类石刻、造像、拴马桩,从桥陵高15米,重40吨的华表,到乾陵前神秘的无字碑,还有国之瑰宝的"昭陵六骏"均是富平墨玉所制。富平石刻以宫里最为著名,因而,宫里也被称为”石刻之乡“。

临汾青平雕塑名称(富平名片)(6)

除石刻之乡,富平还被称为“柿子之乡”“奶山羊基地”,富平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富庶太平大型雕塑旁边,立一块四方基石,基石分为地灵景秀、人文风华、史脉纵横、物产风情四方面用文字来记录富平。

富庶太平雕塑无愧为富平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