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治疗师洛莉曾说:“我们在一生中跟自己交谈的次数,比跟其他任何人交谈的次数都要多。但我们对自己说的话也不都是友善、真实和有帮助的,有时甚至都不能尊重自己。”

作为心理治疗师,洛莉见过太多因无法消除痛苦而前来寻求帮助的患者。

在起初的交谈中,他们言辞闪烁、眼神躲避,无法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

而她本人,也曾因无法接受与男友分手的现实,转而寻求同行帮助,变成一位需要治疗的对象。

在治疗师与患者的双重身份交替下,洛莉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于是,她将心理诊室里发生的各种真实故事,诉诸笔尖,集合成了这本备受好评的回忆录——《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1)

图片来源:网络

当你读完这本书,也许就会明白:

人生虽然问题不停,挫折不断,但好在所有的困境都有出路,只要你愿意主动走出第一步。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2)

生而为人,我们都受过伤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有一段经典对白:

“生活总是这么难吗?还是只有孩童时是这样?”

“总是如此。”

生活在这世上,我们都曾遭遇过不顺心的时刻,甚至有过不如意的时光。

那个看似成绩斐然、生活无忧的羡慕对象,或许背后正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

正如令洛莉最头疼的患者约翰一样。

约翰是一位才华横溢、财富自由的优秀编剧。可在洛莉面前,他却性格傲慢、脾气暴躁,从不肯敞开心扉探讨他所面临的婚姻危机。

直到有一次,他偶遇洛莉带着儿子去看比赛,触景生情,才愿意自揭伤疤,讲述过往。

原来,约翰内心真正的痛苦,是无法走出丧子之痛,夫妻不和不过是其衍生问题罢了。

当年,他因为工作繁忙,鲜少陪伴家人,好不容易有机会进行自驾游,却在开车的时候,依旧忍不住接了个电话,导致车祸发生,儿子丧命。

自此以后,夫妻双双陷入自责的漩涡中,儿子也成了家里的禁忌,无人提及。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出现过悔恨与遗憾,可能是做错了一件事,也许是伤害了某个人。

那些清除不了的记忆,虽不再是浮于表面的心情,却依旧深埋心底,隐隐作痛。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3)

图片来源:unsplash

69岁的瑞塔,就一直在为自己前半生所犯下的错误而赎罪。

痛苦不堪的她,给自己下了最后的人生通牒:如果70岁生日前生活依旧没有改善,便永别这个世界。

瑞塔年轻时,是一名漂亮的家庭主妇,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一直不敢离开家暴成瘾的丈夫,甚至还放任他鞭打孩子,毫无作为。

就这样,老了以后的瑞塔,没有子女愿意跟她一起生活,一直过着封闭的独居生活。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说:“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水面上往往风平浪静,缓缓流淌,但水下却常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生而为人,我们都曾受过伤。

每张快乐的笑颜,都曾在黑暗中哭泣过。

每句“我很好”的背后,都有着道不明的苦楚。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4)

接纳痛苦,是生活变好的开始

很赞同温德尔医生的话:“每个人都会有感觉到痛的时候,但你不必让自己那么痛苦。感到痛不是出于你的选择,但你选择了让自己痛苦。”

真正让我们痛苦的,并非痛苦本身,而是我们面对痛苦的态度。

一味地沉浸在悲伤中,既无法缓解当下的难过,更无法逆转过去的错误。

唯有接纳伤痛,正视苦难,才能治愈自己,重获新生。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5)

图片来源:unsplash

约翰每次来治疗室,都会吐槽他当下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比如工作伙伴太愚蠢,妻子想要离开他。

而洛莉却看得出来,他一直戴着面具在伪装自己,不愿被人发现内心深处的真正悲伤。

直到约翰第一次在治疗室里谈起自己的儿子以及那场事故,释放出积压已久的情绪,歇斯底里地哭了出来,这时的他,才开始了真正的心理治疗。

因为生活变好的标志,往往都是从接纳痛苦,允许悲伤开始的。

马家辉在《圆桌派》里说过:“生命无非就是苦来了,我把它安顿好了。”

允许痛苦的存在与发生,就是在修补受伤的内心,救赎犯错的自己。

惧怕社交的瑞塔,常常通过猫眼偷瞄邻居。

因为邻居夫妇每次回家时,都会大声地呼喊:“嘿,亲人们!”收到爱的信号后,孩子们就会跑过来拥抱他们。

瑞塔渴望与羡慕这种温馨的亲情。

直到有一天,孩子们不小心冲撞了瑞塔,父亲带着他们登门道歉,发现了瑞塔惊人的绘画天分后,她才跟邻居有了进一步的交集——教孩子们画画。

有一次,孩子们发现瑞塔从不跟回来的爸爸妈妈打招呼,便问瑞塔为什么,她回答道:“因为我不是你们的亲人呀。”

“你是呀!你是我们的加州奶奶!”

瑞塔猛然发现,生活其实在慢慢变好,渴望的亲情也近在眼前。可她却习惯了自我惩罚,活在充满痛苦的过去里。

顿悟过来后,她接纳过去的失败,也迎接当下的新生,组建了一个特殊又温暖的“亲人家庭”。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6)

图片来源:unsplash

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说:“拯救我们的不是任何道理或技巧,只有直面的勇气。”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唯一的摆渡人。

只有诚实去面对所有的苦难,勇敢地前进一点点,最后才能将它彻底解决。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7)

愿意自愈,才是成长的最终出路

在故事的最后,洛莉终于明白:“心理治疗师只能帮助治疗者理解自己,然后主动地发生改变,而不是当说客,去强制改变。”

外界力量的帮助永远是有限的,唯有自己努力自愈,才是成长的最终出路。

而这些能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们,其实都怀揣着那份治愈的希望和愿意改变的勇气,只要突破心理的最后那道屏障,就能迎来曙光。

约翰在治疗室释放了丧子之痛后,终于冷静下来,与妻子认真沟通,慢慢找回彼此当初的爱意,家庭氛围逐渐好转。

现在的他,会跟洛莉像好朋友一样聊聊天,主动分享自己的近况,给她看家人的照片,还将心理治疗师这一角色写进剧本里,获得强烈反响。

而瑞塔呢?她开心地庆祝了自己意义非凡的70岁生日——不是肉体得以继续生存,而是心灵仍在不断获得新生。

如今,每周她都会跟亲人家庭一起吃饭,也会为孙女取得的成绩而兴高采烈。

她还开通了个人网站,接收一份份绘画定制订单,又设计编排了一套艺术课程,上线后深受大众喜爱。

除此之外,瑞塔还深思熟虑地写了一封封自我忏悔的邮件,寄给了每个儿女,坦白承认自己的过错。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8)

图片来源:unsplash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书上说:“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但是能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无论你历经了怎样的痛楚,都要明白:你才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

勇敢地面对问题,积极地疗愈内心,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9)

《岛上书店》里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

也许你正处于职场瓶颈期 ,又或是情感出现危机,都不必太过担心,因为那只是暂时迈不过去的坎。

只要带着愿意自愈的心境,我们终会走出人生的困境,迎来新一番好景象。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10)

每个人都有一段孤独迷茫的低谷期(人生没有走不出的困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