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泰安微热点”关注

老朋友: 点击屏幕右上角,转发或分享本页面内容

一起来怀念一下老泰安城的景象。

泰安特别的饮食风俗习惯(这些老泰安城的礼仪习俗你知道吗)(1)

山东省泰安师范

泰安特别的饮食风俗习惯(这些老泰安城的礼仪习俗你知道吗)(2)

泰山大桥

泰安特别的饮食风俗习惯(这些老泰安城的礼仪习俗你知道吗)(3)

90年代擂鼓石大街

泰安古城里的礼仪习俗最基本的是:人要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一、关于坐

古泰城人的坐相,也与中国传统特定的习俗相近似,违反它,就是非礼。古人席地而坐,即在地上铺张席子坐在上面。唐宋以后,出现了桌椅等较高的家具,改为垂足而坐。晚清男人的坐相:双脚分开,脚掌着地,手放在膝上,即所谓“坐如钟”。晚晴女人的坐相则是双脚必须并拢,双手放在膝上。人多时,不可乱坐,要分清上、下首,旧时左为上,右为下。

二、关于行

在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应该怎样走路,按照礼节都有不同的规定。《礼记·曲礼上》载:“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

武是足迹的意思,接武就是向前迈的一只脚在紧挨着另一只脚落地,脚印一个紧接着一个,也就是迈着小碎步走。因为堂上地方小,走路时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布是散布、分布的意思,布武就是脚印分散开彼此之间不能相连,也就是我们通常走路的步伐。因为堂下地方较大可以迈开较大的步子走路。翔是飞翔的意思,“室中不翔”就是在室内走路动作不可太大,因为室内的面积较小。在宗庙的行走步伐也有一定的规矩……

三、跪拜之俗

跪拜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向对方表示敬重的礼节。古泰城受帝王封禅泰山礼仪以及孔孟之道的熏陶,尤其注重跪拜之礼。跪拜时要挺身直腰……跪了以后再把两手拱起,便是拜了,所以跪是拜的基础,拜是跪的发展。跪拜礼共有九种不同的形式……因此成为“九拜大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叩首”)直到现在社会,在丧事吊唁时仍然要下跪磕头,可见这种古时的礼节积习之深,影响之大……

四、见面之俗

古泰城比较注重见面的礼节。初次见面,一定要通过介绍人的介绍。没有介绍先打招呼,未经对方允许,便冒然拜见,被认为是一种谄媚、苟合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五、 泰城食俗

中华民族食俗的内容很丰富,体现了泰山的食俗文化。在《泰山饮食文化》一书中,很多地方详细的讲了泰城的食俗要求:

1、喜宴。说亲,即介绍对象。男家主人先要设酒宴招待媒人。送柬,即定亲。男家要准备上等酒席,请名厨掌勺,请有名望的人陪客。设“八赶八、两大件 ” 的席面招待。“八赶八”指四碟四盅四盘四碗,“两大件”指用“大海碗、大汤盘”盛菜。酒席还分三个等级等等……

2、 丧局。称“白事”。出殡时,一般客人是吃馍馍喝豆腐汤。未婚女婿到场要“提席”,作贵客招待,为十个菜,是普通菜品再加上鸡、鱼、肉。客人饮酒时不可猜拳行令,主人也不能去敬酒,随意饮用。如果去世的是女老人,坐席时娘家人必须在正房做首席……。出殡祭品,主要是根据亲戚的远近分有“三牲祭”、“五牲祭”、“十大碗祭”等等……

3、建房。在建房中,主人必须设三场礼仪酒席,即“开工酒、上樑酒、完工酒”。“开工”,要上供、烧香、磕头。供品多为五种……。主人陪同建房人员共同喝开工酒。“上樑”要选择吉日,在屋脊顶檩上贴上用红纸写的“某年某月某日上樑大吉”,还要让木匠挖一个马勺头,放上五谷杂粮,放上一双红新筷子和半尺大红布,然后将马勺头、筷子都绑在脊樑中间朝下,寓意房屋游神有了位,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完工酒”也要炒十几个菜,将邻居也请来,同建房人员一块喝酒,感谢大家把新房子建起来了。完工酒上可以猜拳行令,热闹一番,庆祝大事告成。

4、温居。房建好后,搬进新居。亲友、邻居将带礼品、礼金来喝酒……新房的女主人娘家门要送炊具,如锅和勺子等,还要送象征喜庆吉利的一对大公鸡、两条鲤鱼、和有发势头的二斤豆腐、生根发芽的二斤豆芽。但不能送钟表,因为它的谐音是“送终”是不吉利的意思。庆贺乔迁之喜的酒席是“十炒菜、八大件”,加四个凉菜,共计二十二个菜品。取意双双都好,两家不错,会好上加好。

5、吃面。孩子出生后,娘家、婆家双方亲朋好友便商定何时贺喜、吃喜面。贺喜很讲究,娘家送礼最重,婶子大娘、七姑八大姨、街坊邻居都来。礼品多是面、米、红糖、鸡蛋等等。这一天产妇身份大增。吃面者,每人要带孩子,意思是表明今后孩子更旺。吃面的客人来到主家后,先吃点心,正式摆宴要在下午两点以后,酒宴一般为十个大碗外带两个大盘,叫做“十全席两大件”,两个大件,为整鸡整鱼。

六、节日之俗。八月十五中秋节看闺女——是老泰城特有的风俗。昔日的老泰城有个老规矩,不管是新娶得闺女,还是已出嫁多年的闺女,娘家八月十五这一天都要看闺女。有的闺女去世多年了,为了不断往来,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七、信物之俗。镇宅辟邪的“泰山石敢当”——是闻名于世的信物之俗。从前老泰城的人们在房基下埋填泰山石以镇宅辟邪,发展到人们将石碣或石人立于墙根、街巷、桥头或要冲地以保平安、求吉祥,一般石上无字。后来泰山石敢当多样化了,冲破石上单纯的文字,做到图文结合,并且有了用泰山石雕成的各种实物或塑像。

八、年龄忌讳之俗。“今年41岁了,泰城人不说41”,说41是骂人,41是人办事不可靠的岁数,41的人无定形……还有的说41是“王八数”……等等。人到了41岁,或说“去年40”。老泰城过去还有个说法,人活到100岁,不说100岁,据说100岁是驴的岁数,和驴同岁,等于骂人。如果100岁了,就说还是九十九啊!

总之,在我们古老的泰安城里,各种官方礼仪以及民间礼节习俗非常繁杂,特别是在郊区以及偏远的农村更是复杂多样……。还有少数民族,特别是我们泰安的回族同胞,他们的礼仪习俗更是精细、全面、其历史源远流长……。现在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些礼仪习俗已有些改进或已免除了……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礼仪习俗形式不可抛弃,还应该在年青一代中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并且大力的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