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介绍完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今个胡吹乱侃下,他父子三人为何逝世后,不叶落归根葬于蜀地眉州的眉山,而是葬于远离家乡的河南平顶山郏县城西。

苏轼和苏辙是葬在一起的吗(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1)

1056年春,苏洵领着两个儿子(苏洵、苏轼)去京师(河南开封)参加考试,一鸣惊人,父子三人同中。在1057年4月,三人又回到了四川的老家料理程夫人(苏轼母亲)丧事。

1059年10月,老苏带领全家离开感情亦不深厚的家乡,搬往京城居住,之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

苏洵辞世

1066年4月,五十八岁的苏洵,因病在河南开封与世长辞,是年六月,苏轼坐着朝廷派的官船护送着父亲和妻子的灵柩回籍安葬。在葬妻子之时就做好了要和妻子王弗合葬的打算。苏洵的坟墓在四川老家,是无法推翻的事实。在河南平顶山三苏坟的墓穴,是后人在1350年郏县县长到苏坟拜谒,对下属说,苏轼、苏辙两公的才学都是出其父老泉先生所教,虽眉汝(当时郏县属于汝州管辖)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就把苏洵的衣冠葬于现在的地方,改之为三苏坟。

苏轼葬汝

苏轼所葬的地方在古时紧邻官道,在他一生中数次从这里经过,加之苏辙曾在汝州任职,苏轼在也到这里小住游玩,对这的环境十分熟悉,也钟情与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与老家环境十分相似,背山面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当时就告知兄弟苏澈说,将来亡后就在这里安家吧。

六十余岁的苏轼虽然习惯了朝廷诏令的折腾,但年数已高身体可吃不消,在1101年5月病倒,六月上表告老,七月二十八日怀着诸多遗憾,在异乡的常州闭上了双眼。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汝州的郏县安葬。至于为什么没有与妻子王弗合葬,史书没有记载。推测有四,年少时就离开家乡,与父亲一样对家乡没有感情;当时宋朝官场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中原以外的官员不能远葬,必须在京师500公里以内,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公等,也许是一个巧合吧;这里是他钟意之地,离京师近,与宋皇陵不远,风水好,就选择这里了;他弟弟苏澈、他儿子当时在许昌做官,老家没有后人,为了方便照顾其后人,所以就葬在此。

苏辙葬汝

在苏轼逝后的十年间,苏澈又经过了数次的政敌的弹劾和职务变动。致使他对政事感到疲倦,谢客写书,不论朝政。在1112年10月25日苏辙在许昌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其子遵从父亲的遗愿,不忍哥哥独眠他乡。就把他葬在了苏轼身旁,以了手足之情。之后苏轼儿子侄子儿媳等十余人均葬于此。

他们的墓茔虽说遭到多次的破坏,但遗留的古树、古碑、古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展现出历史上文人政客来这里拜谒三苏的证据。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苏轼、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 上篇文章介绍完苏轼命运多舛的一生,今个胡吹乱侃下,他父子三人为何逝世后,不叶落归根葬于蜀地眉州的眉山,而是葬于远离家乡的河南平顶山郏县城西。 1056年春,苏洵领着两个儿子(苏洵、苏轼)去京师(河南开封)参加考试,一鸣惊人,父子三人同中。在1057年4月,三人又回到了四川的老家料理程夫人(苏轼母亲)丧事。 1059年10月,老苏带领全家离开感情亦不深厚的家乡,搬往京城居住,之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 苏洵辞世 1066年4月,五十八岁的苏洵,因病在河南开封与世长辞,是年六月,苏轼坐着朝廷派的官船护送着父亲和妻子的灵柩回籍安葬。在葬妻子之时就做好了要和妻子王弗合葬的打算。苏洵的坟墓在四川老家,是无法推翻的事实。在河南平顶山三苏坟的墓穴,是后人在1350年郏县县长到苏坟拜谒,对下属说,苏轼、苏辙两公的才学都是出其父老泉先生所教,虽眉汝(当时郏县属于汝州管辖)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就把苏洵的衣冠葬于现在的地方,改之为三苏坟。 苏轼葬汝 苏轼所葬的地方在古时紧邻官道,在他一生中数次从这里经过,加之苏辙曾在汝州任职,苏轼在也到这里小住游玩,对这的环境十分熟悉,也钟情与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的环境与老家环境十分相似,背山面水,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当时就告知兄弟苏澈说,将来亡后就在这里安家吧。 六十余岁的苏轼虽然习惯了朝廷诏令的折腾,但年数已高身体可吃不消,在1101年5月病倒,六月上表告老,七月二十八日怀着诸多遗憾,在异乡的常州闭上了双眼。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汝州的郏县安葬。至于为什么没有与妻子王弗合葬,史书没有记载。推测有四,年少时就离开家乡,与父亲一样对家乡没有感情;当时宋朝官场有一个不成规定的规定,中原以外的官员不能远葬,必须在京师500公里以内,比如范仲淹、欧阳修、包公等,也许是一个巧合吧;这里是他钟意之地,离京师近,与宋皇陵不远,风水好,就选择这里了;他弟弟苏澈、他儿子当时在许昌做官,老家没有后人,为了方便照顾其后人,所以就葬在此。 苏辙葬汝 在苏轼逝后的十年间,苏澈又经过了数次的政敌的弹劾和职务变动。致使他对政事感到疲倦,谢客写书,不论朝政。在1112年10月25日苏辙在许昌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其子遵从父亲的遗愿,不忍哥哥独眠他乡。就把他葬在了苏轼身旁,以了手足之情。之后苏轼儿子侄子儿媳等十余人均葬于此。 他们的墓茔虽说遭到多次的破坏,但遗留的古树、古碑、古寺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展现出历史上文人政客来这里拜谒三苏的证据。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财富。

苏轼和苏辙是葬在一起的吗(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2)

苏轼和苏辙是葬在一起的吗(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3)

苏轼和苏辙是葬在一起的吗(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4)

苏轼和苏辙是葬在一起的吗(苏辙和苏洵为何要葬于河南平顶山)(5)

古柏树都倾斜于四川方向(自然的巧合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