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

昔日,曹植感念宋玉对神女之事,作《洛神赋》。

洛神之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美人之姿,仙人之态,跃然水上。

此情此景,才高八斗如陈王自然不流于俗,洋洋洒洒便是一篇概叹。

初次见到锦鲤,便是惊艳若此,心念唯有池中仙一词才配得了锦鲤这不凡的生灵。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6)

谈及锦鲤,似乎便会立刻联想到一水相隔的日本。

日本将锦鲤奉为国鱼,五月端午的男儿节更是满街尽挂锦鲤旗。

诚然,锦鲤作为观赏鱼成熟于日本,但其发源却在中国。

锦鲤,最早为赤色鲤鱼。早在西晋时期,就已经有饲养红鲤鱼作为观赏鱼的记载。

鲤鱼文化在中国实际上更是源远流长。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7)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8)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9)

古时的江南,春夏时节,青水碧波。

鲤鱼若采莲少女,轻盈地在田田莲叶之间游弋嬉戏。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吹箫,鲤鱼便顺着这水暖春江溯流而上。

三月,桃花雨盛,夜半鲤鱼上滩。

春风春雨,在潺潺流水中若隐若现的鲤鱼恰是最美的山鬼。

披一身清露,吞吐天地的灵气,正是翩翩惊鸿照影来。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0)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1)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2)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3)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4)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6)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7)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8)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19)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0)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1)

李义山在与情人分别之际,曾以“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相送。

人世欢情良多,聚散也良多,便是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人落泪,也无可奈何。旅人归去,终究只能将满腹不舍的幽情寄之鲤鱼。

相传,后世胡兰成在与张爱玲情断之时也曾化用此诗,变为“水仙已乘鲤鱼去,一夜芙蕖红泪多”。暂且不论胡兰成改写此句之时究竟是何情形,但诗中满溢的情却是无需争辩的。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2)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3)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4)

在诗人文人的笔下,鲤鱼向来多情,也早早成为了善男信女们心中的传情笺。

汉乐府中有诗《饮马长城窟行》便有以鲤鱼传信的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在那个山水迢递的年代,远方家人传来的一封鱼信,即便只是寥寥两句“加餐饭,长相忆”,都是给漂泊最好的慰藉。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6)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7)

春日时分,蝶去莺飞,高楼隔水,望断双鱼信,只因伊人久不见。

闺中人盼望远方来信,远方旅人同样挂念闺中。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尺素含情。

所以说,鲤鱼传信,更传情。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8)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29)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0)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1)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2)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3)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4)

在汉语的语境中,能被称作仙的都不是凡俗之物。

仙人仙山,仙乡仙境,入是化境,出是画境。

同庄子笔下逍遥大泽的鲲化而为鹏一样,鲤鱼也具有变化之形。

《本草纲目》中记:“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

而在古代传说中,鲤鱼还与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相传,鲤鱼过龙门,云雨相随,天火烧其尾,浴天火重生的鲤鱼便化而成龙。

一门之隔,鱼便成龙,古人的想象力不可谓不大。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6)

因为鲤鱼跃龙门发生在季春三月,而在科举年代,会试往往在二月举行,所以鲤鱼登龙门也被用来喻指科举高中。登龙门者也彷如有仙人指路,扶摇直上。鲤鱼一跃,从深潭到神坛,含着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士子关于前程的殷殷期盼。

西汉《列仙传》一书中还曾有记载,赵人琴高乘赤鲤出水,升天成仙。自此之后,鲤鱼便成了仙人的坐骑,乘坐鲤鱼也成为得道成仙的标志。鲤鱼自身也因此多了一份飘逸的仙气,成为道教信徒们敬仰的圣物,被称作“赤鯶公”。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7)

李在《琴高乘鲤图》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8)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39)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0)

鲤鱼自古尊贵。

《尔雅.释鱼》中以鲤鱼为冠,为鳞介之主

因为先民信奉“鲤兆人事”,在祭祀之时,以鲤鱼祭祀,最显尊贵。

《史记.周本纪》中有关于周朝之兴有鸟、鱼之瑞的记载。鲤鱼为祥瑞之兆

赠鲤,在周朝更是贵比国君之礼

相传孔鲤出生之时,恰逢鲁昭公遣人送来鲤鱼。孔子便为儿子取名为鲤,表字伯鱼。足可见鲤鱼地位的尊崇。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1)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2)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3)

让鲤鱼变得煊赫一时的是盛唐李氏。

因为鲤音同国姓李,所以鲤鱼便成为大唐的国鱼,视同九五之尊。

唐朝禁食鲤鱼,从皇帝到权贵都以鲤鱼为贵。曾经还有明文规定,得鲤鱼者,无论大小,只能放生,不得杀食。

时至今日,鲤鱼依然是人间富贵的代名词。

年节时分的年画上还常可以见到鲤鱼的踪影。

池底金红的鲤鱼成为了年年有余的化身。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4)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6)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7)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8)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49)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0)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1)

在远离尘嚣之处,结一青庐。

朝对晨光,夕来垂钓。

一尾红鲤上钩时,十里烟村正潇洒。

这样的意境,是中国文人千百年的流传。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2)

《太极图》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3)

潘固《红鲤图》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4)

迟明《鱼乐图》

庄子临渊羡鱼,陶潜归隐桃源,都只为心中自由无碍。

鲤鱼是文人最好的愿景,入可登王庭显富贵,出可落拓逍遥天地外

所以中国的诗文中多见鲤鱼,文人以鲤为寄托,只盼有朝一日,可任无情日月东西,只管钓头锦鲤,品杯中美酒,道一声归去来兮。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5)

锦鲤绿荷香云纱(池中之仙惊艳若此)(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