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三年(997)宋太宗病逝,皇太子赵恒继位史称“真宗”赵桓继位为君不久就将刘娥接回了宫中为了酬谢刘娥十多年来的不离不弃,真宗决定封她为贵妃此时后宫中已有女主,郭氏为皇后真宗发妻为宋初名将潘美(即民间文学作品中害死杨业的潘仁美)第八女,潘氏早死,真宗即位追赠为“章怀”皇后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史称“章穆”皇后,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原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原因(揭秘狸猫换太子真相)

狸猫换太子的真实原因

至道三年(997)宋太宗病逝,皇太子赵恒继位史称“真宗”。赵桓继位为君不久就将刘娥接回了宫中。为了酬谢刘娥十多年来的不离不弃,真宗决定封她为贵妃。此时后宫中已有女主,郭氏为皇后。真宗发妻为宋初名将潘美(即民间文学作品中害死杨业的潘仁美)第八女,潘氏早死,真宗即位追赠为“章怀”皇后。郭氏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第二女,史称“章穆”皇后。

宋代对后宫的叙迁、俸禄、恩荫、赏赐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并接受台谏官员、给事中、中书舍人的监督。封驳官有权力驳回皇帝的旨意,所以,真宗决定走捷径,直接派亲信带了自己手诏来见当朝宰辅李沆(947~1004)。李沆当着使者的面,将真宗的手诏烧为灰烬,使者看的目瞪口呆,李沆面不改色,淡定地告诉他:“但道臣沆以为不可!”

李沆态度鲜明——此事绝无通融余地。

有宋一代“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如果没有宰相署名的诏书,是不合法的,不能算做正式公文发布。皇帝的诏书必须经过中书参试、门下封驳、然后付尚书省施行。中书舍人等官员可以对皇帝的除拜拒绝执行,称为“缴还词头”。这是宋代相权臣权制约皇权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值得后世学习的政治智慧。

许多事情真宗说了不算,许多时候更象是一具橡皮图章。李沆烧毁真宗手诏,是提醒天子行事不要逾矩。好在真宗是个平庸的皇帝,自幼养成了庸懦的性格,父亲晚年效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姿态,为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光义为他物色的侍讲大臣,成功的将他塑造成了一位从谏如流的君王。既无创业之功,且非嫡长而君的真宗,非常明智的选择了妥协。在许多时候他做一件事情,还得动一番脑筋,玩点小聪明,才能在宰辅那里获得支持通过。

平庸的皇帝可悲,甘于平庸的皇帝可敬。

贵妃为四妃之首,名位仅次于皇后。在真宗的纵容默许之下,刘娥任贵妃,完全可以“统齐六宫”,“承宗庙之重事”。真宗本来想让刘娥一步到位的,哪知道却在李沆那里碰了钉子,虽然心有不甘,也只有悻悻作罢。

刘娥只好老老实实从品级较低的美人做起,在真宗皇帝的特殊眷顾下,地位逐渐扶摇直上:

景德元年(1004)正月,为美人(正四品,次于婕妤,高于才人);

大中祥符二年(1009)正月,进修仪(正二品,位于昭媛之下,修容之上);

五年五月,封德妃(正一品,秩视三公)。

按宋制,内命妇分为五等,刘娥由美人到夫人,用了十余年时间。

真宗郭皇后早在景德四年四月病故,多年来一直中宫虚位。真宗虽然有五个儿子,可是这几个都夭折了,眼见年届不惑却膝下无子,真宗也是望子心切。刘娥如果有个儿子,即可增加至关重要的筹码,可以堂而皇之的晋位皇后,母仪天下。

刘娥已是半老徐娘,虽没有色衰而爱驰,却始终无法怀孕(不孕不育应与其早婚经历有关)。担心宫中其他嫔妃受宠怀孕,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地位。思来想去,她决定借腹生子。

很快,一个“庄重寡言”的宫女,成了最佳人选。这个宫女就是后来的李宸妃(987~1032),此时她仅仅是一个无品无位的宫女,沉默寡言的一心侍奉刘娥。在刘娥的精心安排下,装束一新的李宸妃专职为真宗铺床叠被。李宫女是杭州人,南方女子本来就肤色玉耀,真宗灯下看美人,难免意马心猿、把持不定,临幸后,李宫女很快怀孕生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仁宗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刘娥抱走据为已有。李妃怀上仁宗的时候年龄是二十三。如果没有刘娥的安排,她根本不可能与真宗亲近,惟一的结果就是年纪大了被谴送出宫。有机会与天子亲密接触,李宫女自然对刘娥感恩戴德,选择了保持沉默。做为回报,李宫女不久被封为才人。随着时日的推移,由才人而婉仪,后又被封为顺容。

与武则天一样,刘娥正位中宫的道路曲折漫长。虽然她有政治野心,做事却远不如武心狠手辣。李宫女并没有人间蒸发,也没有被打入冷宫,数年后她又为真宗生了个女儿。

对于这些事情,真宗皇帝了然于心,他默许了刘娥的行为,这是一种真爱。说刘娥背了真宗“狸猫换太子”,完全是小说家言,这个事情最多可以算作借腹生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