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这个主题,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一下,我们将持续给您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您的支持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才能者,不计其数;但能得人赏识,获得大展拳脚机会之人,却大打折扣。

反之同样如此,伯乐如若找不到千里马,自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幸运的是,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我党我军内并不少见,例如1934年的一次“以下犯上”。

那是在一场胜仗之后,正当所有人沉浸在欢欣鼓舞的氛围中时,一名19岁的小战士却突然站起身公开批评:“这一仗打得并不好”。

接着还有条不紊地指出了军长徐海东决策的三大失误。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

徐海东

按理说,被隔了N级的小部下公然顶撞,上级应该会深感无地自容,以至于恼羞成怒。

可慧眼如炬的徐海东,却一眼看透小战士冒犯之举背后的魄力胆识。他当场开怀大笑,将小战士连升三级,直接提拔为连长。

而小战士也不负厚望,在战场上率兵搏杀、挥斥方遒,最终成为了新中国开国上将。

这个“千里马”究竟是谁?他是怎样在军中强势崛起的?那三条批评建议又是什么呢?

三条冒犯评判,小兵直升三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自打1927年大革命失败,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后,中国工农红军便顺势站上历史舞台,以势如破竹之势,迅速壮大到10余万人,并在全国各地开辟了10多个革命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速度之快,力量发展之猛,令国民党反动派大为震动,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感与压迫感。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2)

于是,前脚号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军阀混战”的中原大战刚刚结束,大获全胜的蒋介石便马不停蹄地调集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接连发动了5次大规模“围剿”行动。

我军深谙国民党军官普遍存在骄傲自负的弱点,深入贯彻“诱敌深入”的战术,一连赢得了3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奈何“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1932年7月,由于张国焘一意孤行的“左倾”错误领导,当国民党30万大军突袭鄂豫皖根据地时,红四方面军严重失利,被迫撤离根据地,以保全革命力量。

当然,出于大局考虑的战略转移,并不意味着弃根据地于不顾。正如两万五千里长征开始后,仍有1.6万多名战士留守中央苏区一样。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时,也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留在了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3)

面对敌军的大举来犯,这些留守战士无疑是身陷险境。他们必须在毫无补给、毫无支援的状态下,长期应对数倍乃至数十倍多于自己的敌人,这背后的压力、艰辛与危险,一目了然。

就像长征期间驻守中央苏区的1.6万战士,最终只剩下300余人。

第25军在此后两年的游击斗争中,亦是伤亡惨重,最初的1.2万人直接锐减至四分之一,其中还不乏身负伤病者。

为此,蒋介石还洋洋得意地下达了“3个月内全歼25军”的命令。

可就算遭遇山穷水尽的困境,拥有钢铁意志的红军战士们,丝毫没有害怕退缩。反而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愈战愈勇。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4)

1934年5月6日,时任25军军长的徐海东便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奇袭了国军位于皖西罗田县的一大阵地,将毫无防备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顺带着还缴获了100多条枪、7000多元法币的战利品。

这场战斗的胜利于彼时的25军而言,无疑意义重大。它振奋了战士们的士气,也进一步提升了战士们的信心。

然而就在大家欢欣鼓舞之际,一道稚嫩又坚定的声音,却让现场氛围瞬间凝固。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5)

只见一个年轻的小战士突然站出来,高声表示:“我觉得这仗没你们说得这么好,不能把它当做一场全胜的战事。”

紧接着,在诸多战友质疑的眼神,以及军长徐海东鼓励的微笑中,小战士井井有条地提出了自己的3点意见:

其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机枪掩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好,火力协调不够好,这导致了一些本可以避免的伤亡。

其二,撤离的时候安排部署不周密,队伍出现混乱,也使得部队损失不小。

其三,没有把握好取法币的时机,如果能早一些进入银库,缴获的法币会更多。

一个底层小战士,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评判部队首长的决策存在漏洞,这未免显得有些“以下犯上”。

尤其是一番评判之后,小战士还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加强战术训练”等建议,惊得众人脸色越发紧张严肃,也互相看起了眼色。

可出乎意料的是,徐海东非但没有尴尬或动怒,反倒大喜过望、连声称赞:“这个兵有战术眼光,可以当连长!”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6)

徐海东

然后同月内,小战士就被直升3级,破格提拔为了第25军75师224团1营1连的指导员。

而这个小战士,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刘震。

自幼一腔热血,作风独树一帜

刘震,湖北孝感孝昌县人,1915年3月出生于小悟乡刘家嘴一贫苦农民家庭。

刘震出生这年,恰逢中国大巨变之际。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迅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浪潮,让青年一代为之振奋。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7)

刘震

或许正是因为自小就在新思想的耳濡目染中长大,刘震是满腔革命热血,嫉恶如仇。

因家境贫寒,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斗志昂扬的刘震便毅然决然走上了武装革命之路。

刚满15岁,刘震就参加了家乡的赤卫军,即群众武装组织。

随后两年又先后加入红军与共产党,并于1933年6月被正式分配进入红25军手枪团,成为1分队1班的一名小战士。

然后就是上面提到的名场面,刘震秉承着“胜不骄,败不馁,居安思危,查漏补缺”的原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胜仗背后存在的隐忧。

随之提出部队应当加强战术训练,以避免本不该出现的伤亡损失,同时获取本不该遗漏的战果。

就这样,凭借过人的胆色与长远见识,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战士刘震,立即入了伯乐徐海东的眼。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8)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徐海东的眼光没有错。刘震绝非什么空口说白话的等闲之人,而是真正的军事奇才。

1934年12月至1936年12月,短短2年间,刘震便从连长、团政治委员一路升任红军七十五师政治委员。

晋升速度之快,足以体现刘震的带兵能力之强、战功战绩之卓越。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震也愈发展露出其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特性。最直观的就是穿衣打扮、生活做派方面。

刘震的儿子刘卫兵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父亲特别注重自己的穿着,不管穿什么都要讲究整齐干净。像带手表、吃西餐、穿西装,都是常有的事,平时休息时也特别喜欢新奇的事情,跳舞、打猎、照相样样都会,而且特别爱开摩托!”

不仅如此,刘震还始终站在潮流的风口浪尖上。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9)

李玲与刘震

早在1932年担任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特务员时期,刘震就戴过法国巴黎礼帽,穿过美国华盛顿胶鞋,抽过英国红雪牌香烟,接触了相当多西方事物。

在那个积贫积弱、穷困潦倒的年代,战士们挨饿受冻、艰难度日的情况下,生活如此考究的刘震,的确显得十分另类。

他也因此招来了不少风言风语,并落下了“洋司令”的别称。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刘震甚至专程请假赶赴太原,只为第一时间购买刚刚上市的手表、钢笔和日本相机。气得徐海东破口大骂:“不分场合,还乱花钱。”

只是对于这些反对声音,刘震不仅左耳进右耳出,始终我行我素。

还在别人调侃共产党保守落后、无法与时共进之时,大声斥责:“共产党不是土包子,洋为中用是红军传统”。

从炮战到空战,刘震成“洋司令”

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震口中的“洋为中用”,绝非是他沉迷物质、耽于享乐的借口。

恰恰相反,刘震在军中格格不入的西式潮流风格,相较于其生活做派,在他的战略战术上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0)

刘震

放眼全军,将领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彭德怀这般善于打硬仗的猛将,一类是粟裕这般足智多谋、善于指挥部署的谋将。

而无论是猛将还是谋将,都普遍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于从失败当中汲取经验教训,把各种兵法战术掌握运用的得心应手,将自身的优势不断放大。

但刘震与众不同,他更加善于也乐于学习敌人,学习敌人的优势与精华。关于这一点主要体现在用炮方面。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作战条件异常艰苦,长期都是“小米加步枪”,几乎没有任何先进精良的武器装备。

受此影响,倘若缴获了敌人的大炮,我军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就地掩埋。

一是因为,没有炮弹的大炮只是一堆废铁;二则是因为我军早期压根没有专业的炮手,就算动用炮火攻势,估计击中目标的概率也微乎其微。

可以说,大炮于不少部队而言,不是助力而是累赘,只能掩埋。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1)

可是刘震偏不认这个邪,他深谙大炮的威力远胜枪械,坚持不懈地仔细钻研,势要将用炮这块短板补平。

话说有一次,刘震意外在路边捡到一本国民党炮兵教材,他如获至宝、日夜攻读,将里面的炮兵技能、炮火战术等一一读透消化,进而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例如用炮火延伸掩护步兵不断前进,以及分炮包干射击目标的方法,就是刘震从国民党炮兵教材中学会的,并率先在我军内采用实践。

当然,相应的战果亦是颇丰。抗日战争期间,刘震就将10门日军迫击炮改装为曲射平射两用炮,一连捣毁了日军140多个据点。

此外,刘震还喜笑颜开地接收了一个,被踢皮球般推来推去的野战山炮炮兵团,带着其在辽沈、平津等战场上大杀四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刘震正是凭借深入了解敌人的长处,学以致用,让自身的劣势不再是劣势,从而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立下赫赫战功。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2)

也正是凭借着这股好学肯学、灵活新潮的独特风格,刘震成为了我军的一大开拓者。

1950年10月,新中国成立1年之际,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浴血搏杀,给予了气焰嚣张的联合国军最沉重的打击。

只可惜,与每一场胜利相伴的,都是超乎想象的伤亡牺牲。美军仗着压倒性的空军力量,对我军阵地展开地毯式轮番轰炸,切断了我军的补给线,将我军战士逼进了荒凉苦寒的高山深林之中。

如此困境之下,展开空中掩护成为了我军最迫切,亦是最奢侈的愿望。毕竟彼时中国空军也才成立短短1年,无论是先进战机还是优秀飞行员,全然一片空白。

不过,当开拓空军事业、指挥朝鲜空战两大重担,落到的是刘震肩上,似乎就不再是梦想了。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3)

自打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后,秉承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自信感,刘震立马全身心投入到了,发展、壮大空军力量的事业中。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喜人的突破与成绩。

1951年9月底,刘震便指挥空四师,正面迎战美国空军。短短3天内就创造了击落26架敌机、击伤8架敌机、首击美军最先进F-86战机的惊人战绩。

同年12月初的大规模空战中,刘震又指挥空三师叱咤云霄,一连击毁击伤了15架先进敌机。

朝鲜空中这一系列以弱胜强的喜人战绩,就连毛主席都为之喜笑开颜,大笔一挥亲手写下两条祝语——“空四师奋勇作战,很好令人欣慰”,“向空军第三师祝贺”。

赵治勋连降三级战斗力(19岁小兵当众批评大将指挥有问题)(14)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全军大授衔之时,刘震凭借赫赫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年他才40岁,刘震也由此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将帅之一。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震能在一夕之间,从一众不起眼的新兵中脱颖而出、直升三级,自然离不开徐海东的赏识。但是最至关重要的,还是刘震有足够的胆识、智谋、能力和革命意志,使得他顺利抓住机会。并在此后的戎马生涯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谨以此文向刘震将军致敬,他的功绩永垂不朽。

以上就是本期历史的全部内容,看完不要忘记转赞评加关注,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