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11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旨在培养中国环保事业未来领袖人才的“先锋计划”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副司长杨小玲在启动仪上表示,今年的“先锋计划”紧扣《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即“生态文明: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以“青年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带动并支持大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为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中国青年的主张和方案,发挥青年先锋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青年智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大学生环保调研报告)

大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调查报告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11月6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旨在培养中国环保事业未来领袖人才的“先锋计划”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启动。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副司长杨小玲在启动仪上表示,今年的“先锋计划”紧扣《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即“生态文明: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以“青年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主题,带动并支持大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为推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提出中国青年的主张和方案,发挥青年先锋力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青年智慧。

“先锋计划”于2015年由宝洁(中国)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培养中国环保事业未来领袖人才。目前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支持了125所高校的144个社团的8078名中国大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实践,学习交流网络参与大学生人数超过10万人。

据悉,2019年的“先锋计划”支持大学生们走进环保设施企业,走进社区,亲身体验了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采用问卷方式开展调研,回收有效问卷6915份。此次调研报告内容已在上述启动仪式上发布。

调研显示,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以来,大部分设施单位按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环保设施开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激发了公众环境责任意识,有助于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调研也发现,环保设施开放活动信息传播渠道的“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影响公众参与水平提升。活动宣传信息未被公众有效接收,在未参加过活动的受访者中仍有半数不知道如何参加,公众参与的途径主要还是依靠学校或单位组织。

另外,部分设施单位面临着活动组织人员不足、讲解员工缺乏培训等困难,以及影响设施工作运转、承担人身安全责任等风险,迫切需要在经验交流、资金、讲解培训等方面得到支持和帮助。

调研建议,应进一步提高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水平,积极营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氛围,不断增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实效,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巩固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常态化,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华环保基金会获悉,今年该计划将于2020年12月启动,开展实施单位征集;2021年1月—5月是项目实施阶段;2021年6月,项目收尾结项及总结交流。

责任编辑:蒋晨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