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短暂,又施行高压政治和禁锢文化的措施,文学成就甚小。可以提及者,是完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吕氏春秋》一书,和散文家李斯一人。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1)

《吕氏春秋》它是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成书时间在公元前239年前后,《吕氏春秋》向来被称为杂家著作 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吕氏春秋》的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 不求华丽,从文学的角度看,它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近三百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2)

秦代散文作家可提及的只有李斯一人,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受到战国纵横家文风的影响。

李斯的代表作《谏逐客书》,李斯入秦十年(前237),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提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上书秦始皇,指陈逐客的错误。

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民强的事实,以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胪述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却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厉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秦刻石文也多出于李斯之手,在形式上四言为句,多三句为韵,往往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3)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吸取秦亡的教训,一方面,革除秦朝的严刑峻法、繁重赋役,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另一方面,取消言禁书禁,鼓励士人反思秦亡教训,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或反思秦鉴,或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质实畅达,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在汉初众多的政论散文家中,贾谊和晁错最具代表性 他们的文章,切近现实,长于分析和对策,情感浓郁,纵横驰聘,成为“大汉鸿文”的标志。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4)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贾谊散文的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等。

《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贾谊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有:

1、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

2、具有铺排渲染的战国纵横家遗风。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5)

晁错,颖川人,与贾谊同时而稍后,《汉书.艺文志》法家类著录晁错文31篇,其中,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

晁错的散文创造特点:

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如《论贵粟疏》,论述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2、晁错的散文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言兵事疏》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从汉武帝即位到西汉末年,是西汉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后期,武帝初年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到西汉后期,经学更成为言政论事的依据,政治、经济新的发展趋势,使这一时期的政论散文创作,总体倾向上出现了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新特点。董仲舒和刘向,是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6)

董仲舒,广川人,主要活动于景、武时期,《春秋》公羊学派大师,董仲舒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崇儒术尤其是今文经术贡献甚大,他的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还有《天人三策》,其文章特点是:推演《春秋》天人相感、阴阳灾异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完全没有了西汉初期散文的纵横排宕之气,董仲舒的阴阳灾异思想和文风的变化,都对西汉中后期的散文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秦汉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秦汉时期散文文学)(7)

刘向,字子政,初名更生,沛(今江苏徐州)人,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情感浓郁,气势纵横,刘向的奏疏文大都引经据典,切实平妥,《战国策叙录》则文气盛壮,颇具纵横之风,是一篇情文俱佳的好文章。

《新序》10卷和《说苑》20卷,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但是由于它不再穿插于历史叙述之中,而成为独立的故事,就具有了更多的文学意义,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对后来的文言小说(尤其是志人小说)有不小的影响。

东汉散文的演变:公元25年,刘汉王朝经历了约二十年的混乱动荡之后,重归一统。

东汉前期浮妄的政治文化环境,反激出一批士人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桓谭、王充等作文追求真实,力排虚妄。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社会腐败,一些士人清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富于激情和文采 王符、仲长统就是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