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贝贝
作为一个工业起家的城市,青岛创造过“上青天”的辉煌,培育过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品牌是青岛制造业赖以起家的“传家宝”,制造业品牌引领,始终是青岛的鲜明特征。
“十四五”期间,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青岛,把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优先发展,摆到今后五年各项重点工作的首位,并旗帜鲜明地亮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的城市品牌,把制造业推到一个全新维度。
于时代发展的交汇点上,青岛现代产业体系如何构建,成为一道时代考题。“青岛品牌日”的设立,成为青岛破题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品牌是青岛的城市基因
对于品牌建设,青岛有着清晰思路,也有着光辉历程。上世纪80年代,青岛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品牌战略。30多年来,青岛一以贯之牵引品牌战略不断升级,品牌成为青岛的城市基因。目前,青岛已有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产品6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00个;中国驰名商标123件,中华老字号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品牌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尤其是以“五朵金花”为代表的制造业品牌族群,共同成就了青岛“品牌之都”的美誉,开创“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极具特色发展道路。
在这个变化远超以往的时代,品牌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考验着企业的韧性和定力。
海尔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世界一流企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持续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新范式,向世界演绎了不确定性时代可持续增长的“中国方案”,成为引领全球品牌转型升级的参考样本。海尔已经连续四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上榜“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
以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发展,也是青岛产业向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青岛瞄准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组织创新和集群发展之路。目前,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双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共25个,全省2个均在青岛,这既是国家对青岛产业发展的认可,更是赋予青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托。
当前,服务型企业(平台、项目)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青岛大力培育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梯度培育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去年,青岛入选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达到1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这就是青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强力引擎。
品牌是青岛发展助推器
品牌与城市互动的发展过程中,青岛是品牌的建设者,更是受益者。在此过程中,青岛深刻意识到,良好的城市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城市进位争先的竞赛中,品牌为青岛一次次赋能,成为青岛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全国首个获得品牌之都称号的城市,青岛是承办国际级会议第三多的城市,仅次于京沪两地。今年6月,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2022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三场高规格盛会在青岛密集举办,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青岛。
“策划和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活动,是一个城市‘国际化’的标志,这可以不断激发城市的活力。”青岛城市经济学会会长雷仲敏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国字号”盛会携手青岛,吸引了众多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项目抢滩登陆,青岛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
在6月20日举行的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宣布将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成立以罕见病为主题的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创新园同时加强研发合作等。“青岛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科技实力以及开放的投资环境也为大健康产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道。由此,青岛将引入阿斯利康跨国企业资源,共同推动罕见病领域诊疗一体化和全病程管理,打造罕见病诊疗创新生态圈。
数据显示,山东省认定的2021年度新引入的5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青岛就占据了4个席位;目前已有17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383个项目。
与此同时,青岛在城市品牌上的持续发力,也进一步提高了青岛品牌的自信心、向心力和荣誉感,吸引国内外年轻人喜爱青岛、留在青岛、创业青岛。截至目前,青岛人才总量突破251万,比2016年底增长82万人;在青院士达到85人、国家级人才达到1085人、省级人才达到1473人;2021年驻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达到52%,实现“四连涨”。
品牌是青岛必争新赛道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形象形成无形资产,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根据天眼查研究院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投融资情况来看,超1/4的热钱流入先进制造业,近五分之一的钱流入医疗健康行业,其次是企业服务、电商零售、智能硬件、汽车交通、传统制造等行业。2021年青岛百强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入榜最多的食品饮料、汽车制造企业分别有9家,石油化工企业7家,机械钢铁企业6家,新兴领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业企业相对较少。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青岛的努力与决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在产业选择上,立足青岛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聚焦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和24条重点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七大优势产业,突破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例如,作为一家以传统建筑业起家的青岛老牌企业,亿联集团入选2022年“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截至目前,亿联通过自主品牌的持续探索,已经打造“亿联”母品牌、五大子品牌和诸多项目品牌组成的品牌矩阵,以品牌建设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说,眼下的青岛制造业,正对准价值链产业的上游发力,而找准“穴位”的青岛制造业,节奏感明显提升。今年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持续显现。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5.7%和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