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60后打工者,闲暇之余,用我平凡的文字,给您讲述同龄人小莲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感谢您的阅读和评论!

青水河里的那朵莲205(清水河里那朵莲)(1)

这个中秋节大光是带着几项任务回来的:一是帮着家里秋收,其次,也是最主要的,他要找二亮商谈,希望能把小女儿婷婷留在家中,让父母帮助照看,因为红群一心要去城里,尽管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自己去做什么,怎么生活。

可红群顾不了许多,在她看来,只要能跨出这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何况自己有手有脚。

大光在跟二亮说话时语调始终是平和的,没有半点仗着自己是大哥的架子,而且把红群描述的甚至还有些卑微,从而激起二亮内心的柔软。

难怪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大光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把二亮的脾气秉性拿捏的非常到位:二亮不在乎横的,最怕怂的。你越跟他示弱,才能激起他的同情心。

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是自己亲哥。红群虽然之前挺蛮横不讲理,但大光是无辜的,而且因为父母的疏忽,让他腿有残疾,如今又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相比之下,往后负担确实重。

其实自从父亲生日那天晚上,在二亮知道红群想进城的打算后,他也在心里思忖过这件事,知道大光到时候会回来找自己说的。如果按有些人的思维,说孩子我是交给父母,跟你二亮有什么关系呢?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

如果你这样想,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每家的日子都是柴米油盐,家庭成员看似是单独个体,其实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拿二亮父母来说吧,他们有两个儿子,在给他们二人各自娶妻安家后,终于算抽身而出,为自己养老再奋斗几年,攒些钱安度晚年。但哪能就那么容易跟儿女们就剥离开的?孙子孙女如果不管的话,到时候老了,不能动了,怎么办?不还是要依靠儿子吗?他们不能像城里拿退休金的老人那样,可以硬气的对儿子们说:不管我的话,我到时候进养老院!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钱,没那个底气。

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到老后的结局。辛辛苦苦一辈子,交公粮,修水利,用汗水换来的钱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到弯腰驼背的暮年时,还得看儿孙们的脸色苟且活着。

所以,尽管孩子放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管,但如果这个二叔不打点好了,日后也是个麻烦事,搞不好家庭关系。

好在有惊无险,大光‘公关’成功。

青水河里的那朵莲205(清水河里那朵莲)(2)

哥俩谈妥后,翌日一大早,红群领着大女儿彤彤,背着大包小包,跟着大光出发了。

小莲的公婆都是很含蓄的人,当村里邻居路过,看到红群和大光一家三口上车后,问起:‘红群这是去打工吧?’

谁知道婆婆接过来说:‘不是哦,这不稻子收完了嘛,她想带孩子出去玩玩。’

小莲听婆婆如此遮遮掩掩的回答,站在一旁忍不住想笑,她用牙咬住嘴唇,尽量保证不露声色,心里暗想:你把别人当傻子啊?出去玩用得着大包小裹的?还扛着被子?

看来婆婆对红群这次出去能否站稳脚跟,心里也没底,怕她中途回来不好意思,这是在提前铺垫吧。既然公婆不愿说,那如果有人问自己,也就依葫芦画瓢吧。

今年农田收成不错,望着稻场上堆着几大堆稻谷,小莲之前所有的辛苦又忘的一干二净。而且今年又多了几亩地的旱粮,院子里晒着满院子摘好的棉花,还有各种豆类,照这样看,楼下这几间房根本就不够用啊!

趁着天气好,二亮把稻谷统统的又晾晒一遍,直到放在嘴里咬着‘咯嘣’响才算合格,然后归仓。因为二亮小两口没有背负债务,所以并不着急出售,准备观望一下稻谷价格再做定夺。

小莲公公每天天不亮就拉着那头老水牛出去犁田,连犁、耙等农具都不往家扛,因为三家的地加在一起三四十亩,他必须在第一场秋雨来之前耕完,好播种油菜和小麦。

红群的小女儿婷婷每天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奶奶地里、家里跑进跑出,或许是之前经常在奶奶跟前待习惯的原因,所以她对妈妈没有多少依恋。有时候有串门的婶子奶奶们问:‘婷婷,想妈妈吗?’

每当这个时候,小姑娘就会躲到奶奶身后,露出怯生生的眼神,抿着嘴不说话,但也不哭。

听婆婆说,有时候晚上一躺到床上,小姑娘嘴里就会念叨起‘妈妈、姐姐’的,只要一对她说:‘奶奶有空送你去找她们哈’,婷婷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不知道红群会不会想起她?

‘寒露油菜 霜降麦’。公公一边耕地,小莲和二亮一边播种,没用两个星期,把十多亩油菜下种完了,直到此时,农活基本算结束,接下来,就可以过上‘猫冬’的生活了。

从油菜小麦播种下后,有将近4个月的时间,农村人基本是游手好闲无事可做的,所以就在村口出现了岁数大的靠着墙根晒太阳,屋子里年轻人玩麻将、斗地主的那些自由散漫的日子。

也只有这个时候,让小莲时不时心里涌现出这样的念头:其实做个农民也是挺幸福的。

青水河里的那朵莲205(清水河里那朵莲)(3)

在所有的地种上庄稼后,小莲终于有空带着儿子可以回娘家小住几日了。家里那一片交给二亮她放心的很,因为二亮吃喝嫖赌这些坏习惯,他哪一样都沾不上边。

今年地种的多,光卖棉花就有了好几百块钱的收入,所以小莲回去时兜里揣了一百多块钱。

家里的财政大权看似在小莲手里掌握着,因为二亮卖完农产品后,钱都交给小莲保管,自己花的时候,再找小莲要。

但有一点让小莲很反感,那就是二亮过一段时间会盘问小莲:家里还有多少钱现金?

都说‘穷光蛋兜里钱都是有数的’,所以每次小莲张口答道还剩多少多少钱后,二亮会很吃惊的问道:不会吧?我感觉这段时间没咋花钱啊?

每次这个时候,小莲就会很着急烦躁,于是开始一项、一项绞尽脑汁回忆着所花出去的钱,小莲每报一笔,二亮口算着。但居家过日子,哪有那么仔细和好记性呢?所以每次都对不上账,气的小莲怒吼道:‘算了!赶明儿你也别让我保管钱了!你自己管!’

二亮之所以如此,一是性格使然,其次就是有些小心眼,他担心小莲贴帮娘家!

其实人都是自私的,谁都想首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君子还要顾本呢,何况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

扪心自问,小莲自打结婚后,尤其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她每次回娘家除了给侄子买点零食外,就是给母亲买些肉菜啥的,虽然不空着手,但也花不了多少钱,目的就是不让母亲为难,因为小莲知道母亲在家三分钱的家都不当,农田和塘坊收入都是嫂子凤秀一人掌握着,看到女儿女婿回来,没有好的招待情理上过不去,自己又没钱买,因此,小莲还不等进家门,就在村口小店把肉菜买好,这样解除了母亲后顾之忧,也让哥嫂吃的高兴。

生在这样的娘家实在也是无奈,但那又能怎样呢?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可小莲花钱心里也有数,她每趟回去,都控制在30块钱左右,只有逢年过节回去,塞个百八十块钱给母亲,但一年能有几个年和节呢?

可自己如此精打细算,二亮还时不时大惊小怪,小莲心里憋屈。有时候说急了,小莲气的眼泪都下来了。

不过小莲不搞阴谋诡计,这不,她这次临走时,直接把钱从口兜掏出来让二亮看看,说道:‘156块8哈,别到时候账对不上怀疑我为娘家人花了’!

二亮佯装看都不看一眼,手端着水杯溜溜哒哒走了。

青水河里的那朵莲205(清水河里那朵莲)(4)

现在孩子两岁多了,所以不用担心他水土不服,因此小莲就可以轻轻松松在家过几天。

这天下午,母亲去村口小店买盐去了,小莲带着孩子坐在院子里帮母亲把洗好雪里蕻菜一棵棵晾晒在绳子上,准备腌好做梅干菜。

当母亲拎着几袋盐进院子的时候,笑眯眯对小莲说道:‘你猜猜,我把谁给你带来了?’

小莲一手晾着菜,回过头笑着说:‘该不会我姐碰巧也回来了吧?这么心有灵犀吗?’

说完,小莲就伸头朝院门外张望。

突然,一张灿烂阳光又熟悉的笑脸出现在院门一侧。

‘永翠~~!’小莲大声欢呼道。

真的是永翠!小莲几乎是蹦跳着来到永翠面前,双手把永翠的胳膊紧紧抓起,一个劲的嘴里说道:‘我不是在做梦吧?真的是你吗?见一面真的好难啊!’

小莲说着,说着,突然嗓子有些哽咽,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紧咬嘴唇,但眼泪还是不争气的夺眶而出!

这是高兴的泪,遗憾的泪,充满深情的泪。

小莲不好意思的擦了擦泪水,这才仔细端详起眼前的永翠:几年不见,永翠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多了一份成熟的美,白皙的脸庞上,一双水汪汪的眼睛顾盼生辉。她今天身着一件鹅黄色的羊绒大衣,一条跟大衣色系相近的丝质围巾随意的搭在脖子上,上衣是一件闪着星星点点亮光的黑色低领毛衣,将她姣好的身材包裹着。下面是一条时尚的黑色短裙,肉色的加厚丝袜将两条腿修饰的愈发细长,脚上穿的是一双半高帮的黑色镶着水晶钻的高跟皮鞋。

永翠的这身打扮,在这个树叶悄然飘落的深秋里,真的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莲越看越羡慕,不由自主说道:‘翠啊,这几年变化真不小啊,这如果走在大街上,如果不仔细看,我都认不出你来了!’

永翠笑着拉着小莲不愿松开的手,只好用下巴指指站在一旁的辰辰,问道:‘这是你的宝贝儿子啊?’

小莲这才缓过神来,松开永翠的手,弯腰将辰辰拉到永翠跟前,笑着说道:‘辰辰,快叫阿姨!’

辰辰乖巧的喊着阿姨,将脸贴在小莲腿上。

永翠欢喜的蹲下身子,双手把辰辰抱起来,高兴说道:‘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你都是个当妈妈的人了!’

小莲低下头,不好意思的说道:‘这几年,一事无成。’

永翠笑着说道:‘哈哈,什么一事无成啊,这个宝贝不是你的成果吗?这孩子长的多好看啊!’

不是小莲母亲提醒让小莲带永翠进屋坐,两个人就一直傻傻的站在院子里说着话。

为了让久别重逢的两人好好说说话,小莲母亲拉着外孙子出去了。

青水河里的那朵莲205(清水河里那朵莲)(5)

小莲给永翠倒了杯水,两人坐在椅子上慢慢长谈起来。

原来,永翠奶奶一个星期前去世了,永翠是从厦门回来奔丧的。她告诉小莲,自己还在给大姑家打理水果生意,附带还负责两个店面的小百货。永翠告诉小莲,厦门那比珠市繁华多了。

听的小莲一脸羡慕。

永翠接着说,自从爸妈搬到县城照顾弟弟妹妹上学后,老家他们也很少来了,那次跟小莲写过信后,大姑为了扩大门面,又搬了一次家。在有年春节回来,从叔叔嘴里得知小莲已经结婚了,而且永翠还了解到说小莲婆家过的挺不错后,也就放心了。因为每次来去匆匆,也没抽出来空过来找小莲。

小莲也跟永翠叙述了自己如何从厂子里一气之下回来,又如何在母亲他们的催促下结婚,等等。说到伤心处,小莲委屈的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永翠赶忙安慰着。

永翠询问着小莲过的怎样,二亮对她好不好时,小莲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还行吧,现在有家庭、有孩子了,就再也不是自由身了!每天围着锅台转,想想也没意思。’

当永翠得知小莲和二亮种了十几亩地时,惊讶的张大嘴巴说道:‘咋种这么多地啊?你能行吗?’

小莲苦笑着,说道:‘不行也得行啊!在农村地太少没有收入啊!’

永翠道:‘可以想办法改变一下产品模式,别光种水稻,种些瓜果蔬菜类,比稻谷值钱!’

小莲摇摇头,没精打采的说道:‘种地我也不内行,我完全听二亮的,他说种啥就种啥。’

永翠笑笑,接着又问:‘不知道你家位置咋样,即使不出去打工,你也可以做点小生意,譬如,开个小卖铺啊!’

这对好姐妹,有着说不完的话。

(未完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