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救市力度,较之2015年那一波,有过之而无不及。

前不久政府在金融端射出了纾困“三支箭”:

第一支箭——银行对房企的1.6万亿元意向性融资额度;

第二支箭——用国家信用给房企增信,发行上百亿的票据;

第三支箭更是允许房企进行股权融资。

这可好,融资阀门打开,房企一下子从干旱到大水漫灌,流动危机得到极大缓解,市场都开始看涨房企。

比如碧桂园2031年到期美元债,在11月25日的时候3.3%债券每1美元涨18美分,至39.1美分,涨幅超100%,创历史最高。

但你说房企救活了嘛?事实并没有。

11和12月全国销量仍没回到去年的6成,那些优质民企手上存量项目都在打骨折,依然卖不出去,导致现金流依旧紧张。

这背后反映的问题是,房企是活过来了,但需求端仍是萎靡不振,楼市看涨的信心未从顶端传到买房者。

所以,下一步救市的关键就在于想尽办法恢复需求端活力,政策也应该对症下药才行。

01

这周二,中央开经济会议,有两点值得玩味:

一是整个会议都没提到那四个字——“房住不炒”。

二是强调了明年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两者结合在一起不难发现,政策的风向已经悄然变化。

上面很清楚地产是一条很长的链条,绑定着上下游各类供应商、不计其数的工作岗位和巨大的消费需求,因此刺激地产消费、让更多人有信心进场,甚至是投资,已然成了下一步政策的着重点。

于是最近各地政府开始操盘了,一城一策,扫清挡在需求端的最大障碍——限购

首先出手的是佛山,作为GDP万亿的高能级城市,打响了第一声枪响。

周四官宣解除了最后三个街道(也是最核心的三个街道)的限购,成为第一个全面放开限购的新一线城市。

佛山政府很有魄力,敢在其他大城市都按兵不动的时候放开限购,背后原因很简单,佛山楼市真的撑不住了,销量极其惨淡。

据数据显示,11月份在疫情影响下佛山新房仅有4077套成交,是6月最高点的一半不到。

据统计,如今佛山475个活跃楼盘中,打折出售的楼盘有331个,占比高达70%,而佛山房价更是一蹶不振,三季度二手均价是1.2万一平,可谓是新一线城市里面的洼地了。

这让对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40%的佛山,相当难受,这才有了佛山在疫情放开之后,迫不及待跳出来全面取消限购的勇气。

02

除了佛山,放开限购,首付2成已经成了一种病,并出现了城传城的现象。

这个现象基本覆盖了除北上广深以外大多数二线城市,它们大多先从郊区开始试水,小步快跑,如果市场反馈好,再慢慢放开核心板块。

比如南京,宣布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为4成,要知道今年8月份,南京二套首付刚刚从8成降至6成,现在不到4个月,继续下猛药降至4成,改善客门槛一降再降。

比如厦门,自12月5日起,外地人不需要提供劳动合同等资料,即可在岛外购买1套住房,相当于直接放开了岛外限购。

比如武汉,自12月8日起,二环外解除限购,值得一提的是,首套房2成首付重出江湖,而且认贷不认房。

比如西安,为了吸引人才,只要落户即可在限购区内购买首套二手房。

还有大家公认的“中国第五城”——杭州,官宣取消“认房又认贷”,并且二套房首付由六成降至四成,为改善客创造有利条件。

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些高能级二线城市还很克制,没有完全把限购的口子撕开,而是把利好政策针对在改善群体身上。

现在市场很难,刚需群体不会在没有上涨预期的时候轻易出手,豪宅客户该买买市场无关影响,那救市的核心就在改善中腰力量。

可改善怎么改,大家钱都在房子里,必须要引进更多二手房需求,刺激二手房流通,让改善卖出二手房才能买新房,新房有成交才有一切,这个楼市堵点必须打通。

03

当下不取消限购,不代表未来也是。

回顾过往,限购政策其实是周期的产物,无论是2010年大涨后横空出世,还是2015年大涨后把楼市锤成渣,它基本已经完成了上个周期的时代任务——人为抑制买房需求,减缓房价上涨。

而下个周期将至,在现在大力救市的背景下,只要上面下决心,各种想不到的手段都会用上。

起始于2010年并不断加码的这些限购、限贷、限价、限售政策,很可能将于2023年起一项一项逐步废除。

未来房子的涨跌,将回到市场手上,由当地的经济决走,不存在一直涨,也不存在一直跌,而是不断的波动,如同股市一样,有涨有跌。

在此种局面下,房地产回归到正常状态,房子也真正的回归到合理的商品属性,既是住房,又是商品,房地产仍旧是经济的重要内容,如同其他所有发达国家一样的状况。

今年下半年,我们见证了波澜壮阔的救市,炸天团判断,响应国家政策“扩大内需”的总方针,

这轮救市将一直持续明年一整年,直到整个经济局势被拉起来。

届时房价会不会大涨不好说,但情况一定会比今年好,你对此有信心吗?

未来楼市取消限购(拔掉楼市最大阻碍)(1)

还没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