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一生中曾以“无题”为名,写下了大量动人的爱情诗篇。但是这些诗歌里的主题,大多是“爱而不得”,充满了幽怨与伤感的情绪。

不过李商隐在青年时代,其实也写过一首不带伤感和遗憾的情诗。这首诗中没有幽怨,只有对夫妻二人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1)

尽管在创作技法与内涵表达上,这首诗与李商隐后来的杰作相比并不出色,但是它却是李商隐与妻子王氏那一段刻骨爱情的证明,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赠荷花》。

《赠荷花》赏析

《赠荷花》——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诗中提到,人世间的花与叶,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赏花的人每每见到漂亮的名花,便马上将它移植到金盆之中,爱不释手,精心呵护。而对于花下绿叶,总是任由它坠落,腐烂,最后变成泥土。

但是世间也有特例,比如绿色荷叶,总能与红色的荷花一并得到人们的欣赏。“红花需得绿叶配”,这一点在荷叶、荷花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不论是绿叶枯萎,还是红花凋谢,都会让赏花的人心生哀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绿荷叶之所以被人看重,最终还是因为红菡萏。李商隐就是诗中绿荷叶,而他的妻子就是红菡萏。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2)

在许多研究李商隐生平的史学著作中,都曾经提到,婚姻是李商隐一生不幸的开始。尽管李商隐与妻子王氏始终恩爱如一,但是这场婚姻,却直接摧毁了他的政治生涯。

李商隐自称是唐代宗室之后,但是事实上根据史学家的研究,他只是一个“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他十岁丧父,十六岁在家乡凭借古文成名。

十九岁时,李商隐随家人搬到东都洛阳后,他拿着自己写的诗歌,去拜谒了当朝的元老令狐楚。后者爱惜他的才华,不但出钱在生活上资助他,还将他带到家中,亲自教他写骈文。

李商隐虽然聪明好学,经纶满腹,但是他在科举考试中却接连失败。甚至曾经还有一段时间因为科举失利,跑到玉阳山里去学道的经历。

早期的李商隐和大多儒门弟子一样,有极强烈的政治抱负。当时朝中发生了“甘露之变”,尽管他没考中进士,地位低下,但是他还是愤愤不平地写下了著名的五言排律《有感二首》。

等到李商隐终于考上进士的时候,他的恩人兼靠山令狐楚就去世了。有资料显示,当时李商隐家中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尽管考中了进士,但是朝廷并没有马上给他安排工作。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3)

令狐楚的去世,让李商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也曾经写信埋怨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没有在当时及时对他施予援手。

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为了生计,只能去做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娶了王家之女为妻。要知道,当时的李商隐已经25岁。普通唐朝人结婚的年纪是男十五,女十三。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李商隐的婚期推迟了整整十年。可想而知,当时他家里是有多么地穷。

因此李商隐娶到节度使的女儿为妻后,非常珍惜,同时也觉得非常荣耀。尽管后来他因为这场婚姻,被令狐绹指为“小人”,一生都被“牛党”中人排挤打压,但是他始终深爱王氏。

所以在大中五年夏天(公元851年),王氏去世之后,李商隐在精神上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于是就以妻子为原型,写下了大量的伤感的情诗。

李商隐初遇王氏的时候,写下了这首《赠荷花》。当时他们的爱情于他而言,不过是迫于生计的一种勉强的结合。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4)

因此李商隐纯粹只是想用一种,世间美好的事物,来比喻夫妻二人的完美结合,当然还暗含对妻子的恭维。基于这个原因,这首诗的感染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等到大中五年夏天(公元851年)王氏去世之前,李商隐早已与妻子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于是又以荷叶为题写了一首七绝,把失去爱人的伤痛情绪彻底宣泄出来。

这首诗在遣词方面,保持了与《赠荷花》同样的民歌风格,当中并没有什么深奥典故,全凭一腔真情感人,现将其摘录如下:

《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前面我们在解读《赠荷花》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李商隐把自己比成了“绿荷叶”,把妻子王氏比成“红菡萏”。

李商隐说,这二者的美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是永远不可分割的。不管是荷叶减了一分绿,还是荷花损了一分香,这种美都会大打折扣。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5)

但是在《暮秋独游曲江》里面,李商隐提到的“荷叶”,却不是指他自己,而是指他对王氏刻骨铭心的情感。

诗中第一句“荷叶生时春恨生”,是说当他对王氏产生感情的开始,就为了他一生的不幸埋下了隐患。自从娶了王氏,他不但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还一生背负着骂名。

第二句是在交代他这段感情的结束,当荷叶枯萎时,红花早就凋落了。妻子已经不在,自然是“秋恨成”了。

前两句交代了这段爱情的开始与结束,诗的后两句转而抒发作者自身的感情。尽管李商隐知道这段婚姻是他后半生不幸的开始,但是他仍然不感到后悔。

所以“深知身在情常在”的意思就是:我深深地知道,只要我还活着,我对她这份感情就永不会消失。于是惆怅地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细听江水为他们这段感情,发出了呜咽的声音。

结语

从《赠和荷》和《暮秋独游曲江》这两首诗中的差别,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出大诗人李商隐对爱妻王氏,在情感心理上的微妙变化。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6)

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因为家贫,接受节度使王元茂的好意,娶了王家小姐。新婚之夜给妻子写了一首《赠荷花》,但是这首诗看起来更像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命题作文”。

诗中的绿荷叶,其实是因红菡萏的存在才被人看重和欣赏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商隐现实中的遭遇。你不能说它不好,又看不出它有多么好。

经过二十二年的患难与共,李商隐夫妻二人的感情变得“情比金坚”。一朝妻子亡故,李商隐再为她写下悼亡诗时,由于情感真实,其艺术感染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旦了解了李商隐和王氏之间的爱情故事,再来读《暮秋独游曲江》,你就会发现,作者仅凭短短四句直白的话语,就书写下了一段人世间最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

这首诗对于李商隐和王氏的爱情故事,完全没有细节描写。但是诗中自带的悲剧感染力,完全不亚于元稹的《遣悲怀三首》。

李商隐对感情的坚贞缠绵(李商隐新婚后面对娇妻)(7)

以“咏荷花”开始的爱情故事,最终以“伤荷叶”结束,这就是李商隐对王氏在爱情上最后,也是最忠贞的告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