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之役中,有这么一场战役,双方都记载着自己的胜利。

在《天野源右卫门觉书》中记载:明军30万人全军覆没。同样在《史料稿本》也有关于这次战役的收录:日军斩首明军51701 级。在日本的众多记载中,明军都是伤亡惨重,被打得落荒而逃。

而在明史的记录中,《明神宗实录》记录里,明军此次只出动区区4500人。据朝鲜史料《象村稿》记载,明军人数大概在3.4千人数左右。

旅顺白玉塔战役(到底是明朝胜利了还是日本胜利了)(1)

先不管双方数据的真假,但是这次战役最后以双方脱离接触而告终。

关于此战有中日遭遇战,日军诱敌伏击战两种说法。所以对于此战结果中日朝史书记载在过程细节上有很多不同和分歧。

而这次战役中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明朝将领——李如松

1593年初,继平壤战役大败小西行长之后,李如松大举南下。驻扎的日军接连逃走。大友义统;黑田长政;小早川秀包;李如松基本上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失地五百里,朝鲜三都八道朝鲜三都八道地区都回到明朝的统治当中。

这消息震惊了所有在朝鲜的日军。坐镇王京的侵朝日军总大将宇喜多秀家,紧急会同石田三成、大谷吉继、增田长盛等军监三奉行和南撤的诸将领召开军议,商讨迎战事宜。最终集结了大约5W士兵,迎战明军。

这个就是碧蹄馆之战的大背景,在双方都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明军得到朝方哨探一条消息:“倭贼已退,京畿已空”。李如松为了验证消息的准确性,于是派了个500人的小队去侦察。

当小队到达昌陵附近时,却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不过伏击的日军不过百人,在数量优势下,明军斩杀百人,剩下的日军仓皇而逃。

旅顺白玉塔战役(到底是明朝胜利了还是日本胜利了)(2)

得到初战报捷的消息后,李如松便亲率轻骑南下支援。根据《经略复国要编》之《叙恢复平壤开城战功疏》记载:“本月二十六日职先遣原任副总兵孙守廉、祖承训、游击李宁等选领精兵三千,前锋哨探王京道路,以便进兵埋伏攻取。去后二十七日,职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等选带兵丁二千亲去踏看,至马山馆离王京九十里,留杨元领兵一千继后,职与李如柏、张世爵等领兵一千前行……

而日军这边得知消息后,迅速行动了起来。根据《日本战史 朝鲜役》记载:四万日军当即出城准备迎战,但向北搜索了四、五里,却发现查大受部已然退回坡州,只得无功而返,但从此加强了对王京以北的警戒和巡视,并在弘济院设立前哨阵地,以反制明军仍然不时出没的哨骑骚扰。

隔天,日军在王京以北约12公里的砺石岘附近发现明军大队的踪迹,火急回报本队。于是,枕戈待旦的日军迅速行动起来,立花宗茂军先行,各部跟随其后,相继向砺石岘进发。

后续就是明军降维打击,强大的炮火使得日军大乱,将领更是被李如松一箭击落。但是拥有人数优势主场作战的日军已经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据《日本外战史》记载,当时战事极为激烈,“宗茂铠上箭如猬毛”,不得不退到西面小丸山上稍事休整,黑田长政军上前接替其奋战,才逼退了明军。双方暂时脱离接触,准备整军再战。

旅顺白玉塔战役(到底是明朝胜利了还是日本胜利了)(3)

感觉到事情不对头的日军再次进行阵前紧急军议,石田等奉行认为明军新到增援士气必盛,应该撤退以避其锋,于是着黑田长政去劝说前军主将小早川隆景撤军,遭隆景断然拒。

巳时下刻,小早川隆景以麾下大将粟屋景雄、井上景贞各领三千人分左右两翼向明军逼近,同明军展开了一场恶战。

在近身博弈中,明军的劣势显露出来,火器展开不了,骑兵的装备处于劣势,渐渐地明军陷入苦战。

日军左右翼的部队从山上迂回到位,完成了对明军的三面包围。这时可不太妙,想要突破这个局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莽!

李如松跃马冲至阵前,“与手下骁将数十人亲自驰射”,明军见自己的老大都如此拼命,士气便升了起来,浴血奋战,双方又成僵局。

看着久攻不下的李如松,日军气得咬牙齿,就是这时,明朝的援军到了。日军见状不妙,赶紧撤军。

于是战役落下了帷幕。

在这次战役中,可看出明军部队极其强大的战斗力:日军四万人在一场遭遇战中遇上几千人的明军,不但没吃掉对方,反而被突围了。

尽管日本的多本史料记载日军斩杀数万明军,但是在红衣大炮面前,日军是吃了不少亏。

哪怕真的有数万明军士兵牺牲,相信日军的损失会更加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