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及后汉,以致后来的唐宋,古人都喜欢起单字名。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里面好几百号人物,绝大多数都是单字名。像魏蜀(汉)吴三国的当家人,曹操,刘备,孙权;曹操的所有儿子们,如曹昂,曹丕,曹植;刘备儿子刘封,刘禅;以及孙权的儿子孙登,孙虑,孙和等。不光是大领导们喜欢起单字名,手下的将领也是如此,如蜀汉的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曹魏的张辽,夏侯惇,典韦;孙吴的周瑜,鲁肃,黄盖等。

为什么古人起名有气质(为什么古人起名喜欢单字)(1)

看来不管是敌对阵营,还是上级下属,在起名字这件事上,都达有着共同的爱好。

那为什么古人这么喜欢起单字名呢?这跟两个大人物有关。

先得从孔子说起。孔子著《春秋》,乱臣贼子惧。后人在阅读这部“微言大义”的书时,发现孔子写错了一个人的名字。一个原本叫“仲孙何忌”的人,被他老人家写成了“仲孙忌”。这还了得,圣人哪里会犯这种小错,其中必有深意。后人们纷纷猜测。

那这仲孙何忌是个啥人呢?他是孔子的老家鲁国的大夫之一,曾经和季孙斯一起叛逃了齐国,还率军攻打过鲁国的郓城。这就是妥妥的乱臣贼子。所以,后人的理解是,孔子故意少写了仲孙何忌的名字中的一个字。

理由是啥呢?第一层意思肯定是否定仲孙何忌的叛国行为。第二层意思呢,孔子认为,起两字名不合乎礼法。为啥呢?因为如果起了两个字的名,后人要避讳的话多了一层障碍,这无形中给后人添了很多麻烦。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起了两个字的名字,害得观世音菩萨改成了观音菩萨不说,连朝廷六部中的民部也得改成户部。

为什么古人起名有气质(为什么古人起名喜欢单字)(2)

因此,自孔子著《春秋》之后,古人们起名,多数都是单字名。注意,是大多数,不是全部。西汉还有霍去病和李广利呢。

到了西汉末年,出了个篡位皇帝王莽。这位皇帝,是真正影响后世起名规矩的人。人们都说王莽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这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而已。实际上,王莽真正的理念是托古思想。也就是啥都是古代的好。比如把全国土地恢复成周朝时的井田制,以古代典籍为蓝本,改很多地方的名字等。

为什么古人起名有气质(为什么古人起名喜欢单字)(3)

他看到《公羊传》中对孔子写仲孙何忌时故意写错名字一事的解释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以国家名义下了一道命令,以后无论皇亲国戚或平民百姓,起名时只能起单字名。那已经起了双字名的咋办呢?咋办?改,现在就改。

于是,他的亲孙子,那个叫王会宗的人,就成了王宗。

王莽虽然只当了十几年皇帝,汉帝国也终于被刘秀中兴,但他定下的单字名政策却影响深远,尤其是东汉一朝至三国纷乱期间,人们起名几乎只用单字。

文澜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