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汉卿
最近,上海浦东的一项商事制度改革,帮资深维修工黄绍银解决了大问题。
为支持个体工商户更便捷地开展各类居民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浦东市场监管局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支持下,以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登记疏导点为切入口,探索将优化经营范围登记政策由企业拓展到个体工商户。入驻疏导点的个体工商户根据本人意愿,可申请将经营范围表述为“不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居民服务业”,登记机关不再核定具体经营项目。
来源:澎湃新闻
简单理解就是:个体工商户不用租赁实体店面也能办理营业执照。这项善政,不仅免去了经营主体为办理执照而去租赁店面的成本负担,也打开了经营者在上海定居的可能。黄师傅就感慨,“有了这张营业执照,我可以交社保,能在上海定居,就能考虑让我老婆,还有孙子一起过来,太好了。”
浦东的这项改革,应当说很好地照拂了一些居民服务人员的利益。居民服务人员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一种正式职业。在城市各个角落,有大量像黄师傅这样的服务者,当社区居民家电器坏了、水管堵了、墙面需要粉刷了,往往一个电话就能招来师傅上门服务,品质优,价格还低廉,很好地便捷了居民生活起居。
来源:澎湃新闻
但与此同时,这些服务人员,又往往以一种散工的形式存在于城市社区,他们没有店面,靠等活、趴活招揽生意,还一直摆脱不了“合法性”的追问。这无形中,抬高了相关服务门类的从业门槛,阻碍了一些人追求生计的机会,而对他们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也没有裨益。各类居民服务人员与个体工商户,一直以来都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单元。他们不仅承担着稳经济的作用,也承载着千家万户的生计。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就像黄师傅一样,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只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所以,最大限度地松绑各类体制机制束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就业机会,其实是让无数个家庭更体面地生存下去,体现着城市的文明,也释放着制度的善意。
来源: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
更要看到,当前灵活就业人员较多,如何为这些人员提供就业、创业便利,近年来也一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商事制度改革的要义就在于以充分的简政放权,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让各类资源要素快速流动起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达到2亿人,如何保障这一群体的就业权益,关涉民生稳定与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居民服务人员提供经营便利,无疑就是通过健全就业机制,赋予每个人通过勤劳奋斗提升生活品质的机会。实际上,上海浦东的这项新政,也顺应了顶层设计的安排与部署。自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提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个体工商户在社区从事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需求。”
来源:临沂文明网
这为浦东的改革探索提供了顶层依据。可以预见,一旦对这些流动的有成熟经验的小个体户授予营业执照,必然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相关行业中,带动就业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扩大经营规模,改善服务品质,最终惠及的是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改善民生,就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改革行动中。在当前这个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浦东这项商事制度改革,体现了地方政府稳就业、稳民生的决心与善意,这样的惠民服务探索,也值得各地借鉴、参考。
文字:汉卿
图片:澎湃新闻、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临沂文明网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张雪瑜 邢妍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