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一定会对毒虫毒蛇感到畏惧,从而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些动物昆虫到底战斗力如何?于是顺着这杆风,不少昆虫的大对决出现了,因此,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有关毒虫们的科普知识,以及易饲养品种。

其实所有生物之间的强弱,完全和身体构造有关,除体型差异外,并非是绝对优势。以下不讲解每个毒虫的所有种类,仅抓取重点品种,对比时会以同等大小做结论。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

贴脸输出之蜈蚣

蜈蚣是常见的毒虫,在我国以多棘蜈蚣为主,体长10-15cm。另外大一些的是越南巨人蜈蚣,体长超30cm,而最大的蜈蚣则是加拉帕戈斯巨人蜈蚣,体长达40-46cm,据悉最大能有60cm。

由于身体构造的多足,巨颚为特色,因此蜈蚣捕猎时,往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贴脸对手,然后视情况用多足及柔韧的身体包裹住或不包裹猎物,最终用巨颚咬穿猎物并注射毒液。

在蜈蚣的领地,它往往凭借迅捷的速度占据主动,但缺乏多样化的进攻手段,导致同样大小情况下,由于巨颚难以瞬间咬穿蝎子甲壳,甚至根本要不穿螃蟹甲壳,面对这类对手容易被钳住,所以是打不过的。但在面对蜘蛛与螳螂的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取得胜利,除非被对手先行控制住。

不过蜈蚣体型普遍比蝎子大,因此只要可以破甲,便会出现蜈蚣毒素瞬秒蝎子的现象,而蝎子无论如何想要瞬秒蜈蚣,是很难做到的。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2)

值得一提的是,蜈蚣是毒虫中为数不多可以猎杀眼镜蛇的存在,面对眼镜蛇,它们往往以敏捷的身体抱住蛇类的头部,然后持续将毒素注入,即便过程很长,但蛇类仍然可能死亡。不过二者之间,却以眼镜蛇胜率居多,这是由于蛇的毒量太大,蜈蚣稍有不慎,被眼镜蛇挣脱出一点头部反咬一口,蜈蚣则立即支撑不住,体型的差距优势还是存在的。

可是面对体型略大于蜈蚣的小毒蛇之流,由于小蛇咬不动蜈蚣背部略微坚硬的甲壳,因此毫无还手之力。面对无毒蛇的话,对蜈蚣来说反而不利,因为无毒蛇虽然缺乏毒液,但是身体肌肉更加发达,嘴部张性更大,拥有缠绕和生吞等优势,往往虽和小毒蛇差不多大,但也能打成平手。

所以有时候就会出现无毒蛇把蜈蚣吞进肚子里,让胃液消化,但蜈蚣又咬穿蛇的肚子,最后同归于尽的场面。

蜈蚣生性凶猛,好斗,普通人不建议饲养,更不建议上手。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3)

金字塔结构之蝎子

蝎子的种类有很多,虽然都有毒素,但毒性不同。要说毒性最强的必然是以色列金蝎,但这种蝎子体型较小(5-8cm),甲壳较脆,钳子威力弱,并非蝎子中的王者。大体型的蝎子有雨林蝎(又称彼得异蝎12-15cm)以及帝王蝎(约20cm,大个体可达30cm),两者之间全身几乎呈黑色,甲壳较为坚硬,钳子力量强,虽然毒性较弱,却拥有惊人的实力。

两种蝎子非常相似,很多人难以区分,实际上除了成年提醒差距外,还有尾部的颜色可以区分。雨林蝎尾部毒囊也是黑色的,毒性很弱,而帝王蝎尾部毒囊是暗黄色,毒性比前者更强点。

许多人都以为所有的蝎子是靠尾部毒针来击杀猎物,事实上,大个体的蝎子往往很少是用毒针杀死对手的。由于大型蝎子的身体甲壳硬,同样大小的话,鲜有能破甲的天敌。其次是它们的钳子大,力量强,大多以控制猎物为主,毒针更多的是麻痹对手,然后慢慢消耗到对手精疲力竭,才开吃。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4)

同体型下,蝎子对蜈蚣胜率很高,由于蜈蚣身体构造为长型,又不易破开同大小蝎子甲壳,所以后者很吃亏,又容易被蝎子的钳子控头。不仅如此,一样体型大小,蝎子在蜘蛛与螳螂的面前,几乎完胜。另外,蝎子是这几类毒虫中,是唯一能杀死螃蟹的。

由于螃蟹甲壳硬度强,缝隙虽多但基本很小,蜈蚣无从下嘴,可蝎子的毒针偶尔可以从螃蟹钳子或身体的缝隙中扎入。一旦毒针没有找准位置或者让螃蟹控制住前后身躯及尾部,蝎子则会被螃蟹反杀,所以两者五五开。

蝎子视力较差,行动缓慢,毒性弱导致对大于自己的生物,不容易奏效,且钳子也难以控制大型对手,因此它们同体型几乎无敌,却又无法越级挑战,所以生性非常胆小。如果普通人想饲养,可以选择毒性弱的雨林蝎,被蛰后大多无事,如果体质敏感出现持续瘙痒则需就医。在家中可以放养,不过要记得喂食,否则它捕食能力弱,容易因抓不到灵活的蟑螂而饿死。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5)

抓虫能手之蜘蛛

蜘蛛的身体构造是站立式的,背部与腹部都很柔软。其中大型的蜘蛛有狼蛛(系近代生物,体长2.5cm,含足展10cm)和捕鸟蛛(系古老生物,体长2.5-10cm,含足展8-30cm),二者的足肢和身体皆较为粗壮。

蜘蛛看着大,实际上本体非常小,加上身体构造上面的无甲壳,因此往往在对决中容易被毒虫反杀。不过蜘蛛毒牙和毒液还是比较强的,加上战斗时,不仅拥有蜈蚣似得灵敏度,还可以将前排的脚当做武器控制猎物,或者打断对手进攻。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6)

蜘蛛面对蜈蚣时偶有胜率,但暴露的屁股是他们最大的弱点,同大小下,易被蜈蚣反杀,对蝎子和螃蟹无胜率。不过面对螳螂,蜘蛛的胜算就比较高了。

另外蜘蛛生性同样胆小,家中可饲养白额高脚珠,外号捕猎蟑螂小能手,它们体型2cm,足展10cm,毒性弱对人体几乎无害,甚至难以咬穿皮肤,只要家中蟑螂够多可放养不必担心饿死。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7)

大力丸之螃蟹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以为螃蟹只吃浮游生物,事实上,螃蟹什么都吃,也就是说以上拥有蛋白质的毒虫再适合不过了。由于螃蟹大家都见识过,便不再累述。

一般来说,螃蟹的力量同体型最大,钳子所造成的伤害也最强。对蜈蚣这种条形生物具有极强的天生克制能力。一旦运气好,螃蟹一钳子就可能将蜈蚣身体破出口子。由于蜈蚣和蜘蛛都属于大毒牙系列,不能从螃蟹壳的细缝钻入产生破坏,因此二者大多同体型是打不过螃蟹的。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8)

至于螳螂这种轻量级选手的话,在螃蟹面前几乎要被秒杀。唯一有概率战胜螃蟹的,只有蝎子。

可饲养螃蟹,捕食蟑螂,不过速度虽然快,但甲壳太硬,很多洞口不易追寻,加上容易脱水,所以也会饿死。无毒,可饲养但照料麻烦,不建议。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9)

暗影猎手之螳螂

泰坦巨螳由于数量极少,鲜为人知,但确实是世界上最大且最粗壮的螳螂,可达15cm。其它的还有非洲绿巨螳螂,中华大刀螳螂等,为8-12cm。

螳螂在以上昆虫面前,属于比蜘蛛还要脆弱的轻量级选手,它的身体构造大部分是柔软的腹部为主。拥有脖子细长,头小,镰刀薄等缺陷。不过,螳螂因为铁线虫的缘故,导致食欲极强,加上惊人的咬合力可以破开较硬的蝎子盔甲,配合镰刀控制,是有一定实力的。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0)

硬碰硬的对决中它们往往处于下风,被毒虫咬上一口或者被螃蟹夹住脖子,那么必死无疑。不可否认的是,螳螂具备一项伏击优势,野外的螳螂战斗力会比饲养对决的螳螂厉害许多。一旦被伏击,以上除螃蟹这种超硬壳外,其它毒虫都有被螳螂杀死的可能性,而且成功率不低,高达50%,面对体型略小毒虫可高达80%。

当然这是同体型,且在野外被伏击情况下,如果是两者互相碰上,那么大概率落败的依旧是螳螂。螳螂的爆发力很强,但后续的耐力较差,它与大黄蜂的对决,各有胜负,就看在瞬间能否摆平大黄蜂,反之,则会被大黄蜂捕杀。

螳螂无毒,可饲养,捕食蟑螂能手,不过较懒散,需要偶尔偷食。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1)

毒蛇与无毒,莽和以及王蛇

蛇的种类有许多,分无毒蛇跟有毒蛇。大部分蛇类体长不超过2米,只有眼镜王蛇(3-5米,国内最大3.8米,国际最大5.58米),黑曼巴蛇(3-4米),蟒蛇(5-10米以上,最大网纹莽达12米)与森蚺(8-10米,最大10米以上)。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2)

看着似乎都是蛇类,但实际上,这些四种蛇相差甚远,血缘也并不亲近,尤其许多人对眼镜蛇与眼镜王蛇分不清楚,事实上,眼镜王蛇拥有大部分毒蛇不具备的神经毒素与心脏毒素。

大名鼎鼎的黑曼巴蛇与金环蛇,银环蛇都属于眼镜蛇科,它们毒性强烈,而黑曼巴蛇也是世界上仅次于眼镜王蛇的第二大毒蛇。但它们在眼镜王蛇与非洲蟒蛇面前,只有送菜的份,眼镜王蛇以其他蛇类为食,甚至包括未成年蟒蛇。

因为森蚺之出现于南美,因此大家对于蟒蛇和眼镜王蛇究竟谁厉害,产生不少好奇。网络许多视频,其实是眼镜王蛇与锦蛇视频,并非蟒蛇。一般来说,眼镜王蛇速度快,遇到成年蟒蛇由于对手脂肪厚无法破防,大多会敬而远之,所以能打起来的,大多是亚成年蟒蛇与眼镜王蛇的较量。

这当中各有胜负,主要是看蟒蛇大小和接近成年的程度决定。其实在网纹莽的食谱里面,就有成年眼镜王蛇,所以综合判断,蛇科类,蟒蛇是强于眼镜王蛇,也就是说,最强蛇类是无毒蛇。

接下来,就是蟒蛇和森蚺的对比,网纹莽虽然是最长的蛇,但体重只有150-200公斤,而森蚺虽然比网纹莽短一点,但是体型更加粗壮,达到250公斤左右。因此综合判定,世界最大的蛇为森蚺,也是战斗力最强的蛇,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并非近亲,森蚺的血统更加古老。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3)

值得一提的是,加州王蛇(美洲一种无毒蛇),在大部分毒蛇面前拥有免疫力,因此体长1.6m的它们,可以捕食1.8m的剧毒响尾蛇。可惜这类蛇无法免疫眼镜王蛇与眼镜蛇的蛇毒,否则可以成为最佳的护卫蛇。

如果需要饲养蛇类的话,建议是加州王蛇,不仅无毒而且性格温顺,对人几乎没有伤害(记得防止睡着时被死亡缠绕,大多睡前关起来,不过一般被缠绕的人都会醒来,能够掰开,除非睡得很死)。

螳螂和银甲蜈蚣谁厉害(猛擎科普蜈蚣蝎子)(14)

剧毒物在去毒前,请不要轻易上手!

自然界的所有毒素,大致可分称神经毒素、心脏毒素、细胞毒素、溶血毒素、出血毒素、肌肉毒素或坏死毒素等。

很多人在网上误导他人上手毒虫,请注明去毒流程,如果真的是以身涉险,那是你自己的选择,但请标明切勿模仿。近年来,因为模仿毒虫上手视频,导致牺牲的人越来越多,希望看过此篇的网友,能够引以为戒。

最终呢,小编还是希望大家理性观看网上的斗虫视频,因为无知让很多视频中的昆虫体型差异巨大,导致成为虐杀局,这是很残忍的。而且有的毒虫之间并不像对决,所以在斗虫中,务必要留有撤退的路,可以定胜负,但不用决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