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丰收10月27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出更高要求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介绍,该草案有不少亮点,其中之一是扩展了受益人群,将受益人群从以残疾人为主扩大为全体社会成员,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项目建设开启新征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项目建设开启新征程(受益扩大至所有人)

项目建设开启新征程

作者:丰收

10月27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出更高要求。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毅亭介绍,该草案有不少亮点,其中之一是扩展了受益人群,将受益人群从以残疾人为主扩大为全体社会成员。

无障碍环境是既可通行无阻、交流无碍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过去无障碍环境建设主要围绕残疾人群体,从道路出行到信息交流再到社区服务等,都是以保障残疾人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在这个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持续加大无障碍领域科技应用,从普及一站式网购辅具,到手语播报数字人,再到遍布的无障碍智能设备……科技的力量也让首都无障碍环境更精准体贴、更人性细腻、更简单从容。这不仅体现在北京冬残奥会很多服务细节上,在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

当残疾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无障碍环境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就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从当前的情况看,2012年8月1日起实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位阶不够高、规定较为原则、监管力度不够、约束力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势在必行。

此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不仅提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律位阶,而且草案内容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比如草案对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出更高要求,相比上述条例是一大进步。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相关工程单位将承担更多责任,受众可以享受更多便利。

再比如,草案丰富了信息交流内容,在多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也能更好保障受众相关权益。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草案扩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受益人群,即从残疾人群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这意味着,今后人人都可以享受到无障碍环境建设带来的各种便利。

这说明什么?其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围”,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无障碍环境建设,而是要与时俱进。其二,如此立法也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既提出新的要求也具备相应建设条件。其三,这种变化更显立法为民,以无“碍”建设彰显立法之“爱”。

换言之,立法者既看到了现实中无障碍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也看到了社会公众对建设更高标准、扩大受益人群的呼声,进而顺应民意、适应新时代,在立法层面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建设无障碍环境的信号。此举不仅对公众而言是利好消息,也为资本、技术层面提供新的机遇,有望实现共赢。

需要指出的是,当无障碍环境建设受益人群扩大为所有人,要想实现人人无“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种永远在路上的“持久战”。除法律支撑外,还需相关政策、标准、资金、技术等提供助力。期待在该法律引领下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为人人受益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献智出力。

为实现上述草案立法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清除身边的每一种障碍入手。就现状而言,部分地区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及农村,目前残疾人便利出行都做得不够,因此还是要优先便利残疾人,在此基础上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一个无“碍”有“爱”的大环境。(丰收)

来源: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