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

炎帝的起源

炎黄子孙一词,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人都是炎帝与黄帝的后代,关于炎帝氏第一代最早的起源,其实一直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

有说其起源于最早起源于陕西宝鸡的、也有认为其最早起源于湖南会同县,还有认为其最早起源于湖南株洲炎陵县、还有湖北的随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2)

并且除此之外,可能大多数人认为炎帝指的是与黄帝同一时期存在的一位首领,因为除《山海经》外,最早的《国语.晋语》中就记载过: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那么炎黄二弟,如果按照《国语》的说法,就应该是同一时期的两兄弟。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3)

并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炎帝和神农,许多人可能觉得:神农就是炎帝,神农氏也就是炎帝氏,指的是同一个人。

然而实际上,并不一定如此,关于炎帝是不是神农,炎帝和黄帝又是不是存在于同一时期的,学术界一直存在极大的争议,首先就是从汉代开始的混乱记载。

关于炎帝的混乱记载: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4)

在《白虎通义》中,并没有把炎帝和神农氏混为一谈,而是只记载神农氏,写道:

神农氏能够根据天时之宜,分地之利,创造了耒耜等农具,教会先民耕作,使人民获得很大的好处,故号神农,但是书中并未提过炎帝一说。

而到了《世本.帝系篇》里,第一次凭空出现了炎帝一词,开始把炎帝和神农混为一谈,记载道:谓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5)

《淮南子》里,又给加了一个赤帝的名称,写道: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6)

《水经注》和《礼记》里又加了一个烈山氏,说神农氏就是烈山氏。

而《史记》里,又说神农氏是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氏族,到了最后一任时,势力开始不如新崛起的黄帝氏族。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7)

还有《尸子》等许多古书中,对于神农,炎帝的描述,都不一样,再加上如今也没考古发现,所以给如今的我们对于祖先的理解,画了一个极大的问号。

学术界关于炎帝身份的两种推测

直到如今,学者们对于炎帝是不是就是神农的说法,也分为了两派,一派学者认为,就是同一个人,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纪念馆就是把炎帝作为神农来祭祀的,所以纪念馆内就有炎帝尝百草的主题。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8)

神农等于炎帝,和黄帝同一时代,都是少典的儿子,最后两兄弟爆发了战争,随后和谈,炎黄两帝开始共同治理华夏先民。

然而另一派学者则认为,神农与炎帝,根本不是一个系统内的,这一派学者所提出的依据,就是早先的历史考古人员习惯性的把远古时期对于氏族部落的名称与人名划等号。

比如早先学者们在研究古蜀国历史文献时,把文献中记载的蚕从和鱼凫理解为两个古蜀国帝王的名字,直到考古发现了实际证据,才知道,原来蚕从和鱼凫分别代表两个位于古蜀国境内的独立政权,根本不是帝王名。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9)

所以,这一派学者们认为,正如早先历史考古专家们对于古蜀国记载的错误解读一样,神农与炎帝也并非是某一任领袖的个别称呼。

这一派学者的说法,更可信,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语》里的说法,说炎帝和黄帝是少典的直系嫡子,然而关于炎帝的相关记载,少之又少,根本没有什么明确的年代,但是黄帝就不同了,据记载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也就是距今5000年不到,当然这个记载未必可靠,因为没有实际考古证据,但是我们姑且认为其大致准确。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0)

那么有两个问题,黄帝活了118岁,这不要说是古代,即使现代,活118岁的都少之又少,其次,如果炎帝与黄帝同一时期,都为少典所生,那么为什么没有炎帝的记载?

第三点,更直接的证据,说少典是伏羲女娲的孩子,女娲对应的时期应该是大洪水时期,也就是第四冰河纪元末期,那是距今8000-10500年前,而且冰河纪洪水这一证据,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发现证实的。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1)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2)

那么,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女登生炎黄,这爷孙3代人,居然历经了足足五千多年之久,可能吗?

第四点,少典也很有可能同样的并不是单指某一个人,有记载曰:昔大业娶少典,子曰女华,生伯益,是说大业氏娶了少典部落的一个名叫女华的女子,生下了伯益。

第五点,与上两期我们说的共工身份一样,《山海经》中关于神农氏的记载,也跨越了大半个地图,从海内一直到北山经,这也证明了关于神农不可能就是单指一个人,也就不可能是神农就是炎帝的另一个名字。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3)

综上来看,与共工一样,神农氏也极有可能指代的是一个历经数千年的一族人的统称,而非单指一个人。

神农氏代表的应该是一个遥远的氏族,是继女娲之后中华民族最早的领袖,而这一族人的领袖则被称之为炎帝,这一点,反而《史记》的说法,可能更符合真相,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其跨越了几千年的时间,又跨越了大半个地图的跨度。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4)

《三皇本纪》里记载,神农氏氏族历经了9代炎帝,这一族远远早于黄帝出现的时间。

上古的人物关系

文明第一位始祖,是女娲,在距今8000-10500年前左右,由于地球进入了第四次冰河纪元引发的全球性的大洪水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在中国本土发生的已被地质学证实的有:鄱阳亚冰期、大姑亚冰期、庐山亚冰期和大理亚冰期。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5)

早期的人类在女娲氏一族的带领下,经由帕米尔高原(另一说是西藏高原)躲避大洪水。

女娲氏族中,有一支负责建造与治水的分支,名为共工氏,在共工氏修建不周山(通天塔)失败之后,早期的祖先们开始了向中原地区的迁移,在这数千年的迁移中,不断地有离开了主流迁移部落的分支,从而华夏大地上形成了不同的早期部落文明。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6)

而由女娲氏部落开始的大迁移,基本上完成于第二代神农氏,而第二代神农氏开始,其部族又分为了两个分支,也是《三皇本纪》记载的神农氏炎帝部族与魁隗氏部族,这两支氏族都是第一代神农氏部族的直系后裔。

而到了这一时期,早期的华夏文明由最早的女娲氏开始的大迁移,基本已经完成,各个部落在大迁移的时期中分散形成,这也就是各个不同部族有着一样的关于女神崇拜的背景。

相传,继女娲之后,神农氏中的炎帝部落代替了女娲成为了早期文明的第二位共主,传说第一任炎帝牛首人身。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7)

从第一代炎帝起,传到第二代形成的2个分支,神农氏炎帝与魁隗氏,其中魁隗氏为第一代的正式接班人,随后魁隗生帝承,再到帝明,帝直,帝氂,帝哀,帝克,榆罔,整个炎帝氏部落一共历经530年,传了9代。

说到这,其实关于神农是否和炎帝是同一人的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神农是氏族统称,代表的女娲氏后第二任华夏文明的领袖,第一任神农氏一族中的共主,则称之为炎帝。

而到了第二任,分为了神农氏炎帝与魁隗氏炎帝,并且长时间都是由魁隗氏炎帝掌权。

一直到魁隗氏的第九代,又被神农氏(炎帝)的后裔所取代,魁隗氏政权失去了统治权,又传了六世。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8)

黄帝的出现,也就在神农氏炎帝加上魁隗氏炎帝,一共15世之后出现的一个政权,这也和两边的年代对上了,并且,后来的刑天,蚩尤等,也就是都源于神农氏炎帝和魁隗氏炎帝这2个分支中的。

也正因为这两个分支发生了政权的变更交替,为之后爆发的战争埋下了起因,直到最后一任炎帝与黄帝爆发了著名的阪泉之战,再到这两支分支中的某一支后裔,刑天与蚩尤与炎黄爆发的战争后,历史就进入了五帝时期。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19)

那么与最后一任炎帝爆发战争的黄帝,又是来源于哪一个部族呢?蚩尤与刑天,究竟是神农氏炎帝的后裔,还是魁隗氏炎帝的后裔呢?

这,我们下期再说,好啦,本期节目就到这,我们下期见。

神农为什么被后人尊称炎帝(炎帝起源地之争)(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