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雪莹(聊城大学山湖读书会理事)

三国演义的思想和精神(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1)

首先,通过“拥刘贬曹”来歌颂仁政,鞭挞暴政。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刘备在战争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拉拢人才,以民为先,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而且他诚笃忠厚,宽厚仁义,做事光明磊落,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不怪罪黄权。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关心人民,在他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

而曹操是一个“功首罪魁于一身”的两面性人物,东汉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言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一方面他有政治家的气度,自告奋勇杀董卓,具有敏锐的目光,善于识人,常“煮酒论英雄”,并且深通兵法,善于用兵;另一方面,他奸诈、多疑、凶狠、残暴,是嗜血成性的极端利己主义者,所信奉的人生哲学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通过曹刘的对比,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

其次,热情地歌颂了英雄主义。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刻画了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孙坚等大量英雄人物,这类人物就是勇武和忠义的化身,并且通过气势恢宏的故事情节渲染英雄人物的果敢,如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单刀赴会等。

最后,《三国演义》非常崇尚智谋。

书中形象化地总结了许多有益的斗争经验、智慧、战略战术,对战术布局进行详细的描写。《三国演义》的七大战役:讨伐董卓之战、官渡之战、当阳之战、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彝陵之战、六出祁山,还有几十场小战役,多数胜仗均以计谋取胜。尤其对诸葛亮的智慧才能进行了极大的赞颂,诸葛亮七擒七纵、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空城计等故事家喻户晓,至今仍被人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