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家谱字辈大全三槐堂(冯氏家谱大全冯姓人必看)(1)

冯氏简介

冯氏,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其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冯氏族谱并没有统一,各地方都有各自编写的族谱,但起源基本一致。

冯氏家谱字辈大全三槐堂(冯氏家谱大全冯姓人必看)(2)

冯氏起源

冯(Féng 冯)姓源出有三: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昌之后。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史称冯氏正宗。是为河南冯氏。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据《世本》所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后冯邑被晋国所夺,成为魏氏子弟长卿的封邑,长卿的后裔也称冯氏。是为河南冯氏。

是出自新郑荥(ying)阳的姓。春秋时期有个叫长卿的人,在冯城受封邑,就以邑为姓氏,就是现在的冯姓。

冯氏字辈

地域字辈
浙江临海涌泉圣义中和法尧祖舜师[9]
山西大同盛时天恕仕绪云恩毕振
河北定州百千万亿云仍盛富贵荣福禄增知仁圣义和德中
湖南华容本裔荣耀支孙辉煌百年传芳
四川南充文高师书昌仪维树德用国正天心顺大清明治安
安徽霍邱心朝纪克本家士营永昌仁文大发强
山东济宁嘉祥龙虎风云会乾坤岁月长永宝知锡祺德勋兴建昌忠厚传家远安乐有余光后续三十字:礼义恭俭让,昭宗继典芳,孝弟宜先敬,和睦兆吉祥,立业治家广,万事全发扬。
山东泰安新泰希明德加乐建业传庆长
辽宁营口锡玉殿志宏德柏绍忠继主汉国全
安徽金寨祖宗仁浦德泽常伦纪克登丛
安徽砀山兴开载金殿汉邦震乾坤忠孝传家远
山东邹城章昭廷文广,延作维遵质。贻业长崇方,世绪庆传良。立邦福禄盛,润泽万代强。忠友永旺家,俊才振国光。功显荣朝远,和乐自吉昌。宏闻见诗礼,仁义济政纲。继承守清贵,兴毓运繁祥。祖思刊载久,儒雅德发扬。
湖北巴东敬成启朝宇 大典天至光 元良隆世代 家国永荣昌 绍祖兴文运 传宗正德行 诗书培善士 孝友训儒生 修学经长显 师贤道远明 祥顺财能(异体字 打不出来 能的右边部分是去字)积 安全俊秀清 开课张厚泽 发早尚忠祯 万年仁化玖 美景庆昇平
江西都昌斯振作期全 上绍唐都尉 灵芝秀复钟 水流桥建石 山立桂名峰 美望越凡境;恒心定浩功 品齐椿冠发 宇健久英聪
贵州铜仁世朝应起广,文才大兴万,荣茂安邦国(崇善锡家庆),永远太平春。

冯氏家谱字辈大全三槐堂(冯氏家谱大全冯姓人必看)(3)

冯氏村落

冯氏家族之一现青州市庙子镇长秋村,抗战时期山东青州长秋村被鬼子汉奸烧杀多达18次,涌现烈士26人。现已树立抗日烈士纪念碑,

临朐冯氏,在青州市临朐。

云浮市云安县,葛麻社、沙子岗、山子头、燕子岩村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杜康站冯家塬村

天津市冯家台村

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镇冯秀村

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冯家圩村

江西省都昌县南峰镇石桥村、坂上村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闹村社区 尚南村

冯氏家谱字辈大全三槐堂(冯氏家谱大全冯姓人必看)(4)

冯氏祖训

一 孝父母

二 和兄弟

三 序长幼

四 别夫女

五 训子孙

六 亲宗亲

七 严内外

八 慎官字

九 安生理

十 明义利

冯氏图腾

冯氏家谱字辈大全三槐堂(冯氏家谱大全冯姓人必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