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调查样本覆盖全国19个省(区、市)77万名城市居民,结果显示,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三方面均有所提升。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1)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中国已经进入深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新时代城市居民的养老观念呈现出了新特征。一是健康观念更积极主动,维护老年健康不是有病治病,而是积极主动开展健康管理预防疾病;二是财富观念更独立多元;超八成城市居民养老费用倾向靠自己而非子女,规划养老钱不再抱守退休金,而是多元配置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三是价值观念更注重贡献,老年人希望自己不是家庭负担,而是家庭好帮手、银发经济主力军;四是家庭观念更青睐有距离的亲情,过半老年城市居民不希望与子女住在一起,但又要离家近;五是生活观念更注重培养兴趣爱好以融入社会,老年人不是坐等被照顾,而是主动走出去加入兴趣班、参加公益活动、再就业等与社会不脱节。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

据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养老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身体状况变化呈现三段式养老人生:活力阶段,超过一半(53.6%)选择居家养老,并伴有明显旅居意愿;半失能阶段,居家养老仍是主流,但“社区养老”(36.3%)和“机构养老”(21.1%)的比例有所提高;失能失智阶段,机构养老成为主流选择。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3)

《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预期寿命达82.1岁,超出国民平均预期寿命3.9岁。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存在慢性病、有过重大疾病或3年内做过手术等问题,2022年出现健康问题的居民比例同比上升12.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健康水平有所下降。城市居民未来遇到的养老难题中,生活、情感与就医位列前三,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种状态下看重的养老服务以医疗、康复和护理为主,尤其对专业化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服务有迫切需求,医护服务水平是城市居民选择养老机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4)

《报告》指出,城心养老已成为超八成城市居民的青睐之选,具有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拥有熟悉的生活圈或社交圈等优势,临近三甲医院、方便子女方探望的城心养老机构更受青睐。相比同等档位城郊养老机构,城市居民愿意平均多支付3161.27元/月养老费用来保障享受到优质的城心养老服务。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5)

与此同时,养老规划年轻化趋势明显。近七成城市居民认为“年轻时就应该规划养老财富”,30-39岁人群已成为考虑自己养老问题的高峰年龄段,初为父母、父母生病住院以及自己住院三种情况下,人们对养老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范文(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6)

数据显示,城市居民预计养老总支出平均83.64万元,其中30-49岁居民预计养老所需资金100万元,60岁以上居民预期仅61.5万元。中老年人预期寿命更长,但养老支出预期却更低,养老费用缺口显现。

《报告》认为,城市居民正积极使用金融手段应对长寿风险,这其中,商业养老保险成为养老资金重要补充,超过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配置商业养老险、年金险、寿险来抵御通胀风险。“保险 养老服务”的产品模式成为规划养老方案的重要选择。城市居民希望保险产品能附带以健康医护和养老机构费用为主要内容的附加权益,锁定优质养老资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