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姓名登记改革,允许名和字并用
文:枯木
生活当中有没有这种情况?要么是同名同字,你叫一个人其他人答应,要么是有些人的名字是生僻字,你不认识,一旦叫错了就出现尴尬事。我想大家都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是什么缘故呢?
人一生下来,就要有姓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16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不包括港澳台等)达到13亿8千万余人,按照三个字取姓名的话,我们现在常用的字不过3500个左右,虽然从排列组合理论上来说,完全不重复足够我们使用,但是由于姓氏是固定的,常见的也就几百个,而且不少字人们不常用来取名,因此重复的几率就非常大。
而且从八十年代起,姓名只有两个字的现象也特别常见,人们给孩子起名时,一则比较上口,再则寄托希望和祝福,比如“丽”、“静”、“强”、“刚”、“龙”等等成了常见名字,因此同名同姓就比较常见。
近些年,虽然《姓名登记条例》一直没有颁布,但是登记姓名一般要求不少于三个字,有些家长又恐怕孩子在学校重名,因此就找生僻字,甚至在《康熙字典》里边寻找代表美好意义的字,比如“堃”、“篪”、“赟”、“骉”、“犇”、“垚”等等,作为孩子的姓名。这样问题就来了,由于是生僻字或者是异体字,大多人不认识,这样就容易出现尴尬事,把人名叫错。又因为不认识,因而就故意回避或者避免叫这个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和成长容易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姓名改革还是相当必要的,那么,如何改呢?
首先我们说说姓名来历。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符号,有名有姓,名是个人独享的,姓氏则是和别人共用的。古代是先有姓氏后有名字,“姓”从“女”从“生”,代表古代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血缘关系,也是部落的总称。而“氏”则是部落扩大后下面的分支,同属于一个“姓”,但是不是一个部落,比如古代有名的“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皇帝(有熊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等,都是同一祖先,但是氏族不同,氏族代表着来历,也代表着贵族之类身份。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姓氏也越来越多样化,或祖先姓氏名字,或地名、职业、官职、居处等等,五花八门,非常丰富。
而名的出现则比姓氏要晚,刚开始就是用个人特征或者生辰来命名,以区别于同姓氏其他人,如夏商周很多统治者都是用生辰来取名的,如“孔甲”、“帝乙”、“中丁”等等。随着时代演化,姓名结合在一起,姓代表血缘关系,名代表自己,一般由家族长辈来取名。
古人除了“姓名”还有“字”,《礼记》里边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也是后来女孩未嫁人称为“待字闺中”的来历),本来是贵族特权,平民只有姓名,连“氏”都没有,更没有“字”。古人的“字”是对“名”的注释。如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轲指具有两木相接的车轴的车,舆指车中装载东西的部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或曰谥伯阳等等。在古代直呼别人的“姓名”是对那人的不尊重,表示尊重时应该呼对方的“字”。
孔子(孔丘字仲尼)
古代姓名和字是不由自己的,是由血缘和长辈赐予的代表个人的符号。因此,一些人,尤其是中上层文人雅士,除了姓名和字以外会给自己取“号”,这也是一些特权,因为在古代姓名不是随便变更的,除非作奸犯科或者隐姓埋名,否则不能变更。如春秋时期范蠡,字少伯,归隐江湖后,自号陶朱公,化名鸱夷子皮。
老子(李耳字聃)
随着时代演变,人口的增长,到了汉朝,姓名字号变得越来越普遍,只不过字号还是一般局限于富裕家庭,一般平民还是不会取字号,因为字号是为了和外界交往才用的,而女人则处于附庸地位,大多都是有小名而无名字,只称为某某氏,这样的习惯一直流传到到清末。
孟子(孟轲字子舆)
而到了建国后,因为扫盲的缘故,1956年原来的繁体字也得到简化,人们抛弃了以前的繁文缛节,因此字号就逐渐消失了,只是一部分号转为笔名、艺名,人们只保留了姓名,而且是常用字和简化字,去有关部门登记姓名,在填写栏上,以前的名字或者小名都变成了曾用名,而不能同时并用,事实上在生活中人们还在使用。在某些地方人们就为了区分一个人的姓名,把正式登记的称呼为“官名”,把经常称谓的叫做“小名”,这样只要一说某某就知道是那位,而不会发生歧义。
现在,人口增长几乎达到14亿,给孩子取名成了难题,要么给孩子取三个字以上的姓名,那么有点不伦不类,颇有点像日本人名字;要么取生僻字,那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影响,取常用字则重复几率太高。该怎么办?
关公(关羽字云长)
我建议恢复以前的姓名与字并用的习惯,这样,即可避免了重名重姓,又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一举二得。从文化传承上来讲,古代人取名字都是有意义的,《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广义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义的诠释,也可以是名的内涵的发挥。例如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面人的姓名大多是由姓氏和一个字的名组成,然后再加上字,这样,人们就会分得清谁是谁,不会因为姓名一样把两个人混淆,比如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等,还有《隋唐演义》一些英雄人物比如秦琼秦叔宝,尉迟恭尉迟敬德等等,都是词义互见,相辅相成的。
陶朱公(范蠡字少伯)
姓名和字连用的传统一直到了近代还在使用,比如伟人毛泽东字润之,“润之”是对“泽”的注释;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因化名中山樵,所以常以中山为名等等。
孙中山(孙文字载之)
姓名和字连用,可以避免重复,因为即便人的姓名重名重姓,但是字不会也一样,从数学概率上来讲几率很低,而且有利于把汉字和汉语的美好含义结合起来,让人的名字赋予更多的内涵,显得儒雅风趣,这样既利于传播文化,又利于区别不同人的特征,把符号赋予更多的意义,应该是以后百姓们姓名登记的一条思路。
2017-5-27榆木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