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有几种发声技巧(歌唱的共鸣技巧)(1)

声学中,由于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所谓“歌唱的共鸣”,就是指歌唱发声时,由于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引起人体内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鸣器官、共鸣腔体产生共振的现象,由于共鸣时产生的泛音与声带发出的音构成复音,因此,共鸣便很单薄,不好听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达到音色优美宏亮、丰满动听的效果。

唱歌的主要声道是喉咽部上下通道,这条声道顺畅了声音是明亮、集中的,有了舒服的深呼吸(如打呵欠的状态),共鸣腔体就打开了,后边的U通道也就打开了;所谓后边这条路是指喉咽腔、鼻咽腔即张开口看到后咽壁,顺着后咽壁往上往下的腔体,是歌唱很重要的共鸣腔体,歌声通过后边的U通道,把贴在后咽壁唱出的声音反射到前面,眉心是反射共鸣的一部分,从头顶到前额都有共鸣点。

歌唱中有几种发声技巧(歌唱的共鸣技巧)(2)

一、共鸣的位置及头声

共鸣不是在一个地方,每个音均应用口、面部、鼻部、前额等共鸣区,一直至F高半音(高音谱表第五线)。从这个音开始,由前额顶转至头部后面,由高音G开始,就脱离口、鼻腔共鸣,转入头部共鸣,在双向对抗的歌唱状态下,高音唱得完美时,好像风筝飘浮在空中似的,女歌者唱到头声时,可将牙齿微露。共鸣“向下 的位置”是在胸腔振动;共鸣“向上的位置”是将声音冲向鼻腔及两眼之间;共鸣 “向前的位置”是口、咽、鼻腔共鸣,使声音集中冲向前部;共鸣“向后的位置”是最高的共鸣区,当唱到高音谱表上加线A时,我们会感到头部中心及脑部振动,这就是所谓的头声。

头声在歌唱中是很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发高音时声音稳定、宏亮、动人、柔美,这对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及一些女高音、男高音来说,长久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唱歌技巧。

歌唱中有几种发声技巧(歌唱的共鸣技巧)(3)

以上讲述了头声是鼻腔上方,发声是由上向后稍移,音波在全部头盖向前发出,横膈膜控制气息坠压感加强,大量气息由腹肌向上推动,双向对抗状态尖锐起来,气压加强,支持这头腔上的音波与共鸣,这一切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初学者要用半声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渐渐将头腔位置找到,轻柔的声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

所以,初学声乐者不要用大声唱高音,用强力向上唱可能误用中音发音,而以鼻腔、咽喉、口腔发出的声音就不是头声了, 我们可用头声唱中声区,不会损坏声带,只是开始音色比较暗,音量弱些,但如果用中声区发声来唱头声,则音量虽很明亮,但音质会变得疲乏,久之有失音可能,声乐大师卡鲁索提出了 “用最少的力获得最宏亮而美妙的声音”。一个微弱的声音通过共鸣之后,就能很顺畅地传送给听众,经过长期地练习和运用,会获得宏大、集中、致远的美妙歌声。

歌唱中有几种发声技巧(歌唱的共鸣技巧)(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