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时代,人们的思想被禁锢,无法突破封建思想,导致对科学研究不重视,因此,没有为这位科学家立传,也就无从考究,不过一些地方志书中,却保留了关于这位科学家的文字。

宋应星,大概出生于万历十五年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字长庚。家里的一些长辈和亲戚在朝中当官,在这样的家庭中,宋应星接受学习的机会很多,除了学习经书以外,在家庭的成员的影响下,让他可以接触一些建筑和手工业方面的知识,就是这些优势下,宋应星可以在理论和实操方面有了结合的机会,得以学以致用。

天工开物展示的明朝技术(作为明末的科学家)(1)

宋应星考试中举后,被安排到江西分宜县教书,崇祯十四年担任安徽亳州知府,不久之后,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在这民族斗争的年代、阶级矛盾突出的环境下,宋应星弃官返乡,终老山林。

宋应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在他生活的时代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很快,各种手工业劳动、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都先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应时应景,宋应星就关注社会各方面的经济发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得到强化。他非常不认同那些只凭借主观臆测的方式去看待事物的态度。凭借着这样的观点态度,也带给他不一样的思考水准。除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外,还有社会政治的影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让他对民众的疾苦产生同情,也带动他对社会科技进步的研究。

天工开物展示的明朝技术(作为明末的科学家)(2)

他所写的一些著作中,最著名的是《天工开物》,也是影响最大的。这本著作是内容广泛的百科式全书,涉及到粮食种植与加工、衣服生产、染料制作、食盐的生产、陶器制作、矿石烧炼等,图文并茂,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卓越成就,也彰显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

宋应星认为自然界的自然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人是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的,因此定义书名为《天工开物》。在这本书中,他重视农业生产,关心老百姓,体现出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

天工开物展示的明朝技术(作为明末的科学家)(3)

在这本书中关于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记载的是最详细的,从浸种、育秧、施肥到耕种、除草等生产过程,并且记录用石灰改良土壤的先进经验。书中还写了利用杂交改良品种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手工业方面,介绍了纺织的技术。。。。。。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明朝末年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处理一些知识,破除人们的某些迷信观念,除此之外,这本著作中还注意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特别是工时、原料配比等都用具体数据来说明,也反映出宋应星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鉴于时代的局限性,这本著作也有不足之处,一些数据出现不正确的现象,也掺杂一些迷信的传说,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它仍旧是不可多得的科技著作。自出版以后,受到广泛关注,日本和欧美学者经常在他们的科学论著中引用,倍加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