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周瑜陆逊,但诗词中出现得最多的人物还是周瑜和诸葛亮。

写周瑜最有名的还是苏东坡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这样描写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与诸葛亮谁才是羽扇纶巾(羽扇纶巾到底是为谁)(1)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这里想的是周瑜英俊潇洒,佳偶天成和那不世的伟业,这是人生的巅峰,任何一个男人的圆满人生。

就是这首词,使得人们都认为“羽扇纶巾”是周瑜的标配,《三国演义》是把周瑜的形象张冠李戴给了诸葛亮,真的是这样吗?

唐人杜牧的《赤壁》这样写到: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探讨的是周瑜的好运气和他的佳偶,意思是没有东风的相助,你和佳偶也不能长久,会被曹操锁在铜雀台。

宋范成大在《临江仙》写的是深通音律的周郎:

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到了宋人朱子厚 的《谒金门》里,就只剩下佳偶天成的感慨了:

闻道小乔乘凤玉。仙裳飘雾縠。来嫁吾门公瑾叔。天上人间愿足。

而写诸葛亮最有名的诗词,要数诗圣的《蜀相》,里面写到: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周瑜与诸葛亮谁才是羽扇纶巾(羽扇纶巾到底是为谁)(2)

武侯祠

写出了诸葛亮的心怀天下,满腔忠诚和对其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诗圣在《八阵图》里继续描写了孔明的功业: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陆游则侧重于诸葛亮的《出师表》,描写他致力于北伐,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当然与陆游致力于南宋北伐的心情有关。宋人项安世笔下的诸葛孔明,也是羽扇纶巾,谁说是周瑜的专利呢:

羽扇白纶巾,堂堂六尺身。

我评秦汉下,宇宙只斯人。

周瑜与诸葛亮谁才是羽扇纶巾(羽扇纶巾到底是为谁)(3)

羽扇白纶巾,堂堂六尺身

比起周瑜的“羽扇纶巾”,孔明还多了“堂堂六尺身”,更显得雄伟和英俊。这个形象就符合了《三国演义》里孔明的形象,说明演义里的孔明,不单单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

唐人罗隐在《筹笔驿》里说出了他个人对诸葛亮成功与失败的总结: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险,曹操北方的军队不习水战。又靠了东风,好用火攻来烧毁曹军的战船取胜,这是利用天时地利来获胜,所以说“天地皆同力”。 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所以诸葛亮五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边塞诗人岑参则感慨于诸葛亮与先主的鱼水之情,他在《先主武侯庙》里写到: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

周瑜与诸葛亮谁才是羽扇纶巾(羽扇纶巾到底是为谁)(4)

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