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瓦迪卡,我爱吃苹果全家桶的善生~

如果要选出苹果最成功的几个单品,iPhone、AirPods和Apple Watch一定排在前几位。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

本期我们来聊聊,如何优雅的个苹果设备充电。多位无线充电器的选购与使用,要注意什么。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

乔布斯和库克,谁更厉害?

有朋友前阵子这样问我。

最近又把《乔布斯传》和《库克传》读了一遍,我觉得站在商业角度和用户视角,那显然是库克。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

2014年发布的Apple Watch、2016年发布的AirPods,都是由库克主导。

苹果之所以有现在的商业价值,和库克有很大关系。如果说乔布斯留下了一把钥匙,库克正在把它变成利剑。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4)

生意就是生意,没有理想主义。

产品就是产品,好用还要卖座。

此刻罗老师似乎深有体会...

所以好用与否,用户的钱包自己会说话。

大家常说的苹果全家桶,普及度最广的应该就是iPhone AirPods Apple Watch的组合,或者手机 耳机。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5)

苹果也不是强无敌

强如苹果,也依然有无法解决的问题。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都支持无线充电,但苹果至今没有给出他们的解决方案。

AirPower似乎早已放弃,也是苹果为数不多的、上过发布会却又砍掉的PPT产品。

当然,车未动人已散的Apple Car好像更惨一点...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6)

多位无线充电方案

如果你有手机、手表和耳机,三个设备每天充电其实是很烦的,你要准备三根线和多个(多口)充电器。

所以,多位无线充电器成了多设备用户的刚需。如果你还没买,真的建议试试,尤其是iPhone12/13支持MagSafe的用户。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7)

下面聊聊我日常在用的几个设备,做个小横评,都很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也许你不必和我一样买同品牌,但看完应该会有所启发。文章不长,我会精简内容。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8)

立式三位无线充电器

在支持了MagSafe特性之后,市面上推出了很多磁吸 立式的产品和支架。

随手一放即可充电,来消息了扫一眼就能解锁,桌面使用非常方便。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9)

多位无线充电器,在保持优势的同时,又加入了Apple Watch和AirPods供电。

立式我用的是贝尔金和Pitaka两款。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0)

贝尔金

作为苹果的亲儿子,贝尔金的兼容性一向是很好的,严格来说可能都不算太第三方的了。

支持MagSafe的15W,但这款产品发布较久了,并不支持Apple Watch 7的快充。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1)

上端是手机和手表充电位,下边是耳机的无线充电。铝合金支架 白色设计挺好看,底部还设计了走线位置。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2)

但我的这个铝合金支架已经氧化了,不知道是个案还是什么。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3)

布局挺合理,单充或者多充,位置都互不影响。可惜的是手机位置角度不可调节,总感觉倾角略高一点点。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4)

三个设备同时充电,功率在23W左右(此时手机、手表和耳机电量均较高),支持MagSafe的15W协议。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5)

Pitaka MagEZ Slider

这款可能是第三方里最有意思的一个,因为它从电源到手表耳机充电,都是分离可拆卸设计,不是一体化的。

Pitaka这个牌子做磁吸记得是早于苹果MagSafe的,经常在磁吸方面玩点花活。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6)

本体是这样的,正面MagSafe手机充电位,侧面一个USB-C接口,后面一个无线充电接口。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7)

充电本体是移动电源,你甚至都可以直接拆下来。严格来说这算四合一了,手表、耳机、手机、移动电源。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8)

然后给手机当个MagSafe移动电源用,这个设计我觉得非常聪明,一物多用不浪费。

而且这个移动电源也是芳纶纤维的,和Pitaka的芳纶纤维手机壳很搭。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19)

把手表组件插入侧面USB-C口,磁吸耳机支架吸附到背面,就组成了三合一充电器的完全体。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0)

底部还设计了转盘,揭开保护贴下面是可水洗凝胶,方便固定在桌面或者床头,并可重复粘贴。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1)

因为有了转盘,无论哪个方向转动,都可以保持正面视觉的完全无线化。转动的时候会发出规则性的咔咔声音,这个声音很魔性,好听&解压。

相比贝尔金,Pitaka MagEZ Slider大幅缩减了体积,可拆卸化的设计更加紧凑。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2)

侧面的Apple Watch充电器 Power Dongle还是经过了苹果MFI认证的,和手表会有更好的兼容性,并支持Apple Watch快充。而且你也可以拆下来带走,出差用也是可以的。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3)

一个充电器,现在有了四种用法。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充电,拆下来还可以当MagSafe移动电源,Apple Watch充电器也可以单独拆下独立使用。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4)

接入自带的充电器,给iPhone供电的同时还会给本身的移动电源充电。

9.1V/1.2A,11W左右的功率输出,支持的是Qi 5W的无线充电协议。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5)

再放入Apple Watch和AirPods,总功率为15W左右。所以床头用也很合适,睡一觉起来,手机手表耳机,和移动电源都充满电了。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6)

当然了,想要使用MagSafe,就要用磁吸的手机壳了。相比Pitaka以往的芳纶纤维系列,这个序曲凯夫拉编织壳,可以说工艺又进化了一步。

独创的芳纶纤维浮织技术,让1500D的芳纶材质实现了多纹路多色彩和立体感的呈现,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多色拼接编织的凯夫拉壳。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7)

在兼顾了凯夫拉壳手感、轻薄防刮擦的同时,还内嵌了磁铁模组,支持了MagSafe充电。

要知道这是在不到20g重量且依然很薄的数据下完成的,相同规格的目前市面上似乎没有直接竞品。

当然了,因为很贴合,所以拆卸需要用些技巧。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8)

卧式多位无线充电器

卧式很适合在床头/出差使用,我用的是贝尔金和苹果的MagSafe Duo,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29)

贝尔金

iPhone、AirPods、Apple Watch三个位置一字排开,都是平板式布局。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0)

这款我一直放在床头用,因为还挺长和大的,所以也不太适合出差使用。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1)

相比我之前床头放的MagSafe Duo,因为有了地台高度,所以取放手机要方便了不少。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2)

三款设备同时充电,功率在26W左右,毕竟支持MagSafe15W和Apple Watch 7的快充。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3)

MagSafe Duo

这款也是我很喜欢的产品,陪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因为可折叠的设计很便携,出差放包里就行了。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4)

手机 手表,功率为20W左右。这里建议选购30W 支持 9V3A档位的充电器,20W带不满功率。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5)

如果你经常出差,非常真诚的建议你买一个带着,晚上充电非常舒服。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6)

但是吧,少了一个耳机充电位就非常难受,我经常还要拉根线给耳机充电。

所以啊,知道为什么我建议固定场景使用,直接买三位无线充电器了吧。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7)

总结

我用的这四款都不算便宜,但可以说都是各自使用场景里的最优解。

贝尔金:支持苹果MagSafe15W、卧式款支持Apple Watch 7快充,桌面/床头均适用。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8)

Pitaka:可玩性、覆盖面最广的同类产品,可拆卸设计可能都是独一份。

一个充电器,可以分离出移动电源、Apple Watch MFI充电器、耳机/手机/手表充电器。甚至给移动电源充好电,桌面可以实现完全无线化的多设备供电。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39)

MagSafe Duo:差旅最优解,没有之一。遗憾的是只有双位充,要单独再给AirPods充电。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40)

你可以觉得我用的价格贵,但不能否认多位无线充电器 MagSafe的便捷。相比早前非磁吸款,MagSafe让体验又上了一个台阶。平放方便定位,立放还能悬浮磁吸。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41)

如果你要求不高,那么这些便宜的也能买。

但还是建议多花点钱买正规品牌,毕竟这是一个很高频、且能大幅提升使用幸福感的设备。

苹果手表无线充拆解(苹果用户看过来)(42)

OK,基本就是这样了。

拜了个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