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刘正帮 李波记者王春宝)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南镇,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小镇人的骄傲,也是小镇人不懈的动力,历史进入了新时期,小镇人更加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描绘着新的发展蓝图,为小镇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希望之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

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

消费日报网讯(刘正帮 李波记者王春宝)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辉南镇,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小镇人的骄傲,也是小镇人不懈的动力,历史进入了新时期,小镇人更加励精图治,用心血和汗水精心描绘着新的发展蓝图,为小镇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希望之路。

抓特色,让产业“火”起来

辉南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过近20年的摸索,已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深度挖掘市场潜力,不断拓展市场需求空间,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以品质求生存,以规模求效益,构建起了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格局,摸索出一条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但为产业结构调整创出了新路,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金钥匙。永兴村的黄烟风风雨雨走过30年,从开始的小打小弄,到现在的家家户户都种黄烟,价格上也是一波三折,由三、四元钱,涨到现在12元,村党支部一直起到主导作用,每当黄烟收获季节,村党支部都会坐下来,认真分析市场行情,为黄烟定出指导价,以便村民出售黄烟作参考,这样一来,黄烟在销售时由单打独斗变成了团队作战,不但保护村民的利益,也为黄烟占领市场提供了支撑,也使黄烟种植面积每年都保持万亩水平上,尽管近几年黄烟市场萎缩,但永兴黄烟仍可圈可点,随着形势的发展,黄烟终归是夕阳产业,村党支部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在万亩黄烟的基础上催开出万亩红松果林,这是一条通往富裕之路的产业链,不但凝聚了人气财气,也为其他产业的兴起注入动力,在它的影响带动下,长安村的龙丰果、菇娘,三合村的蓝莓、大果榛子,义合村的蓝莓,双龙村的鸭田米,东关村的香瓜,高升村的西瓜、贝母,城关村的绿化苗木、木耳都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日渐红火,不但为农民换来大把的收入,而且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全镇发展黄烟一万亩,龙丰果2100亩,大果榛子810亩,绿苗木3600亩,菇娘400亩,西瓜120亩,香瓜151亩,蓝莓231亩。

抓整治,让农村“美”起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乡镇干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农村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香起来,对于乡镇干部是一次不小的挑战,大到定位谋划、设计、布局,小到杖墙、边沟、路面、置景,哪一方面考虑不周全,都会影响农村的形象,这里面定位很关键,它涉及到村屯的走势,地形地貌,山水肌理,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底蕴,历史演变等,辉南镇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牢记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并创造性的加以实践。

辉南镇复兴村经过两年的整治,已今非昔比,村里的路、广场、文化长廊、绿化带、花草、村民的住宅都发生了喜人变化,尤为引人的文化广场,充满了红色的味道,东北抗联在辉南的行军路线图跃然广场上,让村民仿佛置身于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鏖战中,而在双安屯的设计中,就充满古典园林的味道,这个屯山、桥、河、古树全部占全,缺的是亭,如果不设亭,就没有点睛之笔,一潭清水,空空荡荡,怎么看都不尽人意,经省专家点拨,一处凉亭立在水池中,如同飞来之笔,把小屯点缀的生机无限,如同一颗明珠,在这片热土上璀璨夺目,复兴村也以此步入省级“美丽乡村”行列。

复兴村的举动让人耳目一新,而双龙村的干净更让人刮目相看,尽管这个村没有大笔的投入,但村屯整治的原汁原味的清洁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他们的做法自扫门前雪,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党员干部联包,每条街,每条道都有党员干部的身影,你监督我,我监督你,你干净,我立整,互相比,互相学,村党支部因势利导,定期评比,定期通报,定期表彰,助推了村民环境意识,这个名不见传的小山村,一下子名声在外了,双龙村的干净出了名,引来了人们的热议,然而,西关村的大兴屯森林小村惹得人们频频关注,这个屯的绿化,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居民的房前屋后、路的两旁、广场上处处都充满着绿荫,这在屯的西入口处,三棵百年古榆,见证了他们的发展变化,春樱花盛开,夏果实累累,红的耀眼,红的透彻,每当置身于这里,仿佛进入了森林之中,让人流连忘返,这并非大自然的馈赠,而是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抓环境,让污水“净”起来

在许多人的眼里,一提起城市建设,就是拆了多少旧房,盖了多少楼房,建了几个小区,拓了多宽路面,绿地占了多少比例,很形象,很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很少有人提及地下,说得再好也见不着,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重视地上,忽略地下,时间一长问题出来了,污水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流出,不但污染了地下水,也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是许多决策者都会遇到的尴尬事,怎么破解这道让人头疼的难题,是痛下决心,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召开了,小镇的决策者们各抒己见,互论长短,经过反复的研究,反复的论证,最终形成决议,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去根不留后患,于是一项工程终于在小镇人们的期盼中尘埃落定,建污水处理厂还小镇绿水青山本色,消息传出,小镇人奔走相告,困扰着小镇多年的心病,随着开工的鞭炮声迎来了曙光,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1.43公顷,投入资金5034.76万元,一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污水2500吨,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污水5000吨,小镇结束了污水横流的历史,也使小镇的城市化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

抓招商,让园区“动”起来

辉南镇的特色产业园区,历经四届班子的不懈努力,已初具规模,这一切无不不凝聚着决策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引来更多的凤凰入驻园区,小镇的决策者,多次到沿海城市去招商洽谈,住的是最廉价的招待所,吃的是简单的饭菜,有时甚至是一碗方便面充饥,只要对方有意便不厌其烦地上门争取推荐,有时为了一户企业竟上门三四次,只要项目落地,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本着“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理念,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帮助企业打通各个环节,一旦企业在生产中过程中遇上了难题,政府的各职能部门马上行动起来,全力化解。在今年的“战役”中,辉粳米业在复工生产时,碰上了口罩短缺的问题,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顺利得到解决,为增加园区的经济总量,推动园区的特色发展,除粮食企业外,又融入了其他企业加盟,2018年以来,先后有两户企业入驻园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小镇决策者的辛勤耕耘下,入驻园区的企业已达17户,为小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小镇培养后续税源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