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长寿湖,在这里,还能寻觅龙的踪迹,感受到过去的神秘色彩。

当你游览长寿湖,徜徉于林间花海,陶醉于湖光岛影,惊艳于鱼鲜果美之时,你可曾想到,这方灵山异水曾经的辉煌与绚烂。长寿湖,不只有山青水秀的自然之美, 更有历史厚重的人文之胜。穿过时光隧道,我们惊喜地发现,长寿湖曾经扮演的角色,不仅对长寿,而且对整个中国,都有某种积极的影响。

长寿湖风景区怎么与长寿湖不相连(探秘长寿湖龙溪河曾是恐龙栖息的故乡)(1)

长寿湖,因狮子滩电站修筑大坝截断龙溪河水流而成。于是,到长寿湖旅游的人,经常会问起这么一个问题:龙溪河的名称是怎么来的。龙溪河,发源于重庆梁平,流经垫江,于长寿主城下游三公里处汇入长江。

从明朝中叶开始,长寿县的日志皆认为,龙溪河之得名,是因为河道曲折,“势如龙之蜿蜒”。这几乎成了龙溪河得名的正解。

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龙溪河的名字有点奇怪。溪,在汉字里指的是小河沟;河,本义指黄河,后来用作指称比较大的河流。按照常理,溪,应该是河的支流;河,应该是溪的主流。而龙溪河,用“溪河”两个含义相近却不相同的字来称谓,确实让人费解:龙溪河,到底是一条溪呢,还是一条河呢?

如果从特征看,龙溪河显然是一条中型河流,而不是一条小溪。由此,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龙溪河,也许是“龙栖河”的谐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寿方言中,溪水的“溪”与栖息的“栖”,读音完全相同,都读作qī。

长寿湖风景区怎么与长寿湖不相连(探秘长寿湖龙溪河曾是恐龙栖息的故乡)(2)

龙溪河,可作“龙栖河”,目前尚未发现史料记载,只是一种逻辑上的推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今天的龙溪河,在很久以前确曾是“龙栖河”,即恐龙栖息的河流,因为,恐龙曾经栖息于龙溪河流域,是一个铁定的事实。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能以后肢支撑身体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地质年代为中生代白垩纪末或新生代第三纪初。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说法,如陨石碰撞说、气候变化说、火山爆发说等。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但恐龙的后代——鸟类和鳄鱼,却存活下来,并繁衍至今。

龙溪河曾经是恐龙栖息之地的说法,在狮子滩电站修建过程中得到了证实。1954年8月,狮子滩电站主体工程形成,在修建电站拦河大坝坝基过程中,工程处地质队人员在今天狮子滩六角亭附近一个名叫帽子山的地方,意外地挖掘出一条长20余米,距今已有6700余万年的白垩纪末期恐龙化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发现的恐龙化石。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命名为中华峨眉龙长寿种,简称长寿峨眉龙,现陈列于北碚的重庆市自然博物馆。

峨眉龙,是一种蜥蜴脚类恐龙,1939年开始发现,他们的属名来自于发现地四川省峨眉山。峨眉山是草食性动物,牙齿粗大,前缘有锯齿,颈椎很长,脖子显得特别长。峨眉龙喜群体生活,主要生活在内陆湖泊的边缘,以植物为食。

长寿湖风景区怎么与长寿湖不相连(探秘长寿湖龙溪河曾是恐龙栖息的故乡)(3)

长寿峨眉龙化石的发现,证明早期的龙溪河流域,曾经是一个河湖纵横,森林密布,灌木从生,气候温暖湿润的地方,为恐龙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经过专家研究,大约一亿四千万年前,长寿曾经是一处汪洋大海。

从峨眉龙喜欢群居的生活习性看,狮子滩发现恐龙化石不会是一个孤立事件,龙溪河流域曾经有众多的恐龙栖息繁衍。至今,在龙溪河、长寿湖流域,以龙为名称的地方比比皆是,如龙溪、双龙、龙河、回龙、飞龙等,这正是长寿湖一带恐龙群居历史记忆的遗存。由此可知,长寿湖不只是山青水秀的胜地,鱼鲜果美的乐土,还曾经是恐龙栖息的故乡。

如果你也是为恐龙爱好者,那这里绝对不容错过!

编辑 崔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