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枪大案录纪实100集(长篇系列许昌开封涉枪重案侦破纪实)(1)

三、明珠璀璨

  许昌遥遥在望。

  这是中原大地上一颗明珠。位置恰在河南腹地,东邻周口地区,南接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北连郑州市。

  小西湖波光潋滟,莲叶田田,莲花菡萏。许昌因莲花而著称于世,得了一个雅致的别号——莲城。宋代欧阳修咏西湖诗曰:“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春风落如糁。”

  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许由,是唐尧时一个重要部落的酋长,他善理政务,深孚众望,尧曾以天下相让,许由坚辞不受,遂率部族隐耕十颖水之滨,就是现今许昌东部一带,名为许地。现在到许昌旅游,到处可见到历史遗迹——许田寨、许由冢……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就是夏的活动中心;西周灭商,武王封太岳伯夷之后文叔于许,称许国。

  最让人留连忘返的,恐怕要算三国遗迹了。

  在许昌市东十八公里处,有一个方圆五百亩、高约一两米的广阔石台。近观,五百亩地一马平川;远望,恰似一个巨人的舞台。是的,距今一千八百年前,这里是汉魏故都,人们耳熟能详的曹操、曹丕父子等,在这里与天下英雄际会风云,建立了魏国基业,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史剧正是在这个大舞台上演。如今,登上古城西南十五米高的毓秀台,想像着汉献帝当年祭祀天地的情景,极目远眺,古城遗址莽莽苍苍,云遮雾障,哪里是宫阙楼台了哪里有群雄逐鹿?

  许昌地处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于许,称许都。曹操、曹丕父子两代苦心经营,使许昌名声大噪,历史上遂有“魏基昌于许”之说,所以称为“许昌”。至今,许昌市区还名为“魏都”。

  对曹操其人,古今历来众说纷纭。从许昌的三处历史遗迹中也不难看出端倪:在许昌东门外的三里河一带,有一孔小桥,名叫“三柏一孔桥”,架在清河上。相传东汉时,曹操为丞相。皇帝每当出巡,都要从清河上一座小桥来往。国舅董承奏明皇上,要曹操一日之内造成一座三百一孔桥,孔孔流水。若违圣命,定斩不饶。将士们闻之,都愁眉不展——这清河宽不过十丈,怎能造下三百一孔桥?聪明的曹丞相却悠然饮酒抚琴,直到深夜才带领将士和能工巧匠,将小桥加宽加固;然后从花园中移来三棵柏树,栽在桥旁。次日,董承一见,怒斥曹操抗旨;曹操却冷然一笑,指着大桥和三棵柏树说:“这三柏一孔桥我已经按期造好,何罪之有?”如今这座三柏一孔桥,依然矗立,桥下的清河水已经流淌了将近两千年,看到这座桥,人们就会想起这个传说,就会想起足智多谋的曹丞相。

  从许昌至部陵扶沟的广阔平原上,有一个古老的城镇,名叫许田。东汉末年,这里是一片森林,古树参天,豺狼虎豹出没其中,獐狍野鹿成群结队,是一个天然的猎苑。据史书记载,曹操迎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在政治上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在军事上他收编黄巾余部,招兵买马,建立了号称四十万之众的军队。为了称雄天下,他在许田一带屯兵,一面耕田积粮,一面加紧练兵。许田的莽莽森林,正是曹操狩猎练兵的好场所。

  人们都为历史名著(三国演义)中“许田围猎”一段的精彩描写而折服:“曹操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忽然,一只大鹿被惊起,曹操讨过汉献帝的宝雕弓、金仳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仳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皇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引得刘备身后关云长大怒。

这虽是小说中的记载,你如果来到许昌,站在许田西门外的射鹿台上,肯定会引起联翩遐思,也会痛恨曹操的骄横跋扈。

  许昌市北二十里处有个村庄叫苏桥村,村南有一座高五米、周围百余尺的古墓。墓上杂草、野树丛生,墓前几株柏树迎风摇曳。冢前立一石碑,上书“神医华公之墓”。这就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华佗安息的地方。

  当年曹操患偏头风病,百医无效。后来华佗为他针灸,一针见效。曹操欲把华佗收为侍医,华佗不从,假借妻子生病,脱身回家。曹操“累书呼之不应”,派人查访,将华佗押回许昌,软硬兼施,华佗坚辞拒绝,惹恼了曹操,便将华佗投入监狱,后来终将一代名医杀掉。今人站在华佗墓前,不禁为这位神医惋惜;更为曹操的凶残而愤怒。

  看过《三国演义》或听过说书的人们,无不为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喝彩。许昌的许多历史遗迹,都记载了关公的风采。

  灞陵桥下的河水,默默流淌了近两千年,河岸的柳树沙沙摇摆着枝条,悄悄诉说着当年惊心动魄的一幕——话说汉代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一日,曹操领兵攻占徐州,计议取下邳。是时,刘备结义的二弟关云长保护两位嫂嫂,死守此城。有人献计速杀关羽,曹操深爱其才,不忍杀之。派关公故旧张辽顺说。大军压境,不得已之下,关云长与张辽约三事:一者,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位嫂嫂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应诺。于是关云长保护着两位嫂嫂,随曹操来到许昌。

  曹操赐宅让他与两位嫂嫂同住,他将一宅分为两院,内门拨老军十人把守,恭恭敬敬地请二位嫂嫂安住。将曹操赠送的金银器皿送与嫂嫂收贮;曹操送的十名美女尽送入内宅,令服侍嫂嫂。夜深人静,关云长问安已毕,安置两位嫂嫂安歇了,自在外院秉烛夜读《春秋》,夜夜不倦。后人感其忠义,建“春秋楼”,遂成千古佳话。

  如今,许昌市内文庙街上,这座历经风雨剥蚀的关帝庙巍然矗立,历代修缮,如今依然布局严整,华美壮观。北面为正殿,供有刘、关、张铜像;殿前有结义坊、三义阁、君子亭;西院便是“春秋楼”,门楣上大书“春秋楼”三字,默默地记叙着这座历史名城曾经发生的往事。

  关公自到许昌,曹操待之甚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曹操见关公所穿绿锦战袍已旧,特地为他做了一领新战袍。关云长却穿在内,外面仍用旧袍罩之,对曹操说:“旧袍乃刘皇叔所赐,我穿之如见兄面。”一日,关云长得知兄长下落,遂留书信,挂印封金,只带领原跟从人,备车仗请二位嫂嫂坐了,自己跨赤兔马,手提青龙偃月刀,保护着嫂嫂,夺门而去。

  曹操闻听,深为敬重,引数十骑赶来送行。关云长横刀立马于灞陵桥上,与曹操话别。曹操又赠锦袍一领以表寸心,关公深恐有诈,不敢下马,用青龙偃月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告别了曹操,自去寻找刘皇叔了。从此“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的美名便流传于世。一千多年过去,如今,许昌巾西的石梁河上,灞陵桥依然巍立,桥旁立着一座石碑,上书“汉关帝挑袍处”,与巍峨的关帝庙一起,记叙着许昌悠久的历史。其他历史遗迹,如张飞庙、受禅台、五女家等,无不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时光的流水将顽石冲成细沙,一千多年过去了,古遗犹存,许昌市的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座城市本来不大,面积才四千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三百多万,但因地处中原要冲,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不去说它,就是在近、现代,军阀混战,这里也是主要战场,日寇侵华,这里备受磨难;解放战争中,这里洒下了先烈的热血。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这里才焕发出青春的异彩。

  古老的莲城,处处显得欣欣向荣。你看那宽阔的街道,两旁绿树林立,鲜花盛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亚细亚”商城、西湖商场、许昌宾馆、烟城宾馆……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摩肩接踵的人流个个笑逐颜开;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体操房、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电影院星罗棋布。

  许昌的烟草业全国闻名,如今,这一行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他工业产品种类既多,质量也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这座历史名城繁花似锦,入夜,闹市的霓虹灯将小城渲染得斑斓多姿,小西湖流光溢彩,广场上欢歌笑语,好一派太平景象!

  谁能料到,黑暗的角落中,有一双虎狼的眼睛,正恶狠狠地盯着欢乐的城市,它磨尖牙齿和利爪,准备扑向幸福的人们。

  虎狼也不曾料到,早有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在注视着它的一举一动,撤下天罗地网,单等虎狼入笼。

  “恶虎”带着一腔爱——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怀着满腔恨——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办案人员的仇恨,踽踽前行。望着许昌璀璨的灯火,他越走越近,越走越近……

  四、枕戈待旦

  “‘恶虎’出笼了!”

  “恶虎”从监狱脱逃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许昌市公安局。

  魏都分局局长何冈岭急忙找到刑侦大队长赵鹏飞:“老赵,你可要加小心,那家伙的案是你办的,他扬言,第一个就报复你!”赵鹏飞笑笑,啥也没说。其实,一听到这消息,早就把枪擦了又擦,子弹压进了枪膛,不论上班还是上街买菜,从来枪不离身——他办过那家伙的案子,对他了如指掌:那是个典型的亡命徒,手狠心黑,不计后果。赵鹏飞知道,不定啥时候,就会在街上与他遭遇。他摸摸腰里的枪,不急不慢地想:“小子,来吧!姓赵的等着你!”

  赵鹏飞从1985年调到公安局工作,十年来经历过多少大案,面对过多少歹徒的武器,历年来因办案出色立过多少功,他自己都说不清。在猖狂的歹徒面前,他从来没有惧色,对着枪弹刀尖就敢往上冲。

  这一切,家里亲人并不知情,否则妈妈早就担心坏了。

  赵鹏飞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原来担任叶县商业局副局长。

  生活在干部家庭,又是独生子,从小妈妈对他百般疼爱,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摔着”,念书时,放学回家晚一点,妈妈就会倚门盼望,或者去同学家寻找;同学们结伴去游泳,偏偏妈妈不让他去。这样,养成了他大姑娘似的性格,虽然身材高大魁梧,见人却腼腼腆腆,说话也慢条斯理。

  刚当上刑警,他自己和家里人都不适应。警察这个行当,没日没夜,饥一顿饱一顿、半夜三更回家是常事;有时刚刚睡下,呼机响了,局里有紧急任务,呼叫赶快去,一看表,才凌晨三点。那段时间,妈妈为他提心吊胆,只要他不回家,妈妈就整宿整宿不敢入睡。他在外面,不论遇到多危险的情况,从来不敢让家里知道半分。

  刚当刑警不久,有一次夜里值班,群众来报案:在长途汽车站,三名持刀歹徒洗劫了准备发往平顶山市的客车。赵鹏飞二话没说,端起枪就赶往现场。真是冤家路窄,他和歹徒正好走了个对面。报案群众指着两个人大喊:“就是他们!”

  赵鹏飞闻声,眼都红了,哪里还顾得上危险和害怕,上去一把揪住一个夕徒。另一个歹徒拼命扑上来,仗着自己人高马大,和赵鹏飞扭打在一起。赵鹏飞将擒获的那个歹徒交给群众,独自一人和坏家伙周旋。毕竟做贼心虚,那高个子不敢恋战,撒腿就跑。赵鹏飞抽出枪来,紧追不舍。眼看那家伙困兽犹斗,他举枪高喊:“站住!不站住就开枪了!”

  歹徒不听,赵鹏飞一枪将他击毙。

  这一场搏斗,赵鹏飞孤身勇斗两名歹徒,在场的群众看得眼花神迷,无不拍手称快。事后,群众找到局长,非要为他请功。

  熟悉他的人都说:“小赵,像你这样的性格,咋一当上刑警,就变了一个人?”

  他还是憨厚地笑笑,啥也不说。从此以后,出生入死,枪林弹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他见得多了。

  1987年6月,许昌发生一起抢银行案,刑警们没日没夜地侦查,终于发现一条线索——犯罪嫌疑人有位同学,在某招待所当服务员。赵鹏飞和几名同志在招待所附近潜伏下来,守候了一天一夜。果然,犯罪嫌疑人趁着夜深窜到这里,刚一露面,赵鹏飞他们就扑了上去。幸亏发现得早,那家伙身上带着一尺长的三八式刺刀,准备拼个鱼死网破。

  1990年,有群众反映,犯罪嫌疑人许宝双窜回许昌了。

  侦查员们都知道,这家伙是个亡命徒,在武汉、襄樊、郑州等地流窜作案,盗窃了32辆摩托车。在襄樊曾两次被判刑,合计刑期32年。脱逃后,在漯河又大肆作案,盗窃彩电、录像机等。最可怕的是在开封盗窃了八支运动手枪,打伤了交警。

  这一回,许宝双带着姘头,窜回许昌。入夜,那姘头回家睡觉,许宝双披了件大衣,躲在郊区的土沟里。

  赵鹏飞闻讯,带领几名侦查员寻踪堵截。人们都知道那家伙身上有枪,但是谁也没退缩,在浓浓的夜色中仔细搜寻踪迹,发现那家伙蒙着大衣,头拱在土沟里睡得正香。赵鹏飞身先士卒,带人勇猛地扑上去,摁住了他。那家伙困兽犹斗,拼死反抗,将一位侦查员大腿咬伤,但终于被擒。搜查时发现,他身上不但有枪,还有六梭子弹!

  最危险的一次是1994年。许昌一个流氓团伙长期作案,始终没抓获。“严打”斗争中,有人提供线索,发现团伙成员在某街某处房子里。赵鹏飞带领侦查员李智勇、赵贡献赶到现场,准备破门。流氓团伙成员从里面死死顶住房门,赵鹏飞三人运足力气,硬是把门顶开,挤了进去。赵鹏飞大喝一声,里面七男一女吓得举手投降。将犯罪嫌疑人一一铐好之后,搜查时,从床底下、桌子里搜出步枪、手枪等共八支,子弹两盒,那些枪都顶着火呢!审问时才得知,犯罪团伙准备孤注一掷,大干一场了。而赵鹏飞他们才三个人、两支枪。事后他也不禁擦一把冷汗——好险哪!

  这种事经得多了,练出了赵鹏飞一身胆量,面对着刀光剑影,他从无惧色。但他不敢让家里知道。

  父母已经年迈,又都疾病缠身,何必让他们为自己担忧呢。有一次,侦查员左磊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身受重伤,妈妈得知,拉着左磊的手,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她觉得,那就是自己的孩儿呀!老人家相当识大体,尽管知道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出生入死,却从不阻拦;看到鹏飞历年来立功受奖的荣誉证书,老太太勉励他:“好好干,不能辜负领导的关怀,一定把工作做好。”

这位贤良的妈妈,患脑血栓,在病床上瘫痪了十二年。赵鹏飞万分心疼母亲,想到母亲一生操劳,多么想在母亲病床前好好尽孝。但他是分局刑侦大队长,后来又担任了刑侦大队教导员,保卫许昌市安全的重担压在他肩上,多少案子需要他去运筹帷幄。他不是妈妈一个人的儿子,他是人民的儿子!

  他忍着心中的悲痛,将母亲托付给保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1990年,老父亲患脑血管疾病,两次住院,病情十分危急,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可赵鹏飞办撬盗保险柜的案子,正在紧关节要之际,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又不愿让同志们为他分忧,只能把苦恼默默地忍在心头,一天,办案正忙碌,突然叶县的长途电话传来不幸的消息:父亲病故。

  赵鹏飞赶到叶县,当天办完了父亲的后事,匆忙赶回许昌办案现场。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内心痛苦万分。人人都说赵鹏飞是个孝子,越是这样,他内心越自责:啥孝子!

  父亲去世自己都不在!

  他一头扑进办案里,夜以继日地干,让紧张忙碌的工作冲淡心中的痛苦吧!

  这是一起系列撬盗保险柜案,案情令人震惊。

  1989年7月,许昌市南关友谊商店被盗,经现场勘查,盗贼是趁夜深,钻窗入室,撬开保险柜,窃走了大量财物;1990年3月27日深夜,临颍电业局财会室的房门被撬开,窃贼钻开保险柜,盗窃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共三十一万多元。

  接着,许昌市交警队、县法院等单位连续发生保险柜被盗案。从1989年7月到1991年6月,同类案件发生十多起,被盗现金等价值几十万元。

  赵鹏飞铁青着脸,带人逐个勘查现场。从作案手段来看,这十几起案子显然是一人所作。这个贼不但胆大妄为,而且犯罪手段十分高明——所有被盗单位财务室的窗上都安有铁栅栏,贼作案时,不知用了一种什么工具,竟然将铁栅栏撑开菱形的一个洞,刚好能钻进人去;而且看起来,贼撑开铁栅栏毫不费力气,大约几分钟就能奏效。到底是一种什么工具呢?

  赵鹏飞再三研究,模拟了多少次,就是想不出来。

  从现场看,那个贼进得门来,先用手摇钻把报警器破坏;对钢筋铁骨的保险柜,不论多结实,密码锁多先进,他既不撬,也不砸,看上去轻轻巧巧就打开了柜门。

  赵鹏飞心里明白——遇上了一个高智能的贼,一个难对付的对手!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再高明的犯罪分子,总有漏马脚的时候。既然从作案手段上不容易突破,赵鹏飞就另辟蹊径。十多年办案,他积累了刑侦的大量经验;长期的公安工作,不但锻炼了他的胆识,更使他炼出一副善于思索的头脑。

  他向侦查员们如此这般地布置了一番。

  市某储蓄所。一批债券到期了,人们蜂拥而至,纷纷来兑现。储蓄所的营业员忙而不乱,仔细核对一张张债券。窗口外,一个小伙子递进来几张债券,营业员扫了一眼,心中蓦然一惊。他不动声色,在柜台后面认真看了看公安局发出的通报——那上面有被盗保险柜中债券的号码——不错,这几张债券,正是被盗的!

  营业员悄悄向领导打了个信号,领导心领神会,马上通知公安局。持债券的小伙子落网了。

  持券人叫张立华。他一口咬定,这些债券是在街上检的。

  没有直接证据,公安局收审了三个月,只好放人。但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赵鹏飞的注意,张立华被收审期间,撬盗保险柜案件绝迹了;张立华刚放出来十多天,又接连出现好几起这类案件——这个犯罪嫌疑人不够聪明,他的马脚终于漏了。

  经上级批准,赵鹏飞重新带人收审了张立华和他的堂兄张向海。在收审关押期间,发现有个看守偷偷给张立华传递条子。赵鹏飞不动声色,秘密讯问了那个看守,才得知,是张立华的四哥买通了看守,向张立华通风报信、传授机宜。

  这一重大发现使侦查员们兴奋不已,经过突审,张立华和张向海不得不交待,此案主犯是张立华的四哥张建华。

  赵鹏飞当即秘密提取了张建华的掌纹——由于犯罪嫌疑人具有反侦查的本领,在十几个发案现场,只提取到一枚掌纹。恰恰是这枚掌纹,作为直接证据,将张建华送入了高墙电网。

  赵鹏飞永远也忘不了,张建华被逮捕后那嚣张的样子,他装得十分镇定,即使在铁的证据面前,他仍然口吐狂言:“你们凭什么抓我?我是退伍军人,我连违法的念头也没有过!”

  现在,这只恶虎出笼了,根据他一贯的心理,他一定还会到许昌作案。听监狱方面的同志讲,张建华在狱中曾叫嚣,出来后要报复办案人员。赵鹏飞不怕报复,从当上刑警的那天起,自己就把生死交给了事业。但张建华会以百倍的疯狂报复社会,这是决不可大意的。

  这只恶虎在哪里呢?监狱方面和公安局联手,多次查找,他的亲友、战友……凡是他能落脚的地方都过了筛子,这家伙踪影皆无,好像在空气里消失了。

两年过去,每当许昌发生重大案件,公安局都将张建华列入视线,但从没有发现他露面。赵鹏飞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却始终没放松过,他对张建华是太熟悉了,他知道这只恐虎不会善罢甘休。往往在深夜,赵鹏飞一觉醒来,会悄悄起身,边擦枪,边在心里暗暗念叨:“小子,来吧,老子等着你!”

  五、祸从天降

  苗学敏倒霉透了,可又幸运极了。

  那天发生的事,至今想起来她都觉得后背一阵一阵发冷。

  是1995年2月19日。冬季的凌晨,天还黑着哩。五点多钟,就有人冒着严寒,到许昌县石化公司南俎庄加油站来加油。这个加油站离市区不远,就在许昌市东南方的枪杆刘一带,临着107国道。那天恰好就是苗学敏值班,她见来的两个人加了五公升汽油,总共才十块零八分钱,那个高个子却拿了张一百元大票子让她找,心里有点气。但她啥也没说,拉开抽屉就找钱。

  这间开票室,离办公室还有一箭之遥,一间小屋,中间用铁栅栏隔开,铁门上大铁锁锁得严严实实。她在里间收费,外间那俩人隔着铁栅栏等着。太平世界,朗朗乾坤,虽说天还没亮,苗学敏做梦也想不到会有强盗打劫。她手脚麻利地拉开抽屉,在一大堆钱里面翻找,凑齐了该找的零钱,隔着铁栅栏递给外面那个高个儿。那俩人出门,合骑上一辆蓝色摩托,走了。

  过了约摸十来分钟,小苗听见门响,以为又有人来加油。

  抬头一看,咋又是刚才那一高一低俩人?没错,那低个儿还戴着个大白口罩哩。还没等她想明白,那低个儿的枪就从铁栅栏伸进来了。当时小苗脑子里不知咋的,倏地闪过一个念头:假枪!她刚刚站起身,高个儿一个箭步跃到铁门旁,手伸进铁栅栏,就够那把大铁锁。还没等小苗看清楚,那高个儿不知用啥法子,轻轻巧巧就把铁锁扭开了。

  苗学敏的脑子这才转过弯来,知道祸从天降。她飞身扑到窗口,扯开嗓子大喊:“快来人哪,有强盗!……”

  一直没开口的高个儿,低声喝斥道:“再喊就打死你!”

  话音未落,那低个儿“砰砰”就开了两枪,把墙上挂的玻璃镜匾打了个洞。听到枪声,小苗吓得浑身一哆嗦,腿一软,就咕堆(河南方言,意为圪蹴、蹲)到桌子底下了。

  高个儿抢步进屋,拉开抽屉,将里面的钱尽数搜去。俩人再未说一句话,转身出门就走。

  前后不过几分钟的工夫。

  小苗脑子忽然清醒过来:不得了,抽屉里的钱是九千多元哪!……

  她不知哪来的那么大力气和胆量,站起身就追了出去,拼死拉住那个高个儿:“你把钱给我留下!”

  那高个儿露出满脸凶气,他低头看了一眼这个不顾生死的女子,忽然犹豫了一刹,眼中流露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怜悯。

  这一瞬间,他眼前忽然闪过了妈妈那忧郁的目光。他一言不发,从包中抓出~把刚刚抢来的零钱,扔在地上,转身跨上低个儿已经发动的摩托,风驰电掣般去了。

  苗学敏浑身软得立不起身来,但她还是支撑着,拉响了警铃……

  事后小苗回忆,那高个儿二十六七岁,身高一米七七左右,小白脸,尖下巴,梳偏分头,身穿一件警式皮衣;低个儿二十多岁,身高大约一米七十,比高个儿胖,穿件草绿色军大衣。

  两人都是本地口音。

  比起刘胜利来,苗学敏可算幸运多了。

  刘胜利是许昌市石油公司孙在加油站的值班员。3月22日晚,大约8点多钟,天已经黑透了。别人都下了班,刘胜利一个人值班。事先啥也没发现,既没见有人走近加油站,也没听见动静。

  这个加油站在许昌城南,虽然临着马路,但比较偏僻。加油站是个半圆型的建筑,外面都是大玻璃窗。里间屋放着保险柜,为了安全,里间门上加了防盗铁门。

  刘胜利正在外间屋打电话,等他听到背后有动静,一回身,两支枪已经逼住他了。他心里倏地一紧,下意识地挂断了电话。

  他面对着的是一高一矮两个歹徒,都捂着大白口罩,手里都有枪。

  高个儿用枪顶着他,喝斥道:“进去!”

  刘胜利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里屋有防盗门。

  在两支枪的威胁下,他只得走进里屋。走到门边,他想顺手关上防盗门。手刚扶在门上,那高个儿看到门后有一把铁锹,以为他要拿锹反抗,“砰”地开了枪,刘胜利左腿登时血流如注,瘫坐在地上。

  低个儿仍用枪逼住刘胜利,高个儿窜到桌子旁边,毫不费力地扭断了铁锁,拉开抽屉抢钱。

  这时,桌上的电话突然铃声大作。高个儿拣起一个铁棒,恶狠狠地砸坏了电话机。临走,低个儿似乎还不解气,又朝电话机开了一枪,子弹穿透玻璃,在窗上留下了一个弹孔。

  两个歹徒仓皇逃走。刘胜利艰难地支撑起来,喊人报警。

  在警察的询问笔录上记着:高个儿大约二十六七岁,身高一米七五左右,较瘦,梳偏分头;低个儿二十多岁,比高个儿矮,也比较胖,自然发型。两人都是本地口音,都戴大白口罩。

  他们抢走了四千多元。

  在各地公安局的案情登记簿上,近一段时期,记载了一系列抢劫加油站的案件:4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一高一低两人骑一辆红色摩托,来到商水县谭在加油站加了八公升汽油,用的是一百元的大票;下午4点左右,这两人又来到加油站,发现站内有车正加油,便在站外200米远近的公路边等待。等站内的车开走后,这两人便窜入加油站,分别持一支长枪、一支短枪,威胁值班员;高个儿歹徒撬锁,抢走了八千多元钱。作案后,两人合骑摩托,沿周(口)漯(河)公路逃窜。高个儿二十五六岁,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容长脸,高鼻梁,尖下巴,穿黑西装,手持短枪;低个儿二十多岁,圆脸,穿浅色茄克。两人鼻梁上都贴了白胶布。

4月10日晚8点左右,一高一低两名歹徒闯入临颍县交通局加油站,持枪喊道:“别动!”然后,低个儿持枪逼住值班员,高个儿一手拿枪,一手用一个撬盗工具,连橇五个抽屉。

  抢走站内两千三百多元后,两人合骑一辆红色摩托逃跑。正当此时,临颖县交通局一辆车来到加油站,车上的领导同志听说此情后,飞速驱车追赶。两名歹徒驾摩托在大街小巷迂回曲折,并且胆大包大地向追赶车辆开枪射击。终因地理熟而逃脱,但现场遗留了一支手枪。这两个歹徒,高个儿不到三十岁,身高一米七八左右,偏分发型,瓜子胜,体态较瘦,穿深色衣服;低个儿二十多岁,身高一米七十左右,圆胖脸,穿浅色夹克。

  5月五日,许昌市魏都区西郊供销社加油站。凌晨4点多钟,一高一低两名歹徒骑自行车闯进该加油站,两人各持一支枪进人营业室,喊道:“别动!谁动打死谁!”同时有枪上膛的声音。然后低个儿用枪逼着人,高个儿撬抽屉抢钱。抢走两千三百多元后,两人又合骑自行车迅速逃跑。高个儿二十多岁,身高一米七五左右,体态较瘦,漫长脸,身穿花短袖衫;低个儿较年轻,身高一米七十左右,稍胖,穿迷彩裤。两人均系本地口音,都戴白口罩。

  公安机关紧急出动:勘查现场,走访群众,访问当事人,提取痕迹……

  几起案子,时间没有规律,发案地点分散——有的发生在许昌市郊,有的在商水县,有的在临颍。虽然各地公安机关分别出动得力警力破案,但案发后,歹徒好像有遁地术,再无踪影。

未完待续…

出自《噬血逃亡:许昌、开封涉枪重案侦破纪实》

作者:李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