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时间#​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释义】当我们面临逆境和不顺时,只管尽力去做,然后在心境泰然中等待结果。

古语讲事情失败在于最后一步 国学时间人之处于患难(1)

【延伸】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烦心事、不顺事,应当做到“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打开心结,放下心理包袱,做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心胸坦荡之人!

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这件事,3年之后还重要吗?如果不重要,那就放下它吧!不要斤斤计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既来之则安之,人生若泰然,上天有耐你何?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所以,泰然是建立在尽全力之后,而不是碌碌无为,消极怠工,泰然不同于悲观消极,泰然更是一种释怀,更是一种智慧的为人处世方针!

一代枭雄曹操也感慨“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但他还是越挫越勇,晚年还喊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口号。

可见,人生之失意是常态,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次不行,下次再来,这次失败了,总结经验,下次继续,每尝试一次就接近一次成功。

古语讲事情失败在于最后一步 国学时间人之处于患难(2)

曾国藩认为:“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越是感觉艰辛,越是走上坡路的时候,所谓“心至苦,事至盛”。

挫折,对于强者来说,就是垫脚石,他们懂得“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的道理!

古语讲事情失败在于最后一步 国学时间人之处于患难(3)

【先贤】鬼谷子谈悟道有四重境界,即“初为闻道,次为知道,再为见道,终为得道”。人生就是如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吃一堑长一智!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编写了《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忍辱负重,完成了旷世巨作—《史记》;曹雪芹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历尽沧桑后,才写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等等。

曾国藩饱经沧桑一生,“智慧愈苦愈明”。悟出“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古语讲事情失败在于最后一步 国学时间人之处于患难(4)

【感悟】越是身处逆境,越要懂得坚忍,坦然面对挫折,发奋图强,最后才能找到出路。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

人经历的沧桑越多,增长的智慧也会越多,悟透的道理也会越多,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注明:

1.本文内容源自网络;

2.本文图片均由摄影师王晓军先生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