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女儿见了人就往后躲,也不爱说话,这可怎么办!”
A女士的女儿彤彤8岁,谈起孩子A女士满脸担忧,她说不论怎么鼓励孩子多说些话,女儿彤彤都只会小声地说,只有在家里才会话多一些。
“我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遇见同学也不爱打招呼,见了人也不问好……就是喊个叔叔阿姨都行,真不知道这孩子咋想的!”
今天我们借A女士女儿彤彤的故事来谈谈,孩子不爱说话,爸妈该怎么办?
想孩子多说话,先让ta感到安全
如果我们只把“孩子少说话”看成问题,孩子一定感受得到父母目光中的批判和不接受,这会让孩子更倾向于拒绝。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在我们是孩子时,大人说“快点,叫叔叔阿姨好”,我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猜你很可能会感受到不被尊重,甚至有点生气,因为你希望感受到自己作主,不想被控制。
于是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孩子很少配合我们的“指挥”。
孩子就会本能地拒绝和退让,而这种表现很可能是孩子在拒绝父母过度的掌控,未必意味着孩子不会表达。
如果我们期待的是孩子能够更多地自由表达,那么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
如果我们能身体力行地让沉默寡言的孩子感受到“孩子,如果你想说话,你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说和说什么”,孩子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不安的环境,让孩子难以表达
跟A女士交谈之后了解到,女儿彤彤出生后她和伴侣就离婚了,孩子留在了老家由父母照看,自己尽量每周都会回老家一趟,一直等到彤彤能够上幼儿园了才接回身边。
幼儿园老师几次反映孩子说话很少,她过去只是觉得女儿比较乖巧。直到在学校组织亲子活动,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发言都是绘声绘色、滔滔不绝,A女士才觉得孩子有点太沉默寡言了。
彤彤经历了家庭的破裂、亲子的分离和离开乡下的转学,这些经历足够让一个孩子感到不知所措,这份言语的沉默也许意味着彤彤内心有很多不知道怎么表达的担忧、焦虑和难过。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改变孩子“不爱说话”的外在现象,孩子可能感受到被更多的忽视和否定。
对于彤彤来说,让她能多表达的关键在于抚慰她幼小心灵中的过往伤痛。
所以建议A女士首先要停止催促孩子表达,多花一些时间跟孩子坐下来,也许坐下来一起看阅读绘本和看动画会让亲子间多一些沟通的机会。
也许A女士可以多跟孩子表达“孩子,你的感受很重要,可以在你想说的时候,慢慢跟妈妈说,妈妈愿意听你讲话……”
开放式提问,促进孩子的表达
怎样能让孩子多表达呢?
我们做个对比,同样在动物园里,你看看两组家长跟孩子的沟通那组更有助于孩子表达:
第一组
“你还记得去年爸爸妈妈也带你来过这里?”
“哎呀,你看这兔子是不是很可爱?”
“你看这猴子蹦来蹦去,是不是很好玩?”
第二组
“宝贝,你比较喜欢什么动物呢?”
“这小兔子为什么粘着大兔子?”
“猴子为什么这么好动呢?”
第一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是”“对”“嗯”来回答,回答十个问题合起来吐出的字还不及一个问题。
第二组每个提问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孩子想到什么都可以说,孩子来一次动物园就相当于一次头脑风暴。
第二种提问的方式,叫开放式提问,会帮助孩子更多地表达。
这里再举一些例子:
“今天在学校什么事情把你逗笑了?”
“如果明天你成了老师,你会干什么呢?”
“你一定很伤心,我小时候也曾经遇到过这种问题。能告诉妈妈,你现在怎么想的吗?”
“哦?你感觉你和你们老师水火不容?看来你真的有很大的委屈,能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吗?”
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