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成歌海(歌海宜州)(1)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宜州。于我,这个先前并不知其名的远方游客,竟然感觉如此的神奇!青山绿水,歌甜人美,自然古朴。一棵树,一片叶子,一泓泉水,绿意浓浓,似乎荡漾着歌声。宜州,这片孕育刘三姐的山水,让我仿佛置身歌海、画廊,顿觉口齿生香,心旷神怡。

宜州,位于广西西北部,南接南宁,东临柳州。解放后设宜山县,1993年撤县设宜州市,2016年改为宜州区,属河池市。河池市的政府驻地不在河池,而在宜州,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宜州城区的周围,类似桂林的山峰,绵延起伏,形似丰乳。龙江穿城而过,河水碧绿澄澈,秋冬枯水际,河床钟乳石林立,形态各异,有的似仙女,有的似神龟,有的似灵猴,供人暇想。船至三江口,水面开阔,往东汇入柳江,往西汇入下枧河。

刘三姐的故里,在下枧河东岸的流河寨。船至流河寨,在导游的安排下,游客一人扮演莫老爷,三人扮演秀才。到了寨门口,莫老爷及三秀才,簇拥至游船二楼,与山寨门口的众刘三姐对歌,虽有点滑稽,但充满乐趣。寨里保留有刘三姐、阿牛哥、锦妹住过的房子,还有壮寨门、壮寨图腾、茶楼等仿古建筑。在刘三姐歌台上,年轻一代的刘三姐和阿牛哥正在深情款款地对唱着山歌。“如今广西成歌海,尽是三姐亲口传”。

刘三姐,据《宜山县志》记载,刘三姐,唐代宜州下枧河壮家农女,从小聪慧过人,能歌善舞,十二岁即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以歌代言。关于刘三姐的传说,有不同的版本。在代代传颂的过程中,刘三姐不仅仅是壮家普通的唱歌女子,而是渐渐成为一个地域,一种文化的象征。随着刘三姐故事的传扬,刘三姐逐渐成为一方神灵而受到众人的膜拜。“刘三姐歌谣”,代代相传,已成为广西独特的名片,被国家第一批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时候,看电影《刘三姐》,三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与三个秀才的对歌,更是经典。想不到几十年后,来到了刘三姐故里,真切聆听了三姐的歌谣。刹那间,似乎打开了尘封的记忆,虽觉白个驹过隙,少年不再,但情怀依旧,仍在向往诗和远方。

宜州,不仅仅是一座会唱歌的城市,她还是长寿之乡,旅游生态之乡,先进文化之乡,环境宜人。壮族、苗族、瑶族、水族、毛南、仏佬等多民族和谐聚居,传承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宜州有2100多年的历史,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大宋三元及第的状元冯京,是宜州人的骄傲,冯京的塑像伫立在龙江岸边,受到人们的景仰。这里还有北宋黄庭坚的山谷祠,全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五佰罗汉的名号碑,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部将唱和诗的碑刻,明代皇帝朱允炆及旅行家徐霞客的遗迹。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宜州,竺可桢、丰子恺、苏步青等文化名人曾留寓宜州。

在宜州盘桓了两天,深深地感受了宜州独特的风情。离开流河寨,离开宜州,心中有些不舍和留恋,动车缓缓远去,耳畔似乎回响着刘三姐清澈婉转的歌声……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家没有好茶饭,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宜州成歌海(歌海宜州)(2)

2020年11月27日永弘写于G530高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