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岗位投递

# 基本原则

日常实习生的招聘主要看重候选人的匹配性(是否有相关经验?是否能快速上手?)和稳定性(是否能尽快到岗?是否能长期实习?是否可以全勤?),所以应当在应聘过程中尽量突出自己的这两点。

# 实习信息渠道

一般日常实习的渠道可以分为下述5类:

公众号。南大好实习、弦计划、今日实习、后浪family、嘎嘣脆Gossip等。关注几个质量高、信息稳定的公众号即可,不同公众号推送的实习信息重合度很高。

微信社群。多和身边求职产品的伙伴/学长学姐交流,互拉实习信息群。此外,一些公众号也会运营相关的实习社群如后浪family、弦计划、多多群岛、lala实习日记本、豌豆派等。这里建议在社群里重点关注一些招继任的信息,这类招聘一般需求急,反馈快,通过率高。

招聘app。实习僧、Boss直聘、智联招聘、拉勾网等等。缺点是一般反馈较慢,甚至没有反馈。

内推。借助正在目标公司实习的朋友,请求他们帮忙内推。内推并不能提高通过率,但简历可以直达组内leader,同时也方便查询进度。

公司官网。公司官网也是实习生招聘渠道之一,像腾讯,只有官网招聘的实习生才属于腾讯公司的正式实习生(所谓的蓝牌),而非官网渠道的一般为外包实习生(所谓的绿牌)。但需要注意的是,官网投递的岗位一般会留下面评记录,如果表现不佳,可能会对后面的投递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互联网大厂的日常实习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滴滴、字节、腾讯、美团、百度等都会有较多的实习机会,而阿里、拼多多等则几乎不招日常实习。

# 如何选择实习岗位

如果是投递第一份实习,建议秉持“有重点的海投”这一原则去选择岗位。

这里的重点是指要结合个人的优势、特点和兴趣,比如有运营爆款短视频的经历、是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科背景、是某款产品的骨灰级用户等等。在实践经历不足的情况下,这些特质可以为自己的投递加分。

海投则是因为现阶段产品岗内卷严重,虽然是日常实习,但是也不乏名校 数段大厂的候选人,所以0产品经历被捞面的概率相对较小,只有多投才能提高自己的成功几率。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平衡很重要,同时也要做好面试准备,我们无法决定被捞面的几率,但可以努力提高面试通过率。

插一段小故事,很多同学在找第一段实习的时候会非常受挫,可能投递了数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但是希望大家能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投递三四十份简历收不到一条回信其实很正常。曾经有个很厉害的产品大佬和我说过,她甚至知道实习僧每日的实习投递上限。可见大家都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这个时候要稳定心态,沉下心来总结原因,思考下是不是简历没写好?或是投递的岗位与自身并不匹配?

如果第一段实习投不中大厂,也可以先找一份中小厂或创业公司的实习。有时候,在小厂做产品反而能有从0到1历练的机会,成长会更快。亦或是找门槛相对较低的产品运营的相关工作。

在有了第一份实习做基础之后,后面的实习岗位选择就要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挑选,无大厂经历可以追求大厂背书,明确了方向/赛道可以追求在这一产品方向/赛道上的深耕,总之要有目标的去选择后面的实习,让自己在秋招中更具竞争力,而不是单纯的罗列经历。

校招岗位投递

# 如何选择岗位

首先简要介绍下各大厂秋招岗位的基本情况:

由于在BAT等各大厂中,暑期实习转正的同学已经占据了秋招相当多的名额,所以保险起见还是建议同学们先参加暑期实习,努力留用,有个保底offer后再参加秋招会更有信心和底气。2022届产品暑期实习的情况是腾讯总体约40%的转正率、阿里与美团整体应该在90%左右的转正率、字节不区分日常实习和暑期实习,能否转正要看部门hc来定。

产品经理面试实录(产品经理求职复盘)(1)

# 投递Tips

整理岗位投递表格。很多同学在秋招时会做一份岗位投递记录的表格,但是只记录了投递的岗位、目前的阶段等基础信息。这里建议大家针对每个岗位,如果投递失败,也要仔细复盘,记录清楚失败的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利用人脉资源打听信息。可以在一些互联网社群中打听下意向部门的相关情况包括业务内容、团队氛围、工作节奏等,最重要的是是否还有秋招HC。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自己和周围朋友在找实习以及秋招过程中总结的关于岗位投递的Tips,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需要项目管理资料合集的同学可先关注然后私信我哦

产品经理面试实录(产品经理求职复盘)(2)

,